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加圆韧带缩短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7-25杨桂华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腹膜韧带出血量

杨桂华

(山东省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 青岛 266041)

本文主要评估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结合圆韧带缩短术实施在子宫脱垂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2016年05月~2018年11月,本医院诊治的50例子宫脱垂患者纳入实验资料,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实行分组,一组25例。对照组年龄均值为(61.36±3.44)岁;试验组年龄均值为(61.31±3.43)岁。计算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 方法[1]

对照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方案:使患者保持截石位姿势,开展常规阴式子宫切除术。

试验组采用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结合圆韧带缩短术治疗方案:予以患者全麻,使其保持膀胱截石位姿势,于脐上缘切开约1cm的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置入腹腔镜,于耻骨联合上约2横指、正中线旁开约5厘米位置左右各切开1.0cm和0.5cm的切口,送入10毫米Trocar管、5毫米Trocar管,采用举宫器抬起子宫,将膀胱返折腹膜打开,露出宫颈前壁,采用单丝聚丙烯网片制备补片,通过10毫米套管置入腹腔中,采用不可吸收线实施8字形缝合,将补片固定于宫颈前壁近峡部位置,从腹膜外通道至同一侧膀胱返折腹膜手术切口处进行分离,分离腹膜以及穿刺孔相关间隙,对补片游离端从腹膜外通道送到腹壁外,缝合固定。相同方法处理另一侧。如果患者圆韧带呈现松弛现象,予以圆韧带缩短术,将补片双侧分别于同一侧圆韧带内缝合,紧缩,使双侧圆韧带缩短。取出举宫器,放尽二氧化碳气腹,使子宫得以复位,对多余网片进行修剪,缝合各手术切口。

1.3 相关指标[2]

评比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统计率。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等)表示成均数±标准差(±s)形式,满足正态分布,数值输入SPSS 21.0实行t检验,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统计率等)表示成例数(n)或率(%)形式,数据实行x2检验,P<0.05,表示指标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

数值显示,试验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计算值得以减少,表示指标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观察(±s)

表1 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观察(±s)

分组 手术用时(分钟) 术中出血量(毫升)对照组(n=25) 67.50±6.47 97.35±5.80试验组(n=25) 55.79±5.60 44.70±4.56 t 6.842 25.680 P 0.000 0.000

2.2 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

数值显示,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4.00%)较对照组计算值(24.00%)明显减少,说明指标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观察(n)

3 讨 论

子宫脱垂患者多是因为分娩时受损或长时间存在较大腹压或盆底发生退行性病变等而引发,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3]。手术是子宫脱垂患者常用治疗方式,比如子宫悬吊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等,存在比较大的手术损害。

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结合圆韧带缩短术术中将聚丙烯补片吊于宫颈峡部施行缝合操作,将两端固定于前腹壁筋膜部位,让子宫吊于坐骨棘水平,可将子宫脱垂相关症状予以积极改善,且并发症比较少。

综上所述,对子宫脱垂患者实施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结合圆韧带缩短术治疗,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腹膜韧带出血量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