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建构主义视角下英语辩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影响

2019-07-29李在鑫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入队建构主义辩论

李在鑫

一、建构主义视角下英语辩论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且在当前教学模式改革及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否认其仅仅是一种外部事物向个体内部的单纯灌输,认为是一种“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1]。即个体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解,在接收新的知识经验过程中,不断丰富、充实原有的基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这一过程具有主动建构性(自主分析、吸纳新信息)、社会互动性(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及情境性(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教师教学方式,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其最主要的职责是激发学习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帮助学生唤醒对基础经验的运用,刺激其通过大脑的高级活动分析、吸收新知识,从而构建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学习能力。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外语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逐渐向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重发展的方向转变[2]。为顺应这一发展方向,英语辩论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应用于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英辩赛事掀起热潮。英语辩论内容丰富,跨度广,涵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同时,由于其所需知识的广博性,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自我输入,教师不太可能对学生进行大容量的知识灌输,仅能起到引导其思维构建的作用。

综上,结合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辩论的特点,可以发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与英语辩论的原则相一致,后者的出现和发展能被前者合理解释,而前者能在后者中得到验证和发展。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目前,社会高速发展,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一个人在何时何地都能通过自我探索、分析、理解和吸收的能力格外重要。而大学生在本科阶段,从课堂、老师处得到的知识经验完全不能满足这一需要。由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充实自己,发掘潜力,增加竞争优势,对每一位大学生都至关重要。同时,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教育工作者难以面面俱到,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受教育者。由此,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以一年半为考察期限,采取问卷调查定量分析的方式,借鉴老师或同伴的评价,探究英语辩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影响。研究对象为成都市某高校英语专业大二、大三年级英语辩论队及其余非英语辩论队的同学。问卷调查表如下表所示:

表1 问卷调查表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11份,约占两个年级总人数的88%。调查结论如下:

1.100%的英语辩论队成员能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且英语辩论队成员与非英语辩论队学生的显著差异在于前者每月阅读量比后者多,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高于后者。

2.80%的英语辩论队成员表示有时常总结、反思自己学习方法、进度的习惯,而仅仅50%的非英语辩论队同学表示有该习惯。大二、大三两个年级英语辩论队成员相比较,大三成员比大二成员更清楚自己在学习中的短板,并有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方法。

3.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参与英语辩论的学生更倾向于制定自主学习计划,且能积极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时刻反省、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队龄同为一年半的大二、大三队员,就学习自主性来看,前者比后者弱一些,但仍不排除个别大二队员比大三队员自主性更强的情况。

四、英语辩论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机理

英语辩论要求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敏捷的思维能力、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等非短期内填鸭式教学可以培养的素质,而这种素质的培养难以完全依靠老师的指导,其更多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发、自主构建的能力。由此,学生若想真正投身于英语辩论,且期望从中取得一定成绩,必须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广泛、大量的阅读,同时,也要针对一定的话题进行深度解读,将获得的信息填满逻辑思维框架,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在与同队队员组队辩论的过程中,个体不断交流分享,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我方论据更完整、有逻辑,能有效地解决更多的问题),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一定的英辩规范和文化。同时,队员的日常训练采用英国议会制辩论形式,创设了一个英国政府运转机制下的模拟情境,个体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获取,能够更有效的对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由此,这项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建构主义的观点中,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1]。共同时间入队的大二、大三的队员,在进行一年半的入队学习后,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大二同学在大一年级时入队,专业课程较基础,不存在导向目标,未来规划较模糊,且课余活动多,时间分配呈现多样化特点。大三同学于大二年级入队,其专业课程有深度,具备一定的目标规划,对英语辩论比赛也有一定的获奖期望,课余活动相对较少,时间分配集中。由此,在目标导向和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大三队员更能主动进行计划性的阅读、练习及反思。在形成一定的记忆和习惯后,将自主学习能力也积极应用于其它方面的学习。

结 语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英语辩论,充分考虑学习个体的自主性,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学习共同体的辅助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并非填鸭式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选择,分析,消化,应用知识,形成了自主探索,积极构建的学习能力。这一教学模式为英语演讲、英语写作及英语阅读等课程的开展树立了典范。

猜你喜欢

入队建构主义辩论
今天我入队——入队仪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入队誓词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今天我入队了
入队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