APP下载

移码突变L442Cfs*8导致的凝血因子XI缺陷症家系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2019-08-29朱光俊张钦怡苏正仙金先富张慧斐毕晓洁

浙江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证者遗传性凝血因子

朱光俊 张钦怡 苏正仙 金先富 张慧斐 毕晓洁

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于1953年首次被Rosenthal等[1]报道,目前,突变类型已超过 200 多种(http://www.hgmd.cf.ac.uk/ac/gene.php?gene=F11),国外统计其发病率为 1/500000~1/1000000,且存在种族差异[2]。目前我国对于遗传性FXI缺陷症的报道较少,具体的致病机制也不是很明确。笔者对1例遗传性FXI缺陷症进行表型和基因型研究,研究其分子致病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家系共5人,包括先证者及父亲、儿子、妻子,家系谱见图1。先证者,男,32岁。因“反复牙龈出血”于2018年3月5日来我院检查。实验室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发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FXI活性(FXI:C)极低,D-二聚体轻度增高,其余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先证者肝肾功能正常,未使用抗凝药物。先证者父亲偶有痔疮出血,父母非近亲结婚,其他家系成员均无自发出血或血栓形成病史。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仪器:STA-R MAX全自动血凝仪(法国STAGO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30(美国雅培公司)、PCR扩增仪ABI Thermal cycler 2720(美国ABI公司)、核酸蛋白分析仪(美国Beckman公司)、电泳仪(美国Bio-rad公司)、凝胶成像系统(上海天能公司)。试剂:凝血项目检测试剂盒(法国STAGO公司)、DNA提取试剂盒、抗原检测试剂盒、PCR扩增试剂盒(上海西塘生物科技技术公司)。

图1 遗传性凝血性因子XI缺陷血症家系图

1.2.2 引物 引物序列参考文献[3] ,由华大基因生物公司合成。

1.2.3 标本采集和处理 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2.7ml,用 0.109mol/L 枸橼酸钠 1∶9 抗凝,3 000 r/min 离心10 min。上层乏血小板血浆用于凝血项目检测;下层血细胞用于提取DNA(血样),提取完成后放置于-20℃冰箱保存待用。

1.2.4 凝血项目检测 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采用一期凝固法检测PT、APTT、FIB、TT、凝血因子Ⅱ活性(FⅡ:C)、凝血因子 V 活性(FV:C)、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凝血因子Ⅸ活性(FⅪ:C)、凝血因子 X 活性(FX:C)、FXI活性(FⅪ:C)及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C);免疫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采用ELISA法检测FⅪ抗原(FⅪ:Ag)含量。

1.2.5 基因测序 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所有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后外送上海华大基因检测公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采用Chromas软件与美国NCBI基因库(GenBank)所公布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突变后进行反向测序予以证实。

1.2.6生物学信息软件分析采用Mutation Taster(http://www.mutationtaster.org)、PolyPhen-2(http://genetics.bwh.harvard.edu/pph2)和 SIFT(http://sift.jcvi.org)3 个在线生物信息软件,通过评分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2 结果

2.1 先证者以及家系成员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见表1。

表1 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凝血指标检测结果

2.2 基因分析结果 先证者F11的11号外显子存在L442Cfs*8杂合突变。先证者父亲在该位点的测序结果与先证者一致,除此以外所有其它的基因测序结果都显示为正常。见图2、3。

图2 先证者及父亲F11基因11号外显子L442Cfs*8突变

图3 F11基因11号外显子野生基因型

2.3 生物学信息软件分析结果 PolyPhen-2评分结果为1.00分,预示突变为有害突变;Mutation Taster评分结果为disease causing,预示此突变可引起疾病;SIFT评分结果为0.10分,预示此突变引起蛋白质功能改变。

3 讨论

FXI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原,在血浆中它主要与高分子量激肽原(HWMK)结合形成复合物[4]。编码FXI的基因F11位于4q35,共含有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全长23kb[5],l号外显子编码的是5′端非转录区,2号外显子编码前导肽链,3-15号外显子共编码607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FXI包括含有4个Apple结构域的重链以及一个胰蛋白酶杨丝氨酸蛋白酶催化区(SP)的轻链。成熟的FXI分子含有两个相同单体,由两个残基Cys321形成二硫键组成[6]。

FXI在内源性凝血途径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凝血因子逐级活化过程,最终激活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网,使血小板形成的团块更加牢固[4,7]。遗传性FXI缺陷症临床表现多样,突变基因杂合子为正常的30%~70%,而纯合子的血浆FXI水平仅为正常的0~20%[8],该病患者无性别差异,且一般无自发性出血[9],因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存在多变性。推测原因是FXI参与凝血过程的放大阶段而不是影响凝血的起始阶段,并且活化的血小板颗粒含有FXI,总活性得到一定的补偿,因此FXI缺陷的患者多数是在手术、创伤后才会表现出止凝血障碍[10]。出血的严重程度常与累及的组织部位有关,原因是FXI可促进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的产生,从而可以稳定已经形成的凝血块在纤溶活性高的部位更容易出血,常见于口腔黏膜[11]。

本文中先证者APTT为92.9s,查FXI活性2%,凝血因子抗原3.6%,活性与抗原成等比例下降,呈交叉反应物质阴性特点。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F11的11号外显子存在L442Cfs*8杂合突变,其父亲同样携带该突变基因,可以诊断为遗传性FXI缺陷症。根据Mutation Taster分析显示,L442Cfs*8属于移码突变,突变位点编码的亮氨酸(Leu)变成半胱氨酸(Cys),并且其相对应的mRNA在突变位点之后的第8个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使得编码氨基酸翻译提前终止,形成截断蛋白,分子链变短,结构完整性受到影响,因此突变后FXI抗原和活性均下降。另外两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均指出L442Cfs*8杂合突变会导致蛋白质的功能发生改变,与疾病有关。同时,L442位于轻链的丝氨酸蛋白酶催化区,Leu突变成Cys后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FXI酶原活化的过程同时受到抑制。本文中先证者与其父亲携带相同的突变基因,但先证者FXI活性和抗原均明显降低,且出现反复自发性牙龈出血,而其父亲却仅有偶发痔疮出血,推测其原因是,先证者8号外显子同时存在c.935A>C多态性,导致K312T突变,根据Mutation Taster分析,8号外显子编码FXI的A3结构域,是FXI的重要结合部位[12],该多态性会造成蛋白质的功能发生改变,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该遗传性凝血因子XI缺陷症家系先证者及其父亲F11基因11号外显子均携带有L442Cfs*8杂合突变,此突变是导致患者FXI:C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有待于更进一步体外表达实验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证者遗传性凝血因子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新生儿异常Hb Q的家系分析*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6 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