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民族地区长征遗址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

2019-07-29项福库秦专松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阿坝州文物保护遗址

项福库 秦专松

四川民族地区是红军长征途经路线最长、转战时间最久、环境最为艰苦、战斗最为激烈的地区,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川南、川西、川北等民族地区留下了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白沙毛泽东同志住地旧址、彝海结盟纪念地等众多的长征遗址。这些长征遗址资源是新时代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多得的资源。

一、四川民族地区长征遗址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研究之价值

2018年寒假,课题组成员兵分3路对川南、川西、川北等民族地区的红军长征遗址资源开展了为期半个多月的田野考查及文献查阅工作,这是课题组对四川民族地区红军长征遗址资源形成、分布及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的调研。对四川民族地区红军长征遗址资源展开系统的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及实际应用价值。

(一)理论研究价值

四川民族地区长征遗址资源是党领导红军和革命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及物质文化载体,它既包含了四川民族地区境内红军长征的各种遗址、文物、纪念地、旧居、烈士陵园、展览馆、纪念场馆及红军的标语、诗歌、文献、影像、歌曲、作品等物质形态的资源,也包含了境内各族军民在长征时期培育成的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军民团结、攻坚克难、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等精神层面的资源。这些资源既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国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红色文化资源。因而,对四川民族地区红军长征遗址资源展开系统的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有利于彻底查清境内红军长征遗址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充分挖掘与利用境内长征遗址资源,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对于推动四川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红军长征遗址资源、长征文化史、长征精神研究;有利于促进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产业的精准扶贫及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对于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长征遗址资源优势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政治优势、精神优势,传承民族精神血脉,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四川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全国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利于激发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二)实际应用价值

第一,精神引领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1]今天,红军长征艰难跋涉的历史虽已成为过去,“但长征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灵魂之中,已经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因而,四川民族地区红军长征遗址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对于“激励全国人民不忘初心、传承红军基因、筑牢理想信念之魂、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前行”[3];对于激励四川民族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长征精神,发奋图强,齐心协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价值。

第二,文化惠民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4]的伟大号召,为开发利用四川民族地区红军长征遗址资源、加快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进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而,对四川民族地区红军长征遗址资源展开系统的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可谓是抓住了这一机遇,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发出的“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伟大号召的具体体现。它具有为国家及四川省制订红军长征遗址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整合开发利用四川民族地区红军长征遗址资源提供智力支持、加快民族地区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的文化惠民价值,有利于把长征遗址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经济优势,带动四川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四川民族地区和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二、四川民族地区长征遗址资源形成、分布及开发利用调查

课题组成员利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四川民族地区红军长征遗址资源的形成时间、分布地域以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

18 垭口夏山红军烈士墓 1936年7月 阿坝州红原县刷经寺镇与黑水县相邻的大雪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19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芦花会议会址 1935年7月 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泽盖村境内的芦花中学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20 松岗直波碉群松岗乡苏维埃革命政权旧址 1935年6月 阿坝州马尔康市松岗镇直播村西南300米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21 红一、红四方面军达维会师桥 1935年6月 阿坝州小金县达维乡达维村1组达维河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22 卓克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旧址 1935年7月 阿坝州马尔康市卓克基镇西索村卓克基吐司官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23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沙窝会议旧址 1935年8月 阿坝州松潘县下八寨乡格丫村俄灯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24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毛儿盖会议旧址 1935年8月 阿坝州松潘县西上八寨乡索花村索花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25 红四方面军包座战役遗址 1935年8月 阿坝州若尔盖县包座乡达金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26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巴西会议旧址 1935年9月 阿坝州若尔盖县东32公里的巴西乡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27 红一方面军飞夺泸定桥战前会议会址 1935年5月 甘孜州泸定县泸桥镇西南沙坝村泸定天主教堂内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旧址28 红一方面军飞夺泸定桥旧址 1935年5月 甘孜州泸定县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29 灵雀寺红四方面军总部驻地旧址 1935年12月 甘孜州道孚县灵雀寺街36号灵雀寺寺庙内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旧址30 红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皎平渡遗址 1935年3月 凉山州会理县通安镇钟武山村多沙江边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遗址31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理会议遗址 1935年5月 凉山州会理县城郊老街乡铁厂村4组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遗址32 红军经过的清溪道遗址 1935年5月 凉山州甘洛县坪坝乡清溪峡(现名深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33 彝海结盟纪念地 1935年5月 凉山州冕宁县北的彝海湖畔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遗址

三、四川民族地区长征遗址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保护开发利用初见成效

1.长征遗址保护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文物保护法》颁布后,四川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对红军长征遗址资源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大批红军长征遗址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并分批分级地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3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2.教育基地建设方面

中共中央于1994年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后,四川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利用红军长征遗址资源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许多红军长征遗址相继被命名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0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7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7处,省级国防教育基地1处,省级党史教育基地10处,市级党史教育基地1处。

3.旅游产业发展方面

十几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利用长征遗址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业,早在2007年便成立了四川省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办公室,统筹协调全省长征遗址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当前,四川民族地区围绕“伟人故里、长征丰碑、川陕苏区”三大主题,逐步将长征遗址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基本形成了四川十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红军长征遗址在内的大批革命遗址在保护中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

(二)开发利用尚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四川民族地区红军长征遗址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四川民族地区红军长征遗址资源多集中在川南、川西、川北的老少边穷山区,各个市州县长征遗址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相对比较落后。二是游客接待能力有待提高。如阿坝州、凉山州以及甘孜州的饭店、农家乐、旅馆、茶楼等数量不多,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居住条件、卫生条件等都亟待提高。停车场、公共厕所、医疗卫生、安全消防等公共设施设备不足,也成为红军长征遗址旅游开发利用的一大障碍。

2.未与其它资源整合

一些地方对红军长征遗址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停留在零散的、无序的、级别较低的开发建设状态。长期以来,四川民族地区的大批红军长征遗址或被确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被命名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保护与教育领域的开发利用上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旅游开发利用方面仍处于初期开发层面上,缺乏与其它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四川民族地区山清水秀,风光迤逦,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三国历史文化古迹众多;民族文化、民族习俗多彩多姿;更有独一无二的大熊猫文化。这些“红”“绿”“古”“俗”多种资源相互融合,交相辉映,有着可观的旅游开发前景。但是有些民族地区长征遗址旅游开发中并未因地制宜地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机地组合。

3.缺乏统一开发规划

四川民族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红军长征遗址资源,但是各个州市县之间由于交通设施不完善以及各长征遗址景区景点之间的距离过远,相互之间关联少,每处长征遗址处于相对独立的、封闭状态,不利于相互之间进行有效组合,不利于形成集群效应。除此之外,各级地方政府未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协调开发领导小组,对各地长征遗址开发利用进行全局性的科学规划,导致各地长征遗址资源开发利用处于无序的各自为战状态,集群开发效应未能发挥出来。

4.旅游市场不温不火

虽然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境内民族地区红军长征遗址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成立了四川省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办公室,陆续出台了相关鼓励发展红色旅游的制度文件。但因各地长征遗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统一开发规划、各地长征遗址旅游产品趋于雷同等问题的存在,多数长征遗址景区景点并未形成品牌形象。“尽管各级政府的舆论工具对红色旅游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宣传、报道,但游客旅游首选的仍然是具有‘绿’‘古’‘奇’‘险’等的休闲、观光旅游。”[5]民族地区各地长征遗址旅游市场还是出现了“政府热而市场却始终不温不火的局面。”[6]

四、四川民族地区长征遗址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四川省党委政府应该加大对境内红军长征遗址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四川想要开发利用本地的红军长征遗址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要改善软硬件设施。尤其是川东北地区,大多为偏远山区,交通区位优势不显著。四川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以乡村公路、医疗卫生以及住宿设施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省政府还应该搭建好四川省对内对外招商引资的平台,吸引国内外企业家到四川民族地区投资红军长征遗址资源的开发。针对境内的红军长征遗址资源的开发利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强化了引进外地资金的力度,拓展了融资招商的渠道,支持四川省在开发利用本地红军长征遗址资源时进入市场进行融资,积极吸收社会上其他流动资金投入到该省的红军长征遗址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去。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各方优势互补

四川民族地区各地要组织力量因地制宜、全方位地把当地长征遗址资源与其周边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古迹、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习俗等旅游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以长征遗址开发为龙头打造景区景点,在塑造长征遗址旅游品牌的同时,实现各种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形成特色。如川西阿坝州的雪山草地长征遗址旅游片区,拥有着世界上“最美的自然景观、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最绚烂的民族风情。”[7]在开发这里的长征遗址旅游时,如能将各长征遗址旅游景区与片区内的九寨沟、夹金山、四姑娘山、川西北大草原等自然风光游及浓郁的藏羌民族风情游进行有机地组合,对片区内的各种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开发利用,使长征遗址旅游与自然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捆绑打造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旅游景区,使阿坝州雪山草地旅游景区形成整体优势,将这里打造成复合型、体验型的长征遗址旅游目的地,进而增强阿坝州雪山草地长征遗址旅游的影响力和叠加吸引力。

(三)建立统一领导小组,制订整体开发规划

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四川民族地区长征遗址资源,建议四川民族地区成立一个统一的长征遗址资源开发利用领导小组,制订四川民族地区长征遗址资源整体的中长期开发规划。在整体开发规划指导下,各地长征遗址旅游开发还需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找准各自长征遗址开发利用的特色定位。各地在长征遗址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为提升各自旅游产品的特色品位,要从市场规律、游客需求出发,随时跟踪、调查周边地区长征遗址旅游项目及其它旅游项目的开发状况,做到知己知彼,要努力在项目开发上与周边地区“实现差异化互补,防止同质化开发”[8]现象的发生,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长征遗址旅游景区品牌。二是整合好周边其它旅游资源。各地要以长征遗址资源开发为龙头,科学合理地整合周边山水风光、民风民俗、人文景观以及古迹与建筑等旅游资源,统筹开发,发挥多种资源组合优势,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带动民族地区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加速四川民族地区旅游精准脱贫进程。

(四)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实现旅游市场繁荣

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等民族地区属于国家扶持的老少边穷山区,这里分布着十分丰富的长征遗址资源,因而打造这里的长征遗址旅游精品线路、繁荣民族地区旅游市场是打赢四川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四川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算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支持,对民族地区长征遗址旅游路线进行全域性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确化的开发设计,将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与泸州、广元、雅安等市的长征遗址景区连接起来,并通过长征遗址研学游、学校第三课堂、自驾游、运动健康拉力赛以及红军训练营等形式,开发设计多种长征遗址旅游产品,打造长征遗址旅游精品路线。在互联网云端的支持下,以民族地区各村寨支部为联络点,通过开发各村寨长征遗址旅游项目,为拓宽各村寨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渠道提供便捷的网络信息平台服务和智力支持,将村村寨寨的长征遗址纪念品、绿色食品、山特产品、精美工艺品等旅游衍生物品销往国内外,以实现四川民族地区长征遗址旅游市场的繁荣。

猜你喜欢

阿坝州文物保护遗址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辽上京遗址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名胜古迹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