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一体化课程体系同职业标准与鉴定技术支持系统的对接

2019-08-27王丽萍刘超王芳

职业·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职业标准一体化课程人才培养

王丽萍 刘超 王芳

摘要:在国家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认定、编制新版职业资格目录、制定修订一批新版职业标准、试行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的大背景下,技工院校急需重新审视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建立起与职业标准、职业资格及职业技能鉴定内容有效衔接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职业标准 技能鉴定 人才培养

课题:本文系黑龙江省技工教育教科研基地“十三五”重点课题“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考评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Z20180002)研究成果。

一体化课程体系包含了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由一体化课程标准、课程教学方案、学材和教材等资源构成,而一体化课程标准则是由专业培养目标、综合职业能力、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一体化课程设置等组成。既然一体化课程体系与该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联系在了一起,那么也就同职业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支持系统密切相关。

一、一体化课程体系与一体化课程考评体系的关系

一体化课程来自于目标工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进行操作,通过对工种技术或服务工作的实施,实现由理论到实际、过程到方法、情感到观念的能力升华,获得该工种职业能力。

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考评体系,这在国家一体化课程开发规程中有明确规定。目前,在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的考评环节上,多数为学生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与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如果教师设计评价内容不能够适合本学习任务,就难以与国家职业技能的鉴定评价内容有效衔接。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的关系

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中,技术标准与技术支持系统包括职业分类、职业标准、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国家题库与鉴定指导。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离不开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萃取,更离不开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所提供的支撑。

一体化课程体系由多个相关的学习任务组合在一起,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融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过程、环境进行感悟和反思,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并建立起自我职业认同。

职业技能鉴定是由鉴定考核部门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国家、行业或省(市)题库组卷来进行职业能力的鉴定考核。它是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价与认证,是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由此看来,一体化课程体系同职业技能鉴定,虽然都侧重于工作能力和职业能力,都采用同一职业标准,但各有自己的功能。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职业技能鉴定用来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如果职业标准发生改变,就会导致两者同时调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是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据,课程的设计要同技能鉴定有机地结合,保持衔接。简单地说,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标准与技术支持系统更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一体化课程体系对学生更具有服务性、参考性。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19版)139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8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81项。该目录明确了职业资格范围、实施机构和设定依据,虽然有利于改变职业资格过多的问题,但也导致了企业许多技能岗位职业(工种)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在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8年修订)中,有些专業对应或相关职业(工种)没有职业资格,还有的专业对应或相关职业(工种)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也值得商榷。技工院校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其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外在体现,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目前一些专业有对应职业(工种)却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通过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发现一体化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之间存在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一体化课程标准确立的职业资格在新版职业资格目录中已被取消。网上常见某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有一些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早在2017年前已被取消。职业资格的取消使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成为无本之木,虽然来源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却没有与任何职业资格相对应。

二是一体化课程标准确立的职业资格在新版职业资格目录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如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网上公布一体化课程标准确立的职业资格,多是对应计算机操作工、计算机维修工,而这些工种取消后在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显示取得的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工种与资格证书不相对应。

三是一些新兴专业,在新版职业资格目录中沿用一些现有的职业资格。这些专业产生于企业发展进步,沿用现有的职业资格不伦不类,虽已设立了新的职业(工种),但更多是没有设立,即便是设立了新的职业(工种),也没有确立职业标准。这样的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是否具有典型性尚需检验。

四是一些特定行业内职业(工种)在新版职业资格目录中被简化合并,导致有职业(工种)无职业资格,给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性。例如,钻井、采油、集输、井下作业等石油行业四大工种都没有职业资格,开发一体化课程标准专业名称也仅有石油钻井、石油天然气开采两个专业。

四、如何有效实现一体化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及鉴定技术支持系统的对接

一般地说,一个职业区别另一个职业,是它们的职业标准存在差异,进而职业资格也不尽相同。一个专业对应一个或几个职业,因此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可以取得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

国家取消了部分职业资格,但现实存在的职业、职业标准并未因此消失或取消。一些学校开设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工种)的职业资格被取消,意味着放弃了技工院校长期坚持的“双证书”制度,这不仅是对技工教育的冲击,也会给学校办学带来不利影响。

如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是需要对获得职业资格情况进行评价和验收,国家在试点中发现了这一问题,下一步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再如,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工作后,很多企业都制定了员工技能提升的激励措施,将技能人员的技能等级和工资薪酬、晋职晋级挂钩。而毕业生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将会丧失应有的竞争力。

实现一体化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及鉴定技术支持系统的对接,其专业、职业(工种)、职业标准、职业资格等关键要素必不可少。已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院校,在一体化课程体系中一体化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职业资格已被取消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标准,重新确立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以确保学生进入职场中有竞争力,否则所确定的中级、高级技能水平就成为了一纸空文。有效实现一体化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及鉴定技术支持系统对接的策略如下。

第一,一体化课程标准要与国家新修订的职业标准对接。为做好新版职业资格目录实施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了职业技能标准制定修订计划,按照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对168个职业(工种)职业技能标准进行了修订。随着新职业标准的公布,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将会随之更新,技工院校要高度关注职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的进展和公布情况,按照新的职业标準,尤其是标准中的比重表变化,及时修订一体化课程标准。

第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依托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试点职业(工种)范围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的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收录的技能类职业(工种)和新职业,公布了首批18家央企为试点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征集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其试点职业(工种)范围为20类人员,餐厅服务员、计算机维修工、电子商务师、物流服务师等均列其中。对拟到18家央企就业的学生,学校可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同时,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可以争取成为第二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机构,对其他社会企业和就业学生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这样,一体化课程标准要根据学生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调整。

第三,对于未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且不具备在央企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其他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职业(工种)认定范围的一些专业,可采取专业复合、课程重构、职业迁移、教学内容嫁接、职业技能鉴定前强化训练等多种方式,对一体化课程标准进行整合,使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相融合。

在专业复合上,可将暂无法开展职业资格鉴定的专业,复合与之相关可进行职业资格鉴定的专业上,如饭店(酒店)服务、酒店管理等专业复合茶艺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调整就业方向;在课程重构上,计算机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广告制作、电子商务等专业,可开设一些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在职业迁移上,商务礼仪服务专业的职业能力涉及办公软件使用和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可以参加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在教学内容移植嫁接上,可借鉴专业复合模式,将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移植搭接在另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上;在不想改变一体化课程标准时,可在学生毕业前进行相近职业技能鉴定,这就需要增加强化训练及相关培训内容。

(作者单位:大庆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标准一体化课程人才培养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途径分析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