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肝升阳益气针法联合穴位按摩促进神经性耳鸣患者康复效果分析

2019-08-26刘传立王麒颖符永鋆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升阳神经性针法

刘传立,王麒颖,符永鋆

(1.琼海市人民医院,海南 琼海 571400;2.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311)

神经性耳鸣为临床常见疾病,患者自觉耳鸣,伴有耳聋、眩晕等症状,影响患者心理、睡眠、生活质量[1-3]。神经性耳鸣治疗方法较多,但并无特效治疗方案[4-5]。中医治疗该病具有丰富经验,调肝升阳益气针法、穴位按摩可有效提升神经性耳鸣患者疗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引起临床重视。故而本研究笔者选取9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分组研究调肝升阳益气针法联合穴位按摩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笔者选取9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均由院内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患者均双耳发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8.45±5.23)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2.89±0.62)年;对照组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8.49±5.27)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2.84±0.67)年。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耳鼻咽喉科学》[6]:患者表现为耳鸣耳聋、腰酸膝软及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等症状,耳部及全身系统检查确诊。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患者主症耳鸣,耳鸣反复发作1月以上或持续发作5日以上。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患者0.5 mg甲钴胺片(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口服,每日3次;5 mg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口服,每日1次,连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调肝升阳益气针法及穴位按摩治疗。调肝升阳益气针法:取穴百会、双侧耳门及听会、翳风、内关、天枢、太冲、足三里、气海、三阴交,采取汉医牌针灸针,1~1.5寸(0.25 mm×25~40 mm)毫针,18 mm×20 cm纯艾灸条;针刺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屏息凝神,针刺者常规洗手,以酒精擦拭手,消毒患者穴位穴位皮肤,采取单手进针方法,患者耳门及听会穴张口,1寸针直刺10~25 mm,患者内关及翳风、太冲以1寸毫针直刺15~25 mm,气海、天枢、三阴交及足三里以1.5寸毫针直刺33~40 mm,根据患者年龄及身体肥瘦情况具体调整进针深度;患者耳门及听会穴针刺后不行补泻手法,余下穴位施以平补平泻方法,以患者感觉局部酸、麻、胀感为宜;百会穴温和灸法,以纯艾条对准穴位施灸,艾条和穴位表面距离大约为2 cm,根据患者温热感适当调整距离,患者耐受温度为度,保持温热度,并留针半个小时。穴位按摩:取风池、翳风及听会、听宫穴位,每穴按摩2 min,每日患者睡前与晨起各自按摩两次,推拿师指导每位患者2次,连续按摩2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耳鸣分级量化评分、治疗后患者听力障碍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6个月后疾病复发情况及治疗满意度。

1.4.1 临床疗效 痊愈:患者耳鸣消失;显效:患者耳鸣程度降低≥2个级别;有效:患者耳鸣程度降低1个级别;无效:患者耳鸣程度未见改变或加重[8]。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症状积分 评估患者耳鸣耳聋、腰酸膝软及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症状评分,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计分0分、2分、4分、6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9]。

1.4.3 耳鸣分级量化评分 分为5级:Ⅰ~Ⅴ级,Ⅰ级得分1~6分,Ⅱ级得分7~10分,Ⅲ级得分11~14分,Ⅳ级得分15~18分,Ⅴ级得分19~21分[10]。

1.4.4 听力障碍 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11]。轻度:患者听力25~40 db;中度:患者听力41~60 db;重度:患者听力61~80 db。

1.4.5 不良反应、复发率及满意率 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神经性耳鸣复发率。满意率:治疗并随访6个月后,采取问卷调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实施χ2及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较高,达68.75%,总有效率为97.92%,均高于对照组患者52.08%、85.42%,两组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耳鸣耳聋、腰酸膝软及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等症状积分相当(P>0.05),而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耳鸣耳聋、腰酸膝软及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等症状积分均改善(P<0.05),患者症状均好转,而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症状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例数治疗时间耳鸣耳聋腰酸膝软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对照组48治疗前4.13±1.143.58±0.502.24±0.812.81±0.67治疗后1.75±0.29&2.01±0.44&1.56±0.34&1.50±0.27&观察组48治疗前4.33±1.093.59±0.492.25±0.852.85±0.69治疗后1.00±0.18�.92±0.20�.81±0.10�.41±0.1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分级量化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耳鸣分级量化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耳鸣分级量化评分均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分级量化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障碍情况比较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障碍程度发现,观察组患者恢复正常例数较多,为44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5例,听力障碍程度也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听力障碍比较 [例(%)]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均较低,两组比较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2.6 两组患者6个月复发率及治疗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6个月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8.33%),治疗满意率(97.92%)高于对照组(81.25%),两组比较均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6个月复发率及治疗满意率比较 [例(%)]

3 讨论

神经性耳鸣属于中医耳鸣范畴,《丹溪心法·六郁》记载:“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灵枢·口问》篇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脉度篇》记载:“肾气通于耳。若肾失职司,或精气亏损,则濡养不及,即见耳鸣耳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记载:“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耳无所闻,善恐……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故而,患者肝气不调、脾气亏虚、清阳不升,导致耳窍失养[12-15],神经性耳鸣发病与患者情志、经络、脏腑均相关。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佳,值得深入研究[16]。可见针刺疗法在神经性耳鸣患者中具有良好作用。调肝升阳益气针法是在调肝基础上升阳,升提清阳,以脾胃为枢纽,脾胃与清阳升降关系密切,若脾胃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异常,清阳不升,导致耳鸣;调理脾胃运化,选取经络重点在于胃经及督脉。此外,耳鸣患者必有亏虚之本,脾气虚弱,耳鸣缠绵难愈,治疗重点在于健脾益气,故选针刺经络重在脾经及任脉。因此,本研究调肝升阳益气针法及穴位按摩治疗主要取穴百会、双侧耳门及听会、翳风、内关、天枢、太冲、足三里、气海、三阴交,针刺以上主穴具有良好的调肝、升阳、益气、健运脾胃、濡养耳窍功效,可使患者耳鸣症状改善,恢复健康,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调肝升阳益气针法及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性耳鸣患者总有效率(97.92%)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85.42%)(P<0.05),因此,西药联合调肝升阳益气针法与穴位按摩可提升神经性耳鸣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耳鸣耳聋、腰酸膝软及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等症状积分、耳鸣分级量化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调肝升阳益气针法联合穴位按摩可较好改善神经性耳鸣患者临床症状,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观察组为2.08%,对照组为4.17%,两组比较(P>0.05),可见调肝升阳益气针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性耳鸣患者安全可靠,观察组患者6个月疾病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8.33%)、治疗满意率(97.92%)高于对照组(81.25%)(均P<0.05),可见调肝升阳益气针法联合穴位按摩可降低神经性耳鸣患者复发机率,提升患者满意率,因此,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神经性耳鸣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患者症状恢复良好,通过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调肝升阳益气针法及穴位按摩治疗,按摩取穴风池、翳风及听会、听宫穴位,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和阳维脉之会,按摩之可清泻胆经风热,有效治疗耳聋;而按摩翳风、听会及听宫穴可开窍利机关,改善患者耳鸣及耳聋等,长期坚持可巩固患者疗效、降低复发率。但由于本次研究所选病例较少,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方式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调肝升阳益气针法联合穴位按摩可提升神经性耳鸣疗效,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患者满意率高,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升阳神经性针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升阳益胃汤肺系疾病应用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不要把神经性皮炎当牛皮癣
升阳通降法治疗胃下垂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