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造体验教学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2019-08-27王丹张茹茹

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建造体验教学实践

王丹 张茹茹

摘 要:随着建筑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建筑专业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也逐渐从二维平面表达过渡到三维思考,在教学中注重“建造”的体验。本文通过对传统建筑基础教育的现存问题、建造体验教学的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建造体验教学的案例,提出设计结合建造的教学方式。以建造体验来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提高其实践与创新能力,发散性与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为尝试新的建筑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建造 建筑设计基础 体验教学 实践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师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合格的建筑师往往要通过在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和进修,才能更好地走入社会从事建筑业工作。建筑专业与其他工科专业有很大差异,如涉及知识面广泛、对实践性要求高等等,而这一学科的传承和创新需要建筑教育。随着全球文化背景的转变,建筑教育也由原来的制图训练、规则学习和理论研究逐渐重视建筑本质——建造的研究。建筑的根本在于建造,在于建筑师选择材料并将其结合成整体建筑物的过程和方法。它是材料及其连接的过程和结果,是建筑实体与空间的表现手段。所以,将建造体验课程作为建筑学的基础课程有助于学生把握建筑的本质,在建筑学习的起点上把握正确的方向。因此建筑重新被视为一种建造的技艺,在建筑教育领域引发了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变化。在建筑教育中,建筑设计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教学基础与重点,所以,在设计基础教育课程中积极实践探索空间建造体验教学的方式,成为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现存问题

我國大学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大多借鉴西方学院派的教学模式,强调手头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二维的制图等,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绘图表现,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

1.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受西方学院派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通常在基础课程中设置大量的二维平面绘图练习来将学生引入设计的入门。但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模仿性学习状态,不能主动参与和学习研究,缺乏个人的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2.过程性训练重视不足

对于课程的每个训练单元来说,其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建立正确的思维体系的培养上。但在现行的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布置训练任务,讲解基础知识,学生完成最终成果。学生往往过分关注最后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缺少在学习过程中反复推敲将设计不断深入的重要步骤。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学习,同时也会对高年级的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产生不良影响。

3.实践性课程内容安排相对薄弱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安排除了大量的绘图表现技能训练外,通常在一年下半学期会安排一些小比例的模型设计课程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由于模型尺度相对较小,学生不能完全准确的把握空间、体量、尺度等概念,对材料、节点、环境及模型可实施性与可操作性等方面的体验有所欠缺。这会导致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对方案设计现实性的忽视。

4.欠缺团队合作意识

在建筑行业中,建筑设计的完成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配合,这就需要建筑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对较少,没能充分给予学生共同合作,互动学习、共同分析与讨论问题的机会。这对于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同学间良好协作的学习氛围是不利的。

二、建造体验教学的特征

建造体验课程安排在建筑专业初级学习的学期课程的后半段,将班级同学分组进行具体的大比例模型建造项目。课程期间经历了从方案设计、草模建立、分析讨论到建立足尺模型的复杂过程,最终完成建造并进行项目评价。学生在课程过程中要运用多门建筑相关课程知识,获得从设计到施工实践的完整体验。

1.自主性

建造体验课程的任务需要学生结合建筑及相关学科知识最终自己动手完成,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自主选择和解决设计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主动发问。课程题目的开放性内容,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其设计形式呈现出多样性。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创意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见解,学生自己进行方案的完善,整个设计是在学生不断反复推敲的过程中完成,完全发挥了其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整个课程过程中起到协助和引导的作用。

2.整体性

建造体验课程涉及多门建筑课程的相关知识,如建筑形态、功能、材料、技术、结构等方面知识,学生只有综合的运用这些知识才能最终完成实际的建造任务;建造课程是相对复杂的实践设计课程,从方案的起草到初步建立,再到模型的制作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每个设计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构成一个完整的建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与研究同步,老师和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教授与索取的关系,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完成任务。

3.实践性

建造体验教学强调的是空间体验,力图在专业学习的初始阶段,通过建造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建立空间构思与建造方式之间的联系,在指定基地内创造出符合要求的空间和形式。通过动手实践直接接触建造材料来获得建筑体验,使学生对于材料、工艺、节点连接等方面了解更加深入,掌握空间设计和空间建造的能力。建造体验课程打破了传统以图纸为主的设计模式,课程的重点在于建造的过程,让学生从事与建造相关的活动,挖掘与刺激学生的探索性学习精神。从材料的选择、购买到模型的制作建立都需要学生亲自完成。在建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模型材料的切割,各个节点的拼接组装,使得足尺度模型不仅具有稳固的空间结构,兼具实用功能,同时还充分考虑到与实际周边环境、场地的关系,做到因地制宜,在建造中进行体验学习。

4.合作性

一个建筑成功的屹立是离不开团队的合作的。在建造体验教学中采取小组式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个性的机会。方案设计与模型建立的各个实施阶段都需要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相互探讨、共同分析,在遇到困难与问题时,要一起面对和解决,从而使学生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学习氛围,切实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5.开放性

建造体验教学不同以往的上课形式,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聆听的被动学习模式,而是学生间及学生与教师间不断发问,相互探讨,相互合作的开放性课堂形式,这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课程的内容设置是丰富多样的,学生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能够学到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多方面知识,因此课程内容是开放性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表现和学习收获都有所不同,通过学生间的互评和各个授课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设计内容和课堂表现分别打分,所用的评价标准也是多样和开放的。

三、建造体验教学实践

建筑与其他艺术形式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是抽象的图纸或模型,而且需要进行实际的建造。

1.教学目标

建造课程的教学理念是“通过做而学”,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创立的塔里埃森推崇的教学理念。只有经过亲身动手实践,才能提高建筑设计能力。具体教学目标为:①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学习方法和建立正确的设计思维体系。②逐步学习了解设计原则及形态的设计方法,从二维平面向三维模型再到足尺空间的过渡;③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树立全面的建筑观,培养源于功能和材料的设计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以及设计实现的执行力;体验与感知人与空间、环境、功能、行为、材料、结构、经济等方面的的关系,学会全面的把握知识体系和分析问题;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领导和沟通能力。

2.建造体验教学的实施

建造体验教学的实施主要包括四个教学环节,分别为设计阶段、模型制作阶段、讨论阶段和建造阶段。使学生了解和体验建筑的策划、空间与形态以及结构的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的全过程。

第一, 设计阶段,给定相关建造主题内容、搭建尺度、空间设计要求,表达对理想空间和实用空间的设计思想和理念。

学生6-8人自行分组,首先对模型搭建场地进行测量调研,考察其环境和空间特征,并利用文字、速写、照片的形式加以记录下来。然后,按照建造设计要求并结合场地特点,每个人都形成自己初步的设计方案草图。在这一过程中,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对设计方案草图进行不断反复推敲。

第二,模型制作阶段,由二维的图纸转化为立体模型,此阶段为小比例模型。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会发现设计草图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不都是可行性操作,有的即使可以实现,但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设计方案要继续改进和推敲。这一阶段还要着重研究成果模型是否与实际建造材料的特性,以及选择的节点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相匹配。鼓励学生做多种不同的成果模型和节点构件的尝试。

第三,讨论阶段,每组学生对每个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建造形态、节点构造以及材料特性等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与教师和同学间的讨论以及答辩环节来确定哪一组设计方案最终进行1:1实际模型搭建。并进一步探讨以怎样的程序可以便捷、高效的建造,又可怎样拆卸从而将其还原为较小的单元或单个构件。同时这一阶段讨论、答辩的环节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建造阶段,学生按组进行实体空间模型的建造。着重注意模型的结构连接,稳定性和牢固性,以及建造所产生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空间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要认真体会建造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涉及建造材料、建造手段与所生成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材料的特性与加工可行性中寻找结合点,使设计思考体现建造逻辑。建造阶段要培养学生建构的观念,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真实的空间尺度、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综合考虑强调实验和动手操作,通过制作、分析、判断、调整来模拟实际建造过程中问题并加以解决。

3.评价反馈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根据各阶段任务来布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开放性的课程内容增加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课堂从传统形式上的单方面传授知识,转变成通过研究、探讨、分析和讨论的形式,使得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增多,教学模式的改变虽然加大了教师授课难度与灵活度,但也很好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授课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整个实践体验学习过程中给予其充分发挥自我能力与个性的空间,主动性和参与性明显提高;学生空间逻辑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锻炼;拓宽了其知识层面,增强了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收获与经验

经历了从最初的方案确立到最终的足尺度模型的建造,学生们建立了多个真实的“校园驿站”户外空间(图1-4),构造模型的建立使得学生的设计积极性增强,设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增多,同学间合作更加默契,课程改革目标达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足尺度建造体验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尝试,所以学生对材料、尺度的感知把握、建造方式的整体控制还有所欠缺。但通过这一完整的建造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总结经验,如在进行建造之前,要先对模型进行相对较精确计算模拟,以便于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避免模型尺度与环境尺度不符及材料的浪费,避免结构连接的不合理导致的建造不稳定性等。这些经验总结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造体验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更加清楚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学生知识薄弱所在,如要注重低年级学生的力学、结构等相关知识的在实际建造中的应用,避免由于过度注重外观而忽略内部结构,导致模型站立不稳、坍塌等状况的发生;由于建造活动需要较大的空间场地,因此只能在户外进行,而天气状况的不可确定性,为建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今后无论是在场地的选择还是模型防风、防雨等方面都需要重点加强和改进。

结语

通过空间建造活动体验,把握建筑功能、空间形态、人体尺度以及建筑力学、结构力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希望在建筑专业初始教学中,通过建造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平台,将设计和建筑的基本问题渗透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当中。使学生从实践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并建立起朴素的设计观念,尊重技术精神与团队合作协作精神,这对于往后的建筑设计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注释:

詹笑冬.建筑教育中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3.

郝曙光.當代中国建筑界关于建筑本质思考之回顾[J].南方建筑,2006(12): 049.

滕夙宏,袁逸倩.空间初体验——天津大学建筑初步课程中的建造教学实践[J].新建筑, 2011(4): 35-37.

王德伟.建筑学专业建造课程的比较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注:本文系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体验式教学在城乡规划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DGY2018-35。

猜你喜欢

建造体验教学实践
抓住方法,实施体验教学
优化体验教学,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初中英语课堂中体验教学的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
内河船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控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