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婴戏图中女性形象的图像学研究

2019-08-27李玉华

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图像学女性形象

李玉华

摘 要:隋唐五代婴戏图开始萌芽,并从描绘女性的绘画作品中独立而来,到宋代婴戏图发展至顶峰,并且婴戏图中的女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发生变化,女性在婴戏图中的地位也从主角变成照顾孩子的陪衬角色,本文试从图像学的角度探究女性形象在宋代婴戏图中形象发生的变化,分析宋代婴戏图中女性形象存在的寓意以及宋代婴戏图对当时女性起到的教化作用。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婴戏图 图像学 陪衬地位

一、婴戏图

婴戏图又称“戏婴图”或“婴戏画”,在中国传统画分类中一般隶属风俗画,婴戏图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孩童嬉戏的内容,一些表现儿童生活的画作也在其范畴之内,本文也将采用相对广义的“婴戏图”概念,将表现放牧、闹学、货郎的婴戏图纳入研究范围。婴戏图逐渐独立为绘画科目是在隋唐时期,此一时期是婴戏图发展的雏形期,在此之前单独描写儿童嬉戏、生活的画作并不多,且极少有保留下来的。到了宋代,随着统治者的需求,以及民间对婴戏图的喜爱,婴戏图日渐繁荣。并且婴戏图的表现内容开始转向世间百态和民众生活,宋代的婴戏图更加生活化。婴戏图在宋代的繁盛不仅表现在其表现内容的丰富性,还表现在艺术手法上的成熟、传达出的文化内涵、参与者的数量、市场的需求等各个方面。

二、宋代婴戏图中女性形象的来源

宋代婴戏图中表现内容除了婴孩之外,还有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元素,如莲藕、鲤鱼、枣树等,其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值得我们关注。宋代婴戏图中女性形象的大多来源于生活,根据画面内容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她们的家庭生活,比如照顾孩子,陪孩童嬉戲等,另一类则表现宋代妇女一边从事经济生产一边照顾孩子的情景。在表现家庭生活的婴戏图中,又可按照女性身份而将其分为贵族女性和平民女性。

1、贵族女性的家庭生活

宋代佚名画作《扑枣图》(图1)中所表现的就是一贵族女子陪伴家中儿童嬉戏的家庭生活场景。由图中可知,扑枣的活动是发生在院子的一角,在院角的枣树长满了枣子,图中四个女孩有的攀扯枝桠、摘取枣子,有的帮忙扶腰以防攀树的女孩摔倒,有的在一旁拾枣。画中还有两个男孩似乎正在用器皿装枣。图左上方的女性,外穿着褙子,头绑绿带,虽站在地面,但身高却与对面站在凳子上摘枣的女童登高,因此可以判断该女性应是一名成年女子,她一手撑着枣树,一边弯腰拾枣。整个场景描绘的就是一幅家庭生活场景。从背景的院落和画中女性及孩童的着装判断,此画表现的是富贵人家的女性和孩童生活。

《蕉荫击球图》(图2)同样是一幅表现宋代贵族女性带着孩童在庭院里的玩耍的婴戏小景图。画中庭院内一少妇和另一女子站在桌前专注的看着前面的两个孩童玩槌球游戏,站立的女子身着华服,头戴华饰,似乎是两个孩童的母亲,正在一旁观看他们玩耍,在桌上有一把折扇,可能是等孩童玩累了给他们扇风解暑的。另外还有《荷亭婴戏图》中表现的也是是一位上层阶级的女性在凉亭中为拍打着幼儿,哄其入睡的场景,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感。《妃子浴儿图》中则描绘了后宫妃子们为孩童洗澡沐浴的画面。只见画的左下角有一妇人背上驮一幼儿,手里还拿着幼儿的衣服,与另一位正在帮小儿穿衣的妇女交谈着;左上方一妇人正抚摸着埋首在她膝盖上的小儿;中上部画面描绘一妇女帮较小的孩子洗澡,旁边一较大的孩子似乎在帮忙;右下则是另一妇人似乎正逗弄地上的婴孩。整个画面除了妇人与婴孩外,还出现散落的玩具、奔跑的小狗等,使得整个画面十分温馨和谐。

2、平民女性的家庭生活

与贵族女性家庭生活不同,《市担婴戏图》(图3)中描绘的是平民阶层女性照顾孩子的场景,该场景发生在农村的户外,一位老货郎挑着琳琅满目的货物,妇女和孩童们蜂拥而至,将货郎团团围住。这幅画中的女性形象并没有得到任何美化,她身材壮实,头上裹着头巾,看不出任何妆扮的痕迹,身着朴实的衣物,袒露着双乳,一边给怀里的婴儿哺乳一边照看身边那群迫不及待往货郎担子上爬的孩子。身边的孩童也姿态各不相同,有的只管自己往货郎担上爬,有的拉扯着那位妇女,似乎是看上了某件物品想要妇人给自己买,有的跟在后面扛着竹竿提着笼子。这样的场景似乎是宋代农村最常见的场景,却被画家李嵩真实的记录了下来,这不仅描绘了乡间孩童看到货郎时喜悦欢庆的场景,也无意间记录了平民阶级的女性日常照顾孩子时的生活写照。

3、平民女性的经济生产

在另外的一些婴戏图中还出现有女性参与经济生产的劳动场景,比如北宋王居正的《纺车图》(图4)便将农村女性一边纺织一边照顾孩子的艰辛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图中一位较年轻的女性坐在矮凳上,面前架着一架纺车、手边一只竹筐,她一边怀抱着婴儿,似乎在给孩子哺乳,一边还不停地摇着纺车;在画面左边的老妇人似乎是她的婆婆,老妇瘦骨如柴,上身前倾,颤颤巍巍,似乎随时都会倒下,但双手仍引着两个线团帮忙纺纱。画中两位女性都衣着褴褛,满脸愁容,可知她们的生活并不轻松。但是图中又出现了黑色的小狗和席地而坐的披发儿童,小狗和孩童都天真无邪的玩耍着,似乎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与两位女性所呈现出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古代平民女性大多需要参与劳作,在这些婴戏图中出现的参与劳作的女性也由于家庭经济压力,不得不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参与生产劳动,以补贴家用维持生活。

三、 宋代婴戏图中女性形象的图像学分析

1、处于陪衬地位

宋代婴戏图的发展本就是围绕祈求多子多福的主题进行的,尽管婴戏图中出现了许多其他的事物,其主题也是离不开婴孩,所以宋代婴戏图中出现的这些照顾孩子的母亲或者保姆,也只能处于陪衬的位置。首先,从构图上来讲,无论是绘有上层女性的《荷亭婴戏图》(图5)、《扑枣图》,还是表现下层女性的《市担婴戏图》和《骷髅幻戏图》(图6)等,都可以从图中看出,大部分婴戏图中女性都处在偏左或者偏右的位置,只有少数婴戏图会将女性放在比较中间的位置。从画面寓意上来讲,婴戏图更是将求子的愿望表现得最为明显,女性的存在也只是为了增加求子的喜庆氛围而已。比如上文宋人《扑枣图》,图中除了描绘孩童以外,还有枣树和女性的形象,这两种元素也都是为了烘托求子愿望的。枣谐音“早”,有“早生贵子”的寓意,《梦林玄解》中记载:“枣吉。占曰:枣应心而色多变,乃变化之象,而枣早同音,兆之者。”?譹?訛所以图中寓意“生子”是显而易见的,并且细观图中女孩在扑枣,男孩都是在接枣,所以这幅图还可能是寓意由女儿引出男孩之意。在中国古代,父母经常会给家中女孩取名为“招弟”,即意味着女儿可引出儿子,再观察此图中这位成年女性绑着头带,这跟古代女性刚生完孩子绑头巾的形象有些类似,如果该女性是名刚生完女儿的产妇,那这幅画极有可能是为家中女儿比较多的人家求子所画。而画中的所有女性,包括扶着枣树的成年女性和扑枣的女童的出现都是为了“求子”的目的。所以,婴戏图中出现的女性大多是处于陪衬的地位,以表达求子愿望。

2、对宋代男性审美和期待的表达

中国绘画艺术是具有一定社会功效的,婴戏图也不例外,除了以上分析的统治者为了国家人口增长破除“不举子”陋习的社会功效之外,婴戏图中女性形象的描绘也是依据当时的社会意识,或者说男性思想中理想的女性形象进行创作的。

首先,在婴戏图中的女性,多是孩子的母亲,她们除了是繁衍后代的主要承担者之外,也是男性的伴侣,这样一层身份就让婴戏图中女性形象必不可少的多了一层男性审美的色彩,这一点在描绘上层贵族女性的婴戏图中最为明显,这些婴戏图中的“母亲”大多相貌端庄,清新飘逸。宋代一般男性家中理想的妻子,最重要的就是容止端庄。这一点可以在宋代女性墓志铭中窥见一斑,晁补之作《李氏墓志铭》中就赞美李氏,“端庄,不妄语言,有才智”?譺?訛,另外楼钥的《从妹楼夫人墓志铭》也称:“夫人性资晓慧,容止端庄,幼娴礼度,动有仪矩”?譻?訛。可见当时宋士大夫对于女子端庄沉静是有要求的。另外与唐代女子丰腴为美的审美不同,宋代的时尚是清瘦秀丽之美,男性希望女子拥有纤腰,身形窈窕。这在宋词中有大量的记载,如晏几道的《诉衷情·净揩妆脸浅匀眉》:

净揩妆脸浅匀眉。衫子素梅儿。苦无心绪梳洗,闲淡也相宜。

云态度,柳腰肢。入相思。夜来月底,今日尊前,未当佳期。?譼?訛

这里的“云态度”是形容女子面庞柔媚轻盈, 而“柳腰肢”则是形容女子腰细如柳。类似的诗词颇多,我们可从中看出当时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这两点在婴戏图中都有所体现,如《荷亭婴戏图》中女子,即使在照顾孩子依然姿态优雅,端庄娴静,她身着纱衣,形体消瘦,看上去清丽俊雅,完全符合宋代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蕉荫击球图》中女性身姿窈窕,形体清瘦韵致,妆容打扮端庄温婉,服装色彩也比较淡雅,符合宋人,尤其是宋代文人士大夫们好雅而不好俗的审美取向,包括《骷髅幻戏图》中哺乳的青年妇人也是肩型瘦窄,举止温柔。这些都是宋代文人士大夫追求清丽的女性美在绘画上的表现。

婴戏图中女性形象的出现除表达求子愿望,满足男性审美以外,还代表着宋代男性观念中贤妇的形象。在中国古代形成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模式下,女性除了繁衍后代、具备姣好的容貌之外,还要是一位精心育子的慈母,懂得照顾家庭。这一点在李嵩的《市担婴戏图》和《骷髅幻戏图》以及王居正《纺车图》中表现极为明显,这三幅图中的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哺育婴儿的慈母特征。尽管生活艰苦,母亲在劳作、照顾家庭或者随同丈夫外出营生的同时仍然守着自己的孩子,随时随地尽到作为母亲的职责,慈母是所有女性特点中最为古代社会称道的优点之一。在其他婴戏图,如《荷亭婴戏图》、《蕉荫击球图》、《妃子浴儿图》中表现出的也是上层社会女性作为母亲照顾孩子的一幕,虽然画家没有描绘她们哺育孩子的场景,但是从《荷亭婴戏图》中母亲温柔的拍打孩子,哄孩子入睡的动作,《蕉荫击球图》中母亲照看孩子玩耍,并且在手边放着一把扇子,随时准备给孩子扇风,以及《妃子浴儿图》中女性与孩子的亲昵都可以看出这些女性形象都是贤妇慈母的典型代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女性作为照顾孩子,哺育婴儿的角色在宋代婴戏图中多有出现。而这些女性的形象来源生活的不同场景,且由于社会阶层不同,上层贵族阶级女性很少从事生产劳作,她们在婴戏图中大多是在家中照顾玩耍的孩童,作为孩子的守护者,在一旁照看即可。而下层平民女性既要照顾孩子又要为了生活而从事劳作,所以她们的形象往往除了家庭生活之外,还取材于劳作场景。

而宋代婴戏图中女性的形象除了表达对多子多福的愿望之外,其穿着装扮,形体外貌也同时体现了宋代男性对女性的审美,尤其是上层贵族女子,皆有着宋代男性所推崇的窈窕纤细的身姿,保守的穿着,端庄的举止,照顾子女的时候也无不体现出女性所特有的柔美;即使是不被宋代文人士大夫重视的下层階级的女性,也要受到社会对贤妇慈母的要求,在婴戏图中的那些平民阶级的女性即使参与家庭劳务和经济生产,也不得不一边劳作一边照顾孩子。由婴戏图中出现的这些来自不同阶层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宋代女性即有因阶级区分而打上的阶级烙印,也要受到特定时代下社会性别制度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注释:

①【宋】邵雍.梦林玄解.卷一八.梦占.明崇祯刻本.

②【宋】晁补之.鸡肋集.卷六六.李氏墓志铭.四部丛刊景明本.

③【宋】楼钥.攻媿集.卷一百五.从妹楼夫人墓志铭[M].中华书局.1985:1489.

④【宋】晏几道. 晏殊撰 张草纫笺注.二晏词笺注.之.诉衷情·净揩妆脸浅匀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484.

参考文献:

[1]【宋】邵雍.梦林玄解.卷一八.梦占.明崇祯刻本.

[2]【宋】晁补之.鸡肋集.卷六六.李氏墓志铭.四部丛刊景明本.

[3]【宋】楼钥.攻媿集.卷一百五.从妹楼夫人墓志铭[M].中华书局.1985:1489.

[4]【宋】晏几道. 晏殊撰 张草纫笺注.二晏词笺注.之.诉衷情·净揩妆脸浅匀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薄松年.中国娃娃 喜庆欢乐的婴戏图[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6]谢江珊. 宋代女性形象及其生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7]丁丹云. 货郎图的图像学研究[J].文艺生活,2016.

注:本文系扬州大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课题名称:宋代风俗画中的母亲形象研究,项目编号:x20180908。

猜你喜欢

图像学女性形象
音乐图像学在中国的发展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