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排卵治疗后发生卵巢扭转的处理方式及预后分析

2019-07-30张淑玲赵建藏

生殖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患侧卵泡囊肿

张淑玲,赵建藏

(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邢台 054000)

卵巢扭转是指卵巢血管蒂部分或完全旋转导致卵巢淋巴管、静脉血流和动脉灌注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学改变和临床表现。正常女性卵巢扭转发生率约1/5 000,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治疗后卵巢扭转的发病率升高5倍,约为0.1%[1],以妊娠后多见,且常发生于妊娠12周内。

教科书及相关文献报道卵巢扭转多数为卵巢存在囊肿、卵巢体积或质量较大、重心不稳等因素,最常见的病因为卵巢畸胎瘤[2-4]。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促排卵过程中由于卵巢体积增大,患者体位突然改变发生卵巢扭转,通过腹腔镜下卵巢复位手术的育龄期女性术后基本情况及预后,为该手术方式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入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的急腹症患者,术前考虑卵巢扭转,经过腹腔镜探查得以证实并行卵巢复位术治疗的患者共12 例。所有患者均因体位改变后发生剧烈腹痛而入院。

2.诊疗方法:腹腔镜术中观察卵巢扭转度数、卵巢质地及颜色、卵巢最大直径、卵巢复位后颜色改变等情况。所有患者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取脐上1 cm的位置作为进镜口,双侧下腹部及耻骨联合上正中位置共3个操作孔,气腹压力保持在12~14 mmHg。进腹后观察患侧附件,观察卵巢扭转度数、质地和颜色。缓慢复位卵巢后,持续观察卵巢蒂部颜色转变约20~30 min,术后抗炎对症治疗。6例患者继续行IVF助孕,取卵后并行全胚冷冻,其中3例发生了轻~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术后即发生妊娠的2例患者也均发生了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术后第1、3个月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测患侧卵巢体积及血供恢复情况,2次月经后行基础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追踪生育状况。

3,观察指标:患者基本资料、术中发现、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

二、结果

1.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患者年龄26~35 岁(平均29.5 岁),发病时间4~72 h(平均20.7 h);6例发生在IVF助孕促排卵过程中,2例为IVF-ET后2~4 d,4例为外院促排卵指导同房过程中突发腹痛,转诊我院。8例术前超声提示患侧卵巢未见明显血流信号,4例提示患侧卵巢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卵巢最大直径6~15 cm(平均11 cm)(表1、表2)。

2.术中发现:12例患者均在发病后4~72 h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行手法复位后症状稍缓解,但超声仍提示卵巢血流信号减少,且腹痛时间已有36 h,患者有强烈保留卵巢的意愿,即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

4例自然周期促排卵患者中有3例合并卵巢畸胎瘤,卵巢直径约6~8 cm;1例合并输卵管系膜囊肿,囊肿直径约5 cm,术中行卵巢复位手术,并剥除囊肿组织(表1)。8例IVF助孕患者卵巢体积较正常增大约2~3倍,且多个卵泡发育,卵巢扭转后淤血严重,质脆,表面有破口(表2)。

3.手术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下卵巢复位成功。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术后超声及实验室检测均未提示卵巢功能下降(表1、表2)。

表1 4例自然周期促排卵患者临床资料

表2 8例IVF周期促排卵患者临床资料

4.患者卵巢复位后辅助生殖结局:8例IVF助孕卵巢扭转的患者中有2例在复位术后发生妊娠,未进行卵巢功能评估,孕期检测患侧卵巢血流信号正常,已足月分娩。

术后1个月4例自然周期促排卵患者的患侧卵巢体积正常,血流信号正常;6例IVF助孕促排卵患者的患侧卵巢体积较大,分析与其术后穿刺取卵形成多个滤泡囊肿有关,血流信号正常。术后3个月10例患者均行基础性激素检测及超声检查,提示卵巢功能正常;3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后行冻融胚胎移植妊娠,2例患者在术后半年自然妊娠,均已足月分娩。

三、讨论

本研究资料中,12例患者均在体位改变后发生一侧下腹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大多为晨起小便后,另有剧烈活动后发生。4例为促排卵指导同房患者,8例为IVF-ET助孕的患者。由于不孕症发病率的升高,接受IVF助孕的患者也逐年增多,而随之因为促排卵导致的卵巢扭转发生率也明显增高。促排卵治疗后由于卵巢体积增大,多个卵泡发育形成滤泡囊肿,继而形成黄体囊肿,使卵巢呈囊实性改变,比重分布不均匀,成为卵巢扭转的诱因。尤其PCOS患者,由于促排卵治疗前即有卵巢囊性增大,近似圆形,质地偏硬,加之促性腺激素的应用使卵巢进一步增大,质地不均,易发生扭转[5-7]。 本资料中8例患者是在IVF-ET过程中发生卵巢扭转,其中5例为PCOS患者,并且IVF-ET术后发生了轻到中度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促排卵指导同房患者中3例患者合并卵巢畸胎瘤,1例合并输卵管系膜囊肿,是导致卵巢扭转的主要因素,在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增大加上体位改变是诱因。

目前,有报道指出关于卵巢囊肿蒂扭转后经过腹腔镜下囊肿剔除+复位术的可行性。唐龙国[8]收集了32例卵巢肿瘤蒂扭转经腹腔镜下复位手术,术后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韦伟等[9]报道了16例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成功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且无卵巢功能下降表现。而本资料中所有患者均为促排卵后发生卵巢扭转。促排卵的患者本身就有强烈的生育要求,尤其是行IVF-ET助孕的患者。当这部分患者发生卵巢扭转时,更要考虑保留卵巢及其功能的重要性。本资料12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卵巢复位手术,且术后无血栓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发生。McGovern等[10]报道了979例附件扭转的患者,仅有2例术后发生了血栓,且均发生在附件切除的患者。由此分析,卵巢切除并不能避免血栓栓塞的发生,而扭转复位并不一定会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12例患者卵巢扭转的度数为360~1 080度,平均560度,发病时间4~72 h,平均20.7 h。术中卵巢均呈黑紫色,有5例患者卵巢复位后颜色逐渐改变,恢复血运,表面可见毛细血管走形;其余患者术中观察至30 min未见卵巢颜色明显改变,术后3个月进行基础内分泌检查及超声测定卵巢血流及窦卵泡数来评估卵巢功能,各项指标均未提示卵巢功能下降。卵巢扭转后静脉回流受阻,发生淤血、缺血,表现为黑紫色。虽然静脉回流受阻,但动脉血流不一定完全闭锁,而肉眼观察到的卵巢黑紫色并不能说明卵巢组织已经完全坏死,给予保留后约有88%~100%的卵巢组织能恢复功能[3,11-12]。而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窦卵泡数并不会因为附件扭转的复位治疗而受到损害,腹腔镜下卵巢扭转复位手术能够较好的保护患者的生育力及内分泌功能[8,13]。本研究中6例患者在卵巢复位术后,仍继续进行了取卵术,且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卵子。由于患者术后时间短,不能完全预测手术是否成功,均行全胚冷冻。

复位手术的难点在于:促排卵后卵巢异常增大,盆腔内空间变小;多个卵泡发育,卵巢缺血后张力增大,囊腔内形成积血块;卵巢表面多个破裂口,质地糟脆,要想将卵巢钳夹复位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复位后,随着卵巢血流的恢复,破口处开始出血,如果按照普通的缝扎或者电凝止血,都会使卵巢组织丢失。笔者的经验是双极电凝只针对表浅的出血,不宜大面积烧灼。因为卵巢质脆,电凝过程中卵巢组织易附着于双极钳而被带走,往往会越凝出血范围越大;对于囊腔内的渗血可以采用止血纱布填充,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且不损伤卵巢组织的效果。而术中是否能够使用止血药物是有疑问的,因为本身复位后担心有血栓形成,术后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如果术中出血使用止血药物与之相互矛盾。

保留卵巢并恢复其功能在育龄期女性显的更为重要,尤其是在促排卵过程中发生卵巢扭转的患者,如果都进行“一刀切”,患者不但没有达到生育的目的,反而损失了非常重要的生殖器官,对于患者是难以接受的。所以,针对这部分患者的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更加谨慎。腹腔镜下卵巢复位是首选的手术方式。发病时间、术中观察卵巢扭转度数、卵巢颜色等是我们做出临床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但并不能仅凭这些因素判定卵巢是否坏死,最终仍要根据血流的恢复情况来判断[14-15]。

结合实际病例,我们总结了几点与手术相关的经验:(1)术前充分做好沟通,尽量保留患侧卵巢的功能,如果术中短时间内不能判断是否已经坏死,可在充分告知的情况下,先行卵巢复位,术后加强随访,及时检查其血流恢复情况,必要时可二次手术切除患侧卵巢;(2)术后可继续进行IVF相关治疗,安排合适的取卵时间,患侧卵巢的卵泡也尽量全部进行抽吸。一方面可以增加获卵数,另一方面可以缩小卵巢体积,降低再次扭转的风险;(3)如术中不能完全评估卵巢功能是否可以恢复正常,取卵后可将胚胎全部冷冻,必要时再二次手术切除卵巢。

对有生育要求者,不应该盲目恐惧复位后血栓脱落风险而放弃挽救卵巢。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越来越成熟,尤其在生殖手术方面的优势更加显著。对怀疑卵巢扭转的患者,应首先选择腹腔镜探查确诊,并进行相应的卵巢复位。可能由于本文样本量偏小,尚未发现该手术的不足之处。但需明确充分地进行术前及术中沟通,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以及术后严密随访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患侧卵泡囊肿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更 正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法的优化研究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