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胎膜早破与难产关系的临床分析

2019-07-25吴必芳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胎位难产胎膜

吴必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545500)

胎膜早破属于产科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具备较高的发病率,有数据表明其发生率可达到24%,同时,胎膜早破很可能会造成新生儿出生窒息以及早产,甚至是诱发新生儿死亡等不良结局,危害性极大[1]。有研究认为,胎膜早破孕妇在难产发生率上往往更高[2]。因此,临床上必须要高度重视对胎膜早破的治疗以及处理,尽可能促进难产发生率的降低,保障母婴安全。本次研究选择本院63例胎膜早破孕妇纳入研究组,63例健康孕妇归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临床资料,分析胎膜早破以及难产之间存在的关系,同时总结相关处理措施,现将详细研究过程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本院126例产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63例胎膜早破孕妇纳入研究组,其余63例健康孕妇归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均在20岁~42岁之间,平均年龄27.6±2.2岁;初产妇48例,经产妇15例;孕周均在37周~40周之间,平均孕周39.2±0.5周。研究组年龄均在20岁~41岁之间,平均年龄26.9±2.5岁;初产妇49例,经产妇14例;孕周均在36周~41周之间,平均孕周39.5±0.2周。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孕周以及产妇类型等基础资料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针对研究组及对照组孕妇产前胎位以及分娩方式等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研究组孕妇在活动或者腹部受压过程中,往往可感觉到有液体自其阴道内流出,对其实施阴道液检查时可发现结晶体,且其阴道酸碱度PH值检测结果大于6.5。严格按照《妇产科学》以及《实用妇产科学》相关内容,针对胎膜早破以及难产开展科学诊断,针对两组研究对象产前胎位状况、具体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情况等进行分析和对比,本次研究中难产除了包括阴道助产外,还包括剖宫产。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以及剖宫产率,统计本次研究对象的难产发生率,难产发生率=(阴道助产例数+剖宫产例数)/总例数×100.0%;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产前臀先露、枕横位以及枕后位等胎位状况;观察两组孕妇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以及滞产等分娩中产力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通过SPSS 27.0数据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对象开展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研究中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自然分娩及难产发生情况

研究组难产发生率为(39例)6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例)20.6%(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自然分娩及难产发生情况

2.2 两组研究对象产前胎位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臀先露、枕后位以及枕横位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产前胎位情况分析[n(%)]

2.3 两组研究对象分娩中产力状况对比

研究组分娩中出现宫缩乏力的有13例,宫缩乏力发生率为20.6%,高于对照组的(8例)12.7%(P<0.05);研究组产程延长及滞产发生率依次为(14例)22.2%和(7例)11.1%,均高于对照组的(4例)6.3%和(3例)4.8%(P<0.05)。

3 讨 论

胎膜早破属于产科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对于胎膜早破的发病原因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大部分认为与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压力增高、胎膜受力不均、宫颈内口松弛等因素有关。孕妇发生破膜后,其羊膜腔与外界之间的保护屏障受到破坏,导致其阴性酸性环境发生改变,极易诱发上行感染的问题[3]。

3.1 胎膜早破以及难产之间的关系

产妇出现破膜之后,其腔内羊水量减少,不利于促进胎儿的内旋转,可能会造成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等异常胎位状况,更易引起头位难产问题。本次研究发现,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臀先露、枕后位以及枕横位发生率依次为12.7%、23.8%和25.4%,均高于对照组的4.8%、11.1%和12.7%(P<0.05)。当孕妇产前出现上述胎位异常状况时,其胎头衔接不良,极易导致羊水从骨盆间隙中进入前羊水囊,造成宫腔压力骤增,进而诱发胎膜早破,而胎膜发生破裂后,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导致孕妇出现明显的羊水流失现象,其羊水残余量明显减少,极易致使孕妇出现宫缩乏力。而胎儿脐带受到宫壁以及胎体的挤压作用更容易出现脐血循环障碍的问题,进而诱发胎儿缺氧,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等难产问题。另外,还有研究认为,孕妇出现胎膜早破后,其羊水量减少,前羊水囊对宫颈的刺激性降低,进而造成孕妇宫颈扩张速度变缓,很可能会导致其产程时间被延长。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产程延长及滞产发生率依次为(14例)22.2%和(7例)11.1%,均高于对照组的(4例)6.3%和(3例)4.8%(P<0.05)。这也意味着,胎膜早破确实会导致孕妇难产风险增加。

3.2 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处理方法

因胎膜早破者更易出现难产现象,医务人员在发现孕妇出现胎膜早破后,必须要马上督促其卧床休息,避免羊水过度流失,减少诱发脐带脱垂等问题。针对胎膜早破孕妇胎心音实施动态化监测,掌握其病情变化。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后12小时若仍未分娩,则应及时通过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4]。针对孕周在30周至36周的孕妇,若其未发生感染现象的,医务人员应及时督促其绝对卧床休息,同时选择大小适中垫枕将其臀部适当抬高,减少对其实施行肛门检查以及阴道检查,进一步加强对孕妇的会阴部护理,观察其体温是否出现异常。视胎膜早破孕妇病情状况,决定是否对其应用缩宫素和抗生素,酌情选择终止妊娠方式,减少感染机会,保障母婴安全。针对孕周大于36周的孕妇,应定期接受B超检查,了解其胎儿、羊水状况,若发现胎位异常或者头盆不称、羊水流失严重导致无羊水、宫颈不成熟、缩宫素引产不易成功者,应科学给予剖宫产治疗。针对胎膜早破时间超过24小时未临产,同时不存在头盆不称因素的孕妇,临床上应及时给予缩宫素静滴引产[5]。胎膜早破孕妇临产后,必须要加强胎心监测工作,并重点观察其宫缩状况等,尽可能缩短孕妇产程,防止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等问题。若孕妇自然临产后,在第一产程阶段就表现出继发性协调性宫缩乏力现象的,必须及时给予缩宫素静滴催产,加强宫缩,促进产程进展。若估计产妇未能实现阴道分娩的,应及时改用剖宫产分娩,若孕妇出现感染问题,应充分使用抗生素进行科学对症治疗。

总而言之,与健康孕妇相比,胎膜早破孕妇更容易发生难产,产前胎位异常以及生殖道感染等均属于诱发胎膜早破的常见因素,对于胎膜早破孕妇,临床上必须要加强病情监测,及时通过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保障母婴安全。

猜你喜欢

胎位难产胎膜
顺产前胎位不正能否纠正
胎位异常包括哪些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影响荷斯坦牛产犊难易的原因分析
胎位不正该怎么办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胎膜早破患者临床治疗方法
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MMP-9、MIF的表达和羊水中IL-6水平检测
奶牛难产的诊断及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