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药物治疗疗效分析

2019-07-15汪小利林世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危险因素

汪小利 林世泳

【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危险因素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同期进行检测未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者20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两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心房颤动、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脑白质疏松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Hcy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00%(194/200), 无效率为3.00%(6/2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8.02±1.42)分, 低于治疗前的(14.98±1.9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Hcy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比较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药物治疗;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054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患者的脑部血管壁出现了病变的情况或者血流出现障碍进一步引发的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的情况, 给患者造成一系列的神经功能缺损情

况[1]。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2]。因此对于该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准确的评估, 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预防以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讨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药物治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患者经过临床表现、脑部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后确诊, 患者发病时间<24 h。另选取同期进行检测未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11例, 女89例;平均年龄(69.01±6.79)岁。观察组中男115例, 女85例;平均年龄(70.19±7.1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以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 取20 ml的丹红注射液溶于250 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1次/d;取30 mg依达拉奉溶于100 ml

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2次/d。连续治疗2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的危险因素;观察治疗效果,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评分进行判定, 评分越高,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单因素分析 两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心房颤动、TG、TC、LDL-C、Hcy、脑白质疏松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冠心病、HDL-C、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Hcy以及脑白質疏松程度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2. 3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00%(194/200), 无效率为3.00%(6/200)。

2. 4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8.02±1.42)分, 低于治疗前的(14.98±

1.9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很有可能会引起脑血管病变, 当患者脑部血管出现病变时还有可能导致小动脉出现闭塞, 进一步导致小范围脑梗死情况,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4]。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高血压是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病灶的个数呈现正相关性。Hcy在动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加速了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导致内皮出现功能性损伤, 最后会出现脑血管损伤以及血液高凝、高粘倾向, Hcy是会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还有大量的研究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高Hcy合并糖尿病与高血压之间的相互作用下而引发的[6-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心房颤动、TG、TC、LDL-C、Hcy、脑白质疏松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冠心病、HDL-C、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Hcy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00%(194/200), 无效率为3.00%(6/2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8.02±1.42)分, 低于治疗前的(14.98±1.9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Hcy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比较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峰, 张晨红, 王婉. 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和治疗后疗效观察. 陕西医学杂志, 2017, 46(12):1765-1766.

[2] 费琳, 王永红. 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值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现代医药卫生, 2017, 33(5):682-685.

[3] 郭莹. 颈动脉超声在分析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中的应用.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 35(6):1026-1032.

[4] 卫杰, 耿昌明, 韦道明, 等. 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49例疗效观察. 海军医学杂志, 2016, 37(1):47-50.

[5] 魏艳花, 蔺慕会.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1):109-111.

[6] 薛恒, 张为良, 闫丽, 等. 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11):562-564.

[7] 叶迎新, 郭艳玲.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干预治疗. 系统医学, 2017(6):30-32.

[8] 张德智, 吴艳梅, 姜勇, 等. 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贵州医药, 2018, 42(1):

103-105.

[9] 田烜.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疗效观察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河北医科大学,2015.

[10] 包铁龙, 高娃.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4(5):110-111.

[11] 刘长江, 李可, 张大权, 等. 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效果观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11):93-96.

[收稿日期:2019-03-14]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