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策略研究

2019-07-21刘晓东

活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科服务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

刘晓东

[摘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变。高校图书馆对信息技术要求更高,为学科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提升学科服务水平,提高学科服务质量,丰富学科服务内容,增强学科服务能力,更新学科服务理念,是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网络环境;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快速步入互联网时代,数字信息在网络中流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也给网络环境下各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与升级也迫在眉睫,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重要场所,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是作为图书馆员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网络环境下学科服务模式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更新模式,更需要运用网络思维模式去开展学科服务。

一、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涵

最早是由美国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概念,目的是想挖掘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深层次价值,实现学科教学与文献资源的对接。早期的学科服务主要集中在跟踪服务模式,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得到了师生的赞誉。目前,学科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二、当前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服务理念陈旧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大多是依据国外现有的经验和服务理念,缺少本校特殊的学科服务理念和特色,存在实用性不强和缺乏创新性的弊端。211、985高校是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决定的,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教师进行高水平教学,都需要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图书馆的宗旨是服务于人,要从所服务的对象出发,将工作落实到实际。因此,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要以科研人员和教师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将服务内容与科研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二)学科服务模式单一

学科服务一直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以本馆资源为中心来开展工作的。目前,学科馆员主要采取手工服务的方式,效率低、水平差。在网络环境下,学科馆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数字资源等服务平台,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资源查询、检索、信息推送等个性化服务,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进行反馈,使用户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得个性化和差异性服务。

(三)学科服务内容单调

馆員没有对文献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对用户提供的服务不够专业,缺乏个性特点。学科服务的出现使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资源服务转变为向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化的知识服务。传统的学科导航服务缺乏知识性和发现功能,满足不了用户的复杂需求。

(四)学科馆员专业能力弱

目前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学科馆员都是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大多数没有经过学科馆员专业的培训,或者相关内容的学习,由这部分馆员提供专业学科服务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学科馆员大多采用与各院系之间相互联系的模式,提供文献资源建设、参考咨询、用户培训等服务项目,各项服务水平主要凭借馆员的个人知识水平和能力,服务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服务,不仅要求服务资源丰富,还要求有良好的服务环境和专业的学科馆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想提供高水平的学科服务,就必须具备高素质的学科馆员,要从传统的图书馆员转变成为情报专家,具有分析、挖掘、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科发展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学科建设体现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科研水平。学科服务可以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学科馆员与教师和科研人员建立密切联系,关注、搜索学科热点,跟踪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发现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清晰明确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二)提升图书馆竞争力

网络环境下传统行业都发生了巨变,图书馆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比较单一,向读者提供馆藏资源的借阅和查询服务,在知识挖掘和整合方面存在不足。网络环境下学科服务兴起,图书馆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供多元的服务对抗电子化的冲击,发挥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将学科服务延伸到教学和科研的各个环节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深入和全面,读者获取信息更加便捷,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

(三)满足信息专业化需求

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终端,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但由于信息量太大,用户筛选起来难度大大增加。读者更加需要个性化服务,如果快捷准确地获取信息才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图书馆所开展的学科服务就是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科服务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等特点,提升了读者获取信息的精准度,提高了读者的工作效率。

四、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策略

(一)微时代背景下,不断拓展学科服务新渠道

微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QQ为代表的媒体应用平台在图书馆学科服务中不断开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平台具有个性化、易操作、信息获取方便等特点,使读者能及时获取重要的信息资源,满足其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图书馆学科服务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微平台的优势,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发布图书馆资源信息、服务信息、参考咨询等,便于读者即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二)精准服务内容,提升学科服务水平

以人为本是学科服务的重要标志,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始终树立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用户体验效果,精准分析读者的现实需求,保证用户的需求与服务内容相匹配,并制订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策略。学科馆员可以将各个院系的用户依据学科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的信息档案,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将最近的学科热点、科研立项等相关内容传送给学科用户。建立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学科服务,根据各学科的需要收集特色资源,这既包括通用特色资源,还包括与地方、与本校息息相关的特色资源。如学生的毕业论文、教师发表的科研论文等,并建立相关的开放阅读系统供师生浏览。学科服务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向学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在科研、教学过程中就会节省时间,当用户遇到困难需要图书馆提供帮助时,馆员要积极主动帮助查找资料。

(三)构建学科服务链,实现学科服务资源共享

在学科服务建设过程中,应该建立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学科服务链,建立学科服务联盟,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各个图书馆都应该本着互动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社会效益,各个图书馆资源共享可以减少经费支出,利用外部资源同样可以获得服务。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形成联盟,不仅可以共享馆藏资源,还可以共享整合信息,优秀的经验等,促进学科服务更加科学化。

(四)不断提升学科馆员服务能力

网络环境下对学科馆员的要求很高,他们需要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基本技能包括:一是要有一定的学科背景,对该学科领域要有一定的了解。二是要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信息整合、建档、信息传递过程中做到准确无误。三是要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方法。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技术随时随地都会应用到,只有熟练掌握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四是要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学科馆员要经常与学科用户进行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要求,才能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五是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学科馆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在加工处理信息时在众多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和整理出更有效的信息,提供的服务才更人性化。学科馆员要用丰富的知识服务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服务,将自己的知识融人科研和教学中。

结语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科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现阶段重点发展方向。图书馆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学科服务建设好,学科馆员要变被动为主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促使学科服务向多元化、专业化、深层次化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服务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