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高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2019-08-13陈祖新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高中信息技术

陈祖新

摘 要: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已明确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学科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学校教育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一、整合的必要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①信息获取的能力。②信息分析的能力。③信息加工的能力。④信息创新的能力。⑤信息利用的能力。⑥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二、整合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在考虑到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学科中的一些能够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的知识表达出来。教师、信息技术、教材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其关键因子是教师,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是整合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校教师在完成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后,绝大多数计算机水平已达到要求,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丰富的资源,互联网的发展为教师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多媒体技术为课程的整合提供了保证。

三、整合的意义。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从视觉、听觉、思维等方面营造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氛围,用声音、图像乃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情景,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各学科知识,由原来对于中学生来说枯燥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变为直观的、多维的、形象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四、整合的前提。

整合的前提是以课本为基础。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该以课本为基础,以课本为本,一切舍弃课本的整合都是舍本趋末,是背离了我们进行整合的初衷的。整合是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为整合而整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根据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况,如果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授课效果好,我们就积极整合,如果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牵强附会,我们就要舍弃整合,避免因为整合反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素材的选择和改造创新体现了教师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

五、如何进行整合的教学设计。

一方面,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结构性的系统,因此,教师应综合考虑该系统包括的各个要素和环节,这些构成性的要素和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分析、学习者分析、选择合适当信息技术并确定合适的应用方式、教学方式的选用、教学及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又是一个过程性的系统,教师在动态中把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互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在教学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考虑以下原则:第一,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要避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机械电灌”或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第二,着意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由于信息技术应用成本较高、某些具体技术尚不成熟,信息技术在有些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依次考虑以下问题,确保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实效:信息技术是否适用于当前教学内容、学习者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信息技术在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方面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潜在的优势转变为教学实效?在当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潜在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 第三,信息技术应用与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实现多层次的课程目标。避免信息技术应用与其他活动方式的对立;杜绝切断学生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的“全盘信息化”,不能为用信息技术而剥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第四,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相结合。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和放映机等较为传统的教育技术,甚至黑板、粉笔、挂图和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纵深发展的价值。不能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就盲目淘汰或闲置原有教学技术。第五,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机会为学生提供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让学生在“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上要尽可能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留下不同的学习空间,并应尽快超越不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用信息技术“满堂电灌”的应用阶段。第六,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中的社会活动,强调在教学中实现“人机互动”与“人际交往”的共存和互补。不能因为过多关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而忽视教学的社会特性。

总之,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是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就是。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多门知识能重新有机地组织起来,变无序为有序,从而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陈至立.

[2] 《信息技術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章剑卫 姚灶华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高中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