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和保守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2019-07-15张林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心功能心绞痛心肌梗死

张林伟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和保守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

方法 7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9例。对照组先实施保守治疗1周后再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观察组确诊后立即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及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6个月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周, 对照组和观察组LVEF分别为(52.24±7.31)%、(51.27±7.40)%, LVEDV分别为(132.77±29.37)、(129.04±30.67)ml,

LVESV分别为(63.37±20.38)、(58.37±15.27)ml;治疗6个月, 对照组和观察组LVEF分别为(55.12±

7.23)%、(60.03±7.15)%, LVEDV分别为(121.74±23.53)、(108.02±24.61)ml, LVESV分别为(53.31±15.67)、(43.36±12.55)ml;治疗1周, 两组LVEF、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 观察组LVEF、LVEDV、LVES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 P<0.05)。结论 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早期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 促进患者康复, 远期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保守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016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 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闭塞所致, 其发病凶险且死亡率极高, 早期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 本研究对早期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7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9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9例;年龄42~81岁,

平均年龄(61.5±19.5)岁。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8例;年龄43~81岁, 平均年龄(62.0±19.0)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1]相关诊断标准, 均已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既往心肌梗死疾病史、肺动脉栓塞、心功能不全者。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先实施保守, 给予患者阿司匹林

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口服, 低分子量肝素5000 U,

每12 h皮下注射1次;同时给予患者强化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R)/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有低血压、心率<55次/min、高钾血症、支气管哮喘等患者除外)治疗。保守治疗1周后对照组患者再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确诊后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 并根据检查结果对血管狭窄>75%或者末端闭塞等情况的患者实施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 3 观察指标 6个月后进行复查,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1周及6个月的心功能情况(LVEF、LVEDV、LVESV)及不良事件(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1周及6个月心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1周, 对照组和观察组LVEF分别为(52.24±7.31)%、(51.27±7.40)%, LVEDV分别为(132.77±29.37)、(129.04±30.67)ml, LVESV分别为(63.37±20.38)、(58.37±15.27)ml;治疗6个月, 对照组和观察组LVEF分别为(55.12±7.23)%、(60.03±7.15)%, LVEDV分别为(121.74±23.53)、(108.02±24.61)ml, LVESV

分别为(53.31±15.67)、(43.36±12.55)ml;治疗1周, 两组LVEF、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2、0.549、1.226, P=0.562、0.584、0.223>0.05);治疗6个月, 观察组LVEF、LVEDV、LVES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2.516、3.095, P=0.003、0.014、0.002<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心绞痛2例、恶性心律失常3例、心力衰竭2例、心源性猝死2例,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08%;观察组发生心绞痛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0例、心源性猝死0例,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13%;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 P<0.05)。见表1。

3 讨论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指持续>20 min缺血性胸痛, 且血清中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出现升高以及动态演变, 而心电图检查结果表现为ST段正常的一种非特征性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 是由于血栓脱落造成冠状动脉栓塞, 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所致, 临床中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为主, 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 其治疗复杂并且预后较差[2]。药物保守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血栓负荷, 将不稳定斑块钝化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仍然较高, 约为5%~7%, 且长期死亡率较ST段抬高型高2倍[3]。

国内外有研究[4, 5]报道, 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实施介入治疗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促进血流动力学改善, 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介入治疗是一种干预手段, 根据患者病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所制定的血管重建的方式, 如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等, 通过介入治疗能更稳定患者已破裂的斑块, 解除血管狭窄, 促进患者心肌灌注的恢复, 已在临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临床中对于早期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与介入治疗存在较大争议。李奕贵等[6]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 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本研究中采用早期介入方案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治疗1周, 两组LVEF、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 观察组LVEF、LVEDV、LVES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确诊后立即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 并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有效解除了患者血管狭窄、闭塞、斑块等病变情况, 尽早恢复了患者心肌灌注, 使患者心功能尽快得到改善, 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死亡等的发生, 有利于预后, 这与梁文华等[7]研究结果相符, 其研究中介入组患者住院期间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复发再住院率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 早期介入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早期介入治疗能够使患者心肌缺血灌注得到迅速改善,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LVEF、LVEDV、LVESV等各项心功能指标, 有助于预后, 且远期疗效显著, 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但临床中关于此类研究较少, 且本研究入选病例较少, 还需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4):

295-304.

[2] 孙科远, 吴晗.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与早期保守治疗预后对比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6, 14(8):712-716.

[3] Sim DS, Jeong MH, Ahn Y, et al. Benefit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Early Latecomer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2, 110(9):1275-1281.

[4] 呂吉祥.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与保守治疗效果及预后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0):78.

[5] 杜慧锋.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与保守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7):30-31.

[6] 李奕贵, 林德昌.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6):9-13.

[7] 梁文华, 夏豪.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与保守治疗效果及预后观察. 临床误诊误治, 2016, 29(3):106-109.

[收稿日期:2018-12-03]

猜你喜欢

心功能心绞痛心肌梗死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同是心绞痛,“性情”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