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

2019-08-19牛德龙

课外语文·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鉴赏审美教育高中美术

牛德龙

【摘要】审美教育是继续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有利于充分借助美术课程的优势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践行审美教育,需要以“美”字为先,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塑造学生的审美品格,加强美术教育的生活化。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教育;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审美教育,亦即“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教育大辞书》的美育条目中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践行审美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对开展审美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美术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践行审美教育。

一、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

(一)增强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学生欣赏美、品味美的基本能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来开展审美教育是重要的渠道。在绘画大师眼中,一切事物都存在美的因素,只要通过敏锐的眼睛和想象力丰富的大脑观察到事物的本质与内涵,就能将美展示出来。但是对读者来说,如何读懂作者的作品,则是需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的。因此,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欣赏美、品味美的能力,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涵养美的品质。高中美术教师要不断训练学生感受事物形式美的各种感觉器官,改变学生的视觉态度,使学生在纷繁复杂、车流闹市中发现美、品味美,积极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事物,在不经意间抓住美,进而增强事物的鉴赏能力。

(二)训练观察能力

观察是美术课的基本要求。学会观察、善于观察,是对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基本要求。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美术生准确捕捉事物的内涵和韵味,有利于美术生学会全面思考作品的宗旨和中心,有利于美术生有效地积累更多的美术素材。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就需要给学生去用心感受、体会美术作品的机会和时间,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释放学生的内在品格,在感受作品的过程中实现近距离的交流与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去用心体会、感悟作品,才能不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绘就出栩栩如生的美术作品。

二、塑造学生的审美品格

(一)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可以找到我们的情感归属之地。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同,塑造高中生优秀的审美品格,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高中美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充分借助校本教材,做到与美术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利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进行审美创作,比如纸版画、漫画和色彩画以及剪纸与书法的形式,通过这样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诠释中华文化审美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造就人,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品格和行为。高中美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营造审美氛围,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激发审美兴趣,体验审美愉悦感,增强审美能力。在开展有关壁画这一主题教学的时候,美术老师以提问的方式来营造审美情境。老师可以这样提问:“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要带领游客去参观我们优秀灿烂的壁画,请你为他们进行导游并做介绍。”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探究。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得到了提高,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进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三、加强美术教育的生活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美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美术的美也来源于生活。美术作品的创作,要紧跟时代需要,要扎根社会生活。美术教育也是应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绘出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在美术教育中,融合生活实践是美术教师应当坚持的永恒理念。美的因素皆体现在平凡的生活中,从生活中汲取美的营养,才能促进学生在美术的学习生涯中挖掘出美术的天赋,真正感受到美术带来的乐趣。只有实现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加强美术教育的生活化,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有效地渗透美的因素,践行审美教育。美术教师可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入观察、体会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为激发艺术审美体验作铺垫。要注重选取与日常生活有联系的教学内容,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在进行有关名胜古迹相关主题的美术教学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名胜古迹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分享。这样,将被动的传授教学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教学,极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理解到美的内涵。

四、结语

高中美术课程既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術方面的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始终贯穿审美能力培养的主线,关注学生审美素质与健全人格的形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其审美能力,达到美术审美教育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秀瑛.高中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

[2]周振,任晓莉.分析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75).

[3]刘光照.高中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

[4]黄耿东.高中美术教学实现审美教育校本化的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8(7).

猜你喜欢

鉴赏审美教育高中美术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紫砂陶艺鉴赏研究
紫砂陶艺鉴赏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