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9-07-15赵金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赵金花

摘 要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竞争激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形势对教育的要求之一。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一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要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目标,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实现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下面我结合数学实践,谈谈个人体会。

1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结构与知识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从而激发求知欲望,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达到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

例如:教授“循环小数的认识”,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始就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比赛,每组两道题是我精心设计的:各组第一题的商是有限小数,第二题是除不尽的。“除不尽”学生以前未曾遇见,有的学生忍不住叫起来:“老师,这题这么怪,怎么除不尽?”而此时我故意装糊涂,惊奇的问:不会吧!看我来除。学生的目光一下子盯着黑板,监视着老师一步步计算,等待着老师的“好戏”,正是这个过程,学生获得了对循环小数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进一步为抽象概括提供了感性材料。

2情境要简单有效,忌“枝节横生”

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数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數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简单有效才是真的。正如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先生所说的:“应该是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

例如:特级教师贲(ben)友林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有以下一个片段: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

生: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在七个小矮人手拿的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七个小矮人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

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

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生:28、35、42、49,

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7。

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7几个7相加得287……

接下来揭示课题:7的乘法口诀。

没有烦琐的故事情节,没有过多的气氛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新课的导入上,可见贲老师游刃有余的教学机智——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小学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气球上的数字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数字排列有规律吗?当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与数字7有关系时,老师趁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1个7是多少?2个7呢……”接着出示课题,亲切自然。

3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联系实际生活,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

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我先投影出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nba”(美国火箭篮球队)等,这些缩写与简化的表示方式让学生觉得用符号代表一系列的事物的含义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但有了这些认识与了解,学生就会相对主动地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也更有利于活用这一个“代数化”的数学思想去表示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4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大胆的思维、猜想、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要依据内容的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创设问题情境。

(1)引趣。我先在黑板上写三个“1”,提问:这三个1相等吗?接着,我在第二个l后面添写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的后面写上两个0,成100,提问:现在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学生在积极思维之后,回答可以分别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

(2)改写。我引导学生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写成用用米的数,得到:0.1米、0.10米、0.100米。

(3)比较。比较改写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得出:0.1米=0.10米0.100米。

(4)观察。引导学生先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观察比较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尝到思维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参与活动,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也力求体现这一基本理念。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创设情境是为了更好的教学,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否则情景只是一个花架子,失去了其意义。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是吸引激发学生学习,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