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19-07-25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预防性围术下肢

王 莹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深静脉腔内出现了血液非正常凝结,进而导致了患者静脉腔出现了阻塞,造成血液回流产生障碍。对于妇科手术治疗工作来说,妇科盆腔手术当中,比较容易出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为了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为患者提供围术期预防性护理[1]。本文主要对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工作从在我院接受妇科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了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人数为43例,年龄35~62岁,平均(51.7±0.4)岁。子宫肌瘤17例、子宫腺肌病15例、子宫脱垂11例。对照组患者人数为43例,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51.1±0.6)岁。子宫肌瘤16例、子宫腺肌病14例、子宫脱垂13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包括:(1)术前检查;(2)术前健康教育;(3)术中生命体征监测;(4)术后用药指导。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手段,具体包括:(1)术前护理阶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细致评估,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并判断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潜在风险。(2)术中护理阶段,为患者采取正确体位指导,尽可能将缩短手术的时间,防止患者在术中下肢受到长时间压迫。(3)术后护理阶段,为患者提供6 h去枕平卧指导,并在手术后1~2 h,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活动。

1.3 观察指标

(1)对患者术后生理机能、心理状态、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评分;(2)调查两组患者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评分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评分均得到明显提升,其中,生理机能评分最高,达到了(89.6±2.1)分。对照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评分对照表(±s,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评分对照表(±s,分)

例数 生理机能 心理状态 躯体疼痛 社会功能观察组 43 89.6±2.1 88.1±0.7 84.5±0.6 85.8±2.8对照组 43 65.8±0.3 78.4±2.1 64.5±0.2 70.1±2.2 t-14.284 9.547 8.691 10.478 P-P<0.05 P<0.05 P<0.05 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数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术后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其中,观察组在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手段的影响下,下肢深静脉血栓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数,所占比重为2.3%。与之相比,对照组患者有8例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所占比重为18.6%,两组患者在该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与有效护理,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与下肢功能障碍等病症[2]。根据此次研究工作能够得出,实施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术后各项身体机能评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问题,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在今后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控制效果。比如,患者术前12 h要禁食禁水,灌肠时要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患者血容量浓度过高。与患者建立密切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诉求,降低患者的不安、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术中控制出血量,减少外源性出血情况。为患者提供下肢按摩,以此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手术前期、中期和后期护理方法的科学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手术。

综上所述,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对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能产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作用,优化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预防性围术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