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疆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2019-08-05王天钰

市场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小微

王天钰/文

一、引言

普惠金融强调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重点服务对象为“三农”、小微企业和长尾客户群体。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是可以提高“三农”、长尾群体和偏远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可得性,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可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普惠金融的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客观上未能对有金融需求的客户实现服务全覆盖,服务实体经济仍存在短板。并且,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还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中东部地区发展较快,西部地区发展缓慢。地广人稀、多民族聚居、身处西部内陆、位置偏远、市场化程度低、南北发展不均衡和脱贫攻坚难度大等特殊区域情况,使新疆的普惠金融发展尤为迫切。总体而言,新疆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其发展水平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普惠金融在新疆的发展任重道远,研究如何借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大趋势来促进新疆普惠金融持续高效发展十分必要。

二、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普惠金融发展概况

(一)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1.需求现状

新疆位于祖国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是国家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关注区域。新疆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庞大,并且南北疆贫困人口分布不均,南疆地区贫困程度深、贫困面积大,截至2016 年,新疆贫困人口266 万人,全疆35 个贫困县中南疆四地州就有26 个,占全疆的74%;贫困村2605 个,占全疆的86%;贫困人口218.67 万人,占全疆的83%。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往往以农牧业经济为主,农户收入低微,无法投入足够的再生产资金,难以扩大生产。加之农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容易遭受损失,恶性循环导致贫者愈贫。随着自治区响应国家号召,逐渐出台市场准入、投资审批等一系列惠民利民便民政策,2012—2017 年,新疆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由69.9 万增加到138.5 万,增加近一倍;从业人员数量从183.3 万增加到376 万,增长一倍以上,占新疆就业人口数量的比例从78.6%增长到81.2%。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带来了大量的融资需求。只有获得足够的金融服务支持,保证资金链的有效运转,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地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目前新疆的普惠金融现状:一是需求规模巨大,二是区域分布不均。

2.供给现状

目前,新疆地区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与自治区区情相匹配的普惠金融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逐渐增多。到2018 年9 月底,新疆共有14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和379 家小额贷款公司。农村金融服务不断拓展,ATM、POS 机数量和助农取款服务点逐渐增多。截至2018 年9 月末,新疆农村地区ATM 机和POS 机投入量分别为5933 台和103339 台,较2014 年底增长40.86%和86.81%;设立助民取款服务点6458 个,以88.49%的覆盖率惠及行政村9413个,较2014 年底增长383.38%。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向好。到2018 年底,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93 万亿元,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06.94 亿元,同比增长11.80%,涉农贷款余额7147.79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195.88 亿元,较年初下降7.05%。由附表可以看出,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数额逐年递增,且涉农贷款余额连续多年均远高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新疆地区农牧业经济份额较大,贫困人口数量庞大,深度贫困县数量众多,推进金融服务于“三农”刻不容缓;同时,出于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考虑,也应大力开展扶贫工作,加大对贫困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缩小贫富差距。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民营经济活力相对不足,小微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因此,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远低于涉农贷款。

附表 2014-2018 年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情况表

尽管新疆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向好,但与全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平均水平相比,新疆还存在一定差距。与此同时,放眼全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上述业务的整体供给水平仍然不足,普惠金融的发展还不充分,对薄弱领域的支持仍然不够。因此,新疆地区金融业总量持续增长,普惠金融发展迅速,但并不代表供给便是完美的,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甚至是空白地带,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弥补。

(二)普惠金融供给方制约因素

1.供给主体劣势

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的大中型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资金雄厚、网点覆盖面广、业务资质好、服务范围广泛和产品研发能力强等优势。正是基于这些优势,其在开展业务时往往能获得较为优质的客户,拥有充足的存放贷资金途径,从而在向小微企业和长尾客户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时缺乏足够动力。民营银行在资金实力上与传统商业银行存在差距,在业务开展上也受到诸多限制,且其成立时间尚短,极具创新能力,常常将业务与金融科技紧密联合起来开展。民营银行的股东是注册地所在省份的民营企业,其开展本地化金融服务存在优势,有利于为当地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便利。但是,民营银行不能设置网点和开设分支机构,只能依靠互联网拓宽业务范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深入了解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不能有针对性地为长尾客户群体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的成立初衷是立足当地,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为实体经济服务。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不断扩张规模,而逐渐忘记初心,甚至异地经营,使其渐渐减少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更多地去追逐利益、盲目扩张。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微型金融机构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统计显示,这类金融机构数量最多,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最大,然而由于这类金融机构体量小,资金来源和存款吸纳能力有限,资产规模严重不足,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发展速度较慢,有心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却资金能力不足,这也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2.金融资源供给机制在结构上不完备,资金逆向流动明显

地方政府、国企及房地产业金融供给过度,而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金融供给不足,同时,城乡和区域之间亦存在资金供给不均衡现象。更多的金融资源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偏远农村地区获得全面金融服务的难度依然较大。研究显示,在一些普惠金融的核心测量指标上,南疆四地州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南疆地区人均拥有账户、持卡人均交易数量、非现金交易笔数和银行网点覆盖率均低于北疆地区,南北疆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均衡。新疆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农村地区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性较差。研究显示,新疆县域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和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均低于全疆平均水平,城乡金融服务可得性发展不均衡。同时农村人口外流增多,尤其是新疆地广人稀,人口空心化情况严重,导致金融机构网点到客率低、运营效率不高,很多银行为了降低营业成本,裁减关停了许多基层和农村营业网点,同时一些存贷款批复权限也逐渐上收至总行。这实际上是减少了农村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资源,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农村及偏远地区资金持有者一般没有合适的投资途径,只有将资金以储蓄的方式存储到银行,而银行从这些地区的储户手中吸纳大量资金后,将其投入城市或发达地区,使银行给农村的信贷规模与从农村获得的储蓄规模十分不匹配。同样,各个大中型商业银行从新疆吸纳大量资金,基于利益导向,并未将这些资金全部投入新疆本地,而是大部分流入发达地区,这就导致新疆本地的金融资源减少,真正迫切需要金融服务的群体得不到满足。资金出现逆向流动,越是需要资金的地方却得不到资金,资金“嫌贫爱富”,向发达地区、城市和大企业大项目流动,十分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3.金融基础设施覆盖率低,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乏力

目前,虽然新疆县域乡镇金融服务覆盖率不断扩大,到2018 年9 月底,银行机构县域乡镇网点覆盖率达到57.4%,助农取款服务点覆盖率达到88.49%,但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新疆仍然存在金融基础设施覆盖率低、金融服务需求满足程度低的问题。新疆地缘辽阔,乡镇之间路途遥远,金融服务需求低,业务量小。因此,金融机构设置固定网点将增加营业成本,难以长期承受。最终导致新疆地区金融服务存在许多空白区域。新疆属于多民族聚居区,部分偏远地区尤其南疆地区受少数民族消费习惯、民族风俗、受教育程度不高和网络知识欠缺等因素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困难,政府及相关机构在这些地方进行支付环境建设方面的能力有限,使得部分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率不高,尤其是新型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难度大。南疆地区一直是新疆开展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工作的难点。

三、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疆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路径

由于金融机构与贷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交易成本以及传统金融机构需在审慎原则下进行风险控制,它们不得不将“金融弱势群体”拒之门外,这对推动新疆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先天性阻碍。同时,近年来金融机构利益导向过重,过分强调价值最大化,金融逐渐脱实向虚,弱势经济体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因此,要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不足的问题,必须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强化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基于资金使用效率、金融的逐利性和商业可持续性的考虑,金融机构利益导向特征明显。这种利益导向本身没有错,商业银行是盈利性机构,追求利润、资产规模都无可非议,但是它还承担着辅助政府调控市场的职能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责。在我国,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带动大部分人的就业、创造大部分税收。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最终可能导致实体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加速下行。因此,金融机构应有一定的历史担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逐渐由金融逐利向金融向善转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资金供给向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倾斜,适当降低融资成本,助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这既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鉴于目前新疆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覆盖速度状况,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发挥普惠金融主力推动作用,优化县域乡镇网点布局,大力推进便民服务点建设,推动传统网点下沉延伸,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普惠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金融机构应完善在连片贫困偏远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适当增加或调整营业网点,增加ATM 机和POS 机等便民设备的数量。

(二)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多元化服务

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往往具有“短、频、急”的特点,且存在缺乏抵押物等问题,融资成本太高将导致其难以负担,贷款门槛过高会将其拒之门外。因此,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实行差别化利率政策,针对小微企业和长尾客户群的金融需求适当让利;创新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促进信贷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金融机构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提升产品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推动金融服务向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金融消费需求转变,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推动普惠金融多元化服务,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

(三)加大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推动传统产品从线下向线上转移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解决小微企业、“三农”和长尾群体等弱势经济体金融资源配置缺失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极具创新力的新金融——金融科技模式。金融机构应加大技术的研发与运用,以此来为传统金融模式增添有效助力和补充。推动大批客户快速向移动端转移,大力推广手机支付、手机理财等非现金支付交易工具,运用手机银行覆盖率高的特点,推进农村乃至偏远地区普惠金融服务向“低成本、广覆盖、可复制、易推广”为特征的电子化服务方向发展。手机终端的普及和其便携性,能够有效降低农村及偏远地区金融交易成本,因此能够极大地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大力发展数据处理能力,并将其运用到金融场景下,有助于网络征信系统的建立,完善信用数据,同时也可以有效破除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这一切都将在普惠金融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发挥网点渠道和人员优势,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工作

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网点、渠道和人员优势,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进企业、高校、社区和乡村,把反假币、反洗钱、防范非法集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宣传带给新疆百姓,做实普惠金融知识全覆盖。特别应针对疆内偏远落后地区的民族加强金融知识教育,培养他们的金融意识,让其充分利用金融资源,进而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同时,也应向其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教他们如何使用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提高他们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更好地推进普惠金融的全面发展。

(五)大力发展中小微型金融机构,促进其聚焦主业、回归本源

增加有效供应,应增加中小微型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比重,妥善放开民营银行及社区银行的准入限制,鼓励设立和发展以中小企业及“三农”客户为中心的中小微型金融机构,同时,增设特色机构和专业机构,改善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质量。数据显示,2018 年,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共投入资金25.21万亿元,同比增长8%。除大型商业银行外,其他各类商业银行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呈现同比增长态势,特别是农商行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显著增加。但是近年来仍有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有点过于相近。城市商业银行应该聚焦主业、回归本源,更多地为当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服务。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小微课大应用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