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机器人背景下财会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8-05郭晓玲

市场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财会应用型机器人

郭晓玲/文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赋予古老的会计行业全新的张力。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从填制会计凭证到编制财务报表都是由手工来完成的,但是现在这些工作都可以由财务软件来完成,极大地解放了会计岗位的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2016 年3 月,德勤宣布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行业,财务机器人的横空出世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打破财会人员的铁饭碗。所谓财务机器人(RPA)实际上是指机器人的流程自动化,它所关注的重点是一些重复性高、业务规则标准化程度高、基于明确规则的业务流程。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是否会导致财会人才的失业?现行人才市场上对于财会人才的需求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作为人才输出的高等教育机构,该如何根据新的人才市场需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财务机器人背景下市场对财会人才反应的问卷调查

针对“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市场对财会人才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等问题,笔者在问卷星上发放530 份问卷,收回517 份有效问卷,从财会人员结构变动、人才的需求、观念以及机器人劣势问题的认同度几个方面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均采用5 度量表形式,1—5 数值越大表示越赞同所述观点。

附表 描述统计量

对财会人员结构变动、需求、观念以及机器人劣势问题的态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1)对于财务人员结构的变动和调整观点的均值为3.7102,较大,说明参与调查的人员认为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会造成财务人员岗位和需求的减少,但管理人员会增加。

(2)人才需求得分均值是人员结构、需求、观念以及机器人劣势这几个问题中得分最低的,为3.6881,说明人们对于“财务机器人”类财务处理科技能够促进人才需求的态度并没有“人员结构、财务人员观念以及机器人劣势态度”那样强烈,但是其得分均值仍然大于3,参与调查的人员认为“财务机器人”类财务处理科技能够促进相关人才需求。

(3)财务观念的得分均值为3.7132,较大,说明参与问卷调查人员认为虽然“财务机器人”出现会对职业产生影响,但是无法完全替代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我,掌握“财务机器人”合理利用技能。

(4)机器人劣势认同度调查得分均值为3.7131,较大,说明虽然财务机器人对财务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人们认为其劣势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机器人更多的是财务人员解决问题的工具,其保密性、职业判断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都需要财务人员加以辅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市场普遍认为财务机器人只会替代部分财务工作,并不会完全替代财会工作,但是财务转型迫在眉睫,管理型人才是大势所趋。作为培养财会专业人才的高校,如何培养具有与财务机器人竞争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就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构建一套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财务机器人背景下市场对财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点

(一)基础财会人才需求下降

财务机器人的问世将取代基础财务人员,承担基础财务工作,包括审核发票、编制会计分录,生成记账凭证、与银行对账、结转账目、编制财务报告等,这些工作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内容烦琐,重复性高,技术含量低。运用财务机器人,可轻松解决这些重复工作,并且准确率高,节省人力和时间,实现财务基础工作智能化。

(二)复合型财会人才需求增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同时,会计核算岗位工作人员的生存空间将不断被挤压,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应用在各个岗位是一种发展趋势。市场对那些既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同时又掌握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等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

(三)管理会计人才备受市场青睐

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只会取代基础财会人员,但不会代替需要思考和分析的高端财会人才。财会人员将更多地从事预算编制、财务分析和预测、财务战略规划、风险控制和绩效管理等管理会计工作。据预测,未来将有70%的财务会计面临失业,急需转型为管理会计,按照我国2000 万财务人员的基数测算,1400万财务人面临转型为管理会计的问题,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会越来越受市场青睐。

三、财务机器人背景下财会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要确定的首要问题,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会专业培养目标存在定位趋同的现象,基本定位为立足当地经济,面向全国,掌握会计、经济、管理、法律应用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各类组织胜任财会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培训目标的核心在于“应用”,但是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出现,财会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掌握财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预算能力及财务风险意识,向管理会计、决策会计方向转化,财会职业教育要与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等相结合,将应用型人才转变为“懂财务知识的技能开发型人才”,使之具备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前瞻性

各类应用型院校的财会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分为全校公选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几大模块,全校公选课主要包括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等课程,计算机知识停留在简单的办公应用;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管理学、基础会计、财政金融、税法、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评估等;专业选修主要包括财务软件应用、税收筹划、内部控制、行业会计等,大致在150 学分、2400 学时。在财务机器人背景下,这种课程体系设置仍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很明显缺乏前瞻性。

(三)教育教学手段落后

讲授法目前仍然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单向的思想传递方式,难以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和技能。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和知识存储器,不容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虽然国内现在大力提倡信息化教学,但很多学校没有足够重视信息化建设,在教学信息化、资源数字化、学习信息化方面没有配置相应的基础措施,有的只是引进了大批信息化设备,但在软件配置方面存在短板。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科目的信息化建设都处于孤立状态,信息资源共效率十分低下,造成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加之有些年长的教师欠缺信息化方面的知识,课堂缺少最新信息和案例,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效果不好。

(四)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

财会专业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多为30%平时成绩+10%考勤+60%期末成绩=总成绩,前40%的成绩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只要按时交作业、不旷课基本都能取得,后60%的成绩则取决于期末试卷。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平时的学习效率低下,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抄袭现象严重,课堂上人虽在但心不在,睡觉、玩手机的不在少数,大家只在期末考试前才“挑灯夜读”“临时抱佛脚”,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这样的考核结果不能客观评价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沦为考试机器,难以被市场认可,所培养的人才迟早会被财务机器人替代。

四、财务机器人背景下财会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当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不能很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时,必须对现行的人才模式进行改革。作为培养财会人才的高校应及时应对市场的突变,培养具有与财务机器人竞争的核心素质和能力的人才,从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构建一套财务机器人背景下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训模式。

(一)修正培养目标和规格

在财务机器人背景下,各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应立足当地经济和市场人才需求现状,直接面向职业需求,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注重对人才将“人”的智慧与计算机高性能信息处理相结合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讲,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专业通用知识、专业特需知识三个方面的能力。其中会计职业素养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心理健康、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专业通用知识包括基础的会计核算、财务软件的应用、财务报表的编制、计算机的处理等;专业特需知识包括成本控制、风险管控、财务决策、税务处理等。总之,就是要与时俱进地培养具备“大数据分析+IT 信息技术+财会专业知识为一体的文理工”复合型高端人才。

(二)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修正后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可分为三大模块,即会计职业素养模块、专业通用知识模块、专业特需知识模块。会计职业素养模块可考虑开设管理沟通、会计职业道德、管理咨询、逻辑学、商业伦理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今后对单位内外部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专业通用知识模块考虑开设传统的计算机实用基础、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特需知识除了传统的税务筹划、财务报表分析、资本运作、管理会计、风险管控等外,应增加云会计、大数据在会计中的应用、企业业务与财务共享中心等方面的课程,同时还应进一步学习编程技术,以求能配合计算机专业人员设计、研究、开发财务核算及管理软件。三个模块中,应加大对特需知识模块的课时和学分,比例约为2:2:6 较为合适。

(三)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人工智能”嵌入到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资源交流授课技巧,利用大数据思维,将最前沿的案例和热点问题融入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融合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通过搜集资料、思考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则多层次、多维度、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管理能力,指导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作出创新决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行多元化的人才考核评价方式

所谓的多元化,指的是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可以引入课堂表现、作业考核、阶段测验、课外研究、实习实践等,这种方法更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核,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中的“临时抱佛脚”现象的产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及热门话题让学生讨论来加强互动,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去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计入课堂考核分;对作业的布置也可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引导学生在课外主动去收集、获得需要的信息形成自己的成果,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把实习实践的成果和毕业论文设计有机结合等。

五、结语

财务机器人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产物,那些不需要复杂职业判断的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工作被财务机器人所替代,极大地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也给财会人才带来巨大挑战,迫使财务会计人员逐步转向管理会计类工作,但它毕竟缺乏灵活变通能力和分析预测能力,作为培养财会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紧跟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财会人才。

猜你喜欢

财会应用型机器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