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砂壶尚黑

2019-08-13

江苏陶瓷 2019年2期
关键词:茶器茶壶紫砂壶

能烧造各种瓷器,尤其是能复烧古代名窑、名釉产品并且在工艺上有所创新的,是真正在傳承、弘扬中国古代优秀陶瓷文化之人,和研究古陶瓷者可谓同道。对于这些能工巧匠我向来心存敬重,所以,袁野先生以其作品集《砂壶尚黑》来命序,尧其敢辞。

袁野先生烧造黑紫砂壶的事,我最先是从一本宣传册上了解到的,但当时仅视其为茶器生产的一个走向,并没有过多地关注。结识袁野先生是缘于故宫博物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裴焕禄先生的引介。记得裴院长为此事与我通电话时我正出差在外,后在裴院长办公室见到袁野先生及其作品,看法为之一变:观袁野先生的砂壶,色泽黑褐不一,胎体表面略有结晶,而壶内壁则存砂胎本样,轻叩壶身又作木音,这是高温砂陶的典型特点。以壶之黑褐色询袁野先生,得到的答复是在宜兴用特选的紫砂泥料在1 300℃高温下烧成,而不是成壶后用低温捂成黑衣。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袁先生不善言谈且对烧造工艺、技术都有所保留,然而短短几句话于我已足以断定其烧黑紫砂方法是高温还原所致,是传承宋、明时代传统黑砂陶瓷工艺和清代黑紫砂技术,后来这一点为壶盖破损后的胎体质地和色泽所证实。于是,我就把袁野先生的黑紫砂器放在宋代以后陶器生产工艺发展链条中作了评价,肯定其黑紫砂壶烧造是对中国古代高温黑砂陶器工艺的复原,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且认为黑紫砂壶的烧造要比紫砂壶的烧造困难很多,鼓励其继续努力烧造出更好的作品,让明清时期曾经流行的高温黑砂陶器再现辉煌。

袁野先生的黑紫砂作品有各式茶壶、杯及花瓶,有浓重的文人倾向,而种茶、饮茶和使用相应的茶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对世界各地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全世界民族的语言中茶的发音只有两种,分别源于中国官话和闽南话,足见来自中国的茶和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影响了。

在中国,从神农识茶开始,数千年间,茶事虽同,但茶法却因时而异。从早到晚文献记茶事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沏茶,一字之差,映射着把茶味从茶叶本身转嫁到水中的方法大有不同。道存于器,方法不同,茶器当然也不一样。唐代煮茶、煎茶的茶瓶、汤瓶和茶碗,是陆羽、卢仝笔下的标准茶器;宋代的汤瓶、盏及各式盏托,反映着宋徽宗、蔡襄等文人引领的点茶、斗茶的时尚。宋代点茶、斗茶之风不仅见于笔记、绘画,也有大量的茶器传世可证,同时备茶和饮茶的场景也是宋、辽、金墓葬壁画的主要内容,说明饮茶与茶事已成为逝者希望在天国延续与永存的雅事。天国的事自非人愿能期,但茶事在中国永存且代有发展则是必然。考古出土资料表明,约略与宋徽宗、蔡襄同时,以学识名天下的吕大临家族,在使用建盏、茶末罐、罗盒、茶鍑、茶铫等器游戏于点茶、斗茶的同时,也开始使用更加方便的茶壶泡茶,吕氏家族墓地出土的茶壶和茶叶,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瀹茶物证。我们虽然不能说是吕大临及其家人引导了泡饮散茶之潮流,但可以肯定博古风雅的吕氏家人已开始用茶壶泡饮茶叶。故而与点茶、斗茶之诸般雅事相比,泡饮茶叶的瀹茶法,未必全是下里巴人习用的俗事。

崖山海战,是南宋灭亡和元朝统一的界点,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一种说法:崖山之后无中国,就华夏传统文化在元代遭遇亘古未有之变看,这话不无道理。具体到饮茶方面,宋代风行的斗茶、点茶之风和相应的茶事以及宋代名重天下的建盏到元代都逐渐不再流行,是传统文化遭到破坏的实证之一。明太祖生于茅椽瓦牗之家,游历于社会下层,深知元朝覆亡与最高统治者极端奢侈有关。所以在建立明朝后厉行节俭,对各级官员的日常用器、房屋建制均有规定,宋代以来贡茶中的龙团、凤饼更为法令禁止,士庶在法制规定下开始饮用散茶。参照清代至今饮用盖碗茶的方法,可推明代洪武、永乐、宣德到成化时期流行的小碗和盖碗,极有可能是新制度、新茶法时代的新茶器。茶从宋人眼中的四般雅事之一,又回归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本位。然而,总有人会把日常所需的茶饮变成风雅无边的茶事,他们除了在散茶本身的产地、质量、加工方法上下功夫外,宋代与温碗一起用为酒器的注壶也被转变功能进入茶器的行列,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泡茶叶的茶壶。为适应茶饮的功能,对作为酒器的注壶的器型作了整改:壶颈变短或被取消、壶口口径变大、壶流与壶身交接处加装过滤箅、壶的容量由大变小等等。壶成为明代中期以后茶事首器,而对壶的加工、改进也成为时尚。据明代法律,士庶不得用朱红器皿,从传世文物和图像资料看,明式家具多木材本色,紫砂壶能够胜过瓷壶或因其壶色与明代家具的色系更加协调有关。但是,并不是说紫砂壶是明代茶器的唯一选择。相反,从技术决定论看明代流行紫砂壶的原因是在龙窑内烧造高温的砂器很难完成还原工艺,很难烧成黑紫砂壶,故而只能在氧化铁造成的红色系内努力。也正是因为明清时期的宜兴各窑场烧造还原工艺的黑紫砂处于不可控的状态,所以传世砂壶中黑紫砂壶较一般的紫砂壶是少之又少,尤见珍稀,对清朝宫廷来说黑紫砂壶也同样难得。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继承中发展的,而其得以永续与壮大的原因又有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吸收,在继承、吸收的基础上创新,数千年间中国茶事的历程也大抵如此,走在永不止步的发展道路上。茶文化是永恒的,但不同时代的茶法则各有其时代特点。明代饮散茶使用茶碗、盖碗和紫砂、瓷器类的茶壶,是对宋代茶法继承中的改进;今天,袁野先生利用紫砂泥料,在宜兴用1 300℃高温,用古已有之的工艺烧成黑紫砂壶等器皿,是在继承、吸纳中的复原与创新。黑紫砂壶的烧成不仅在陶瓷工艺史上值得书写,而且也应成为中国茶器与茶事的一个新界点。

猜你喜欢

茶器茶壶紫砂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在舞焱柴窑室
乐在紫砂壶
基于我国茶文化谈陶瓷茶器与信阳茶传承开发的关联性研究
带孔的茶壶
泡壶
文化符号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购买紫砂壶4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