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9-07-25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刘 娟

(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医院,广西 防城港 538021)

有报道指出[1],在整个分娩总数当中,产后出血发生率占2~3%。产后出血的原因比较多样,但从根本上来讲,主要有如下几种,即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与胎盘因素,其中,诱发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因素为宫缩乏力、剖宫产,其在各类诱因中的占比达70%。针对由此所引起的产后出血,其会使产妇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休克、失血等情况,严重者可危及其生命。当前临床,多采用米索前列醇、缩宫素等来治疗产后出血,但效果不佳。有研究指出[2],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来治疗此种出血,效果理想。对此,本文特选取本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给予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效果突出,现对此作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5年1月~2018年12月这一阶段内,选取本院产科收治的200例产后出血产妇,均与产后出血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均初产产妇,血小板大于100×109/L(产前);排除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另排除前列腺素禁忌症、过敏体质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每组均为100例,对照组年龄区间18~40岁,平均(28.31±5.02)岁;孕周区间37~40周,平均(38.12±1.86);分娩方式:35例自然分娩,65例剖宫产。观察组年龄区间18~40岁,平均(28.25±5.11)岁;孕周区间37~40周,平均(38.10±1.82);分娩方式:34例自然分娩,66例剖宫产。两组孕周、分娩方式等资料经系统化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已签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在分娩后,按摩子宫,肌注0.4 mg肛塞米索前列醇与40 U缩宫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若止血效果欠佳,则追加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15 min后,如果仍然无效,那么可再次追加注射,但用药次数需≤4次,用量≤2 mg。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用药前、后出血量,另比较两组止血时间、治疗效果。(1)产后出血量,即用容积法对出血容积进行收集;在剖宫产手术或顺产过程中,将羊水吸尽,然后用吸引器对出血量进行收集,并测量出来。(2)疗效判定标准[4]。若在用药15 min内,子宫收缩明显,阴道出血减少,即显效;若需二次使用缩宫素,或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且于用药后30 min内,有较好的子宫收缩,出血量有一定减少,即有效;若经多次追加后,阴道仍流血,子宫收缩欠佳,即无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S P S S 2 3.0 处理文中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由(±s)、百分率表示,t、x2检验;若组间经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则由P<0.05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对比

在治疗后第15、30 min时,观察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短于后者(P<0.05)。见表1。

表1 2组出血量及止血时间比较(±s)

表1 2组出血量及止血时间比较(±s)

组别出血量止血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15min 治疗后30min对照组 1041.33±57.71 175.55±50.22 234.22±39.31 30.44±7.87观察组 1067.31±61.58 97.18±40.09 112.44±34.61 17.22±5.36 t 1.45 6.78 10.45 7.41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84.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3 讨 论

产后出血就是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者≥1000 ml。通常,产后出血以产后2 h内最为多见,乃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诱因。产妇受胎盘早剥、体力消耗大、产程过程,癖痕子宫、剖宫产、子痫前期及巨大儿等因素影响,易出现产后出血情况。若产妇出血情况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继发性贫血,甚至直接休克;此外,如果产妇失血量过大,还有可能并发更为严重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短时且大量出血,容易引发即刻性的休克症状,最终昏迷或死亡[5]。所以,需要强化子宫收缩,及时止血。在当前临床中,多采用药物来治疗,但一些患者效果并不明显;而采用髂内动脉结扎、宫腔填塞纱条等方法来止血时,会给产妇造成比较大的创伤。

在临床当中,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其中,宫缩乏力、剖宫产是最主要因素,当生理状态正常时,胎儿娩出后,各方向的子宫肌纤维经收缩而实现血管压迫,最终达到止血目的。当前临床多采用宫缩素来促进子宫收缩,但此药容易被胎盘吸收,有着比较短的作用时间,且用量大,因而会引发血压升高,并出现水钠储留情况,有着比较低的安全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实为一种新型的甲基前列腺素,其相比前列腺素类物质,有着更长的半衰期,且生物活性也比较强,能够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形成持久、稳定且强烈的刺激。此药通过对细胞内处于游离状态的Ca2+浓度进行调节,达到增强缩宫素的目的;此外,加速形成子宫平滑肌细胞间隙,对子宫平滑肌相应收缩蛋白起作用,强化子宫的收缩能力,最终抑制出血的目的。本次研究采用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最终结果得知,在治疗后第15、30 min时,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效率偏好。由此表明,将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产后出现产妇,不仅能缩短出血时间,而且还能减少出血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