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眩汤联合头针治疗前庭神经元炎疗效研究*

2019-07-09杨庆堂

陕西中医 2019年7期
关键词:眼震头针规管

杨庆堂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漯河462000)

前庭神经元炎也称为病毒性迷路神经炎、急性单侧前庭功能减退等,该病是急性眩晕发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特征主要有眩晕、恶心、呕吐、振动幻视等。前庭神经元炎在国内未见发病率方面的报道,日本及欧洲的调查数据显示该病发病为3.5/10万~15.5/10万,在神经内科门诊约占0.5%~9%[1-2]。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毒、细菌感染、过敏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其中以病毒感染为主[3]。在嗜神经组织病毒感染后,炎症过程可引起神经退行性病变而损害前庭神经元。前庭神经炎属于中医“耳眩晕”的范畴,定眩汤由桂枝、茯苓、天麻、白术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虚泄浊、定神定眩的作用,可用于多种耳眩晕证的治疗[4]。头针对于多种原因所致的眩晕具有明显的作用,特别是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表现而辩证论治,疗效确切[5]。但目前关于定眩汤联合头针对前庭神经元炎治疗方面的研究较少,对该疗法安全性方面亦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定眩汤联合头针治疗前庭神经元炎患者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为前庭神经元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前庭神经元炎患者进行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33~67岁,平均(44.26±5.33)岁;病程1~23周,平均(11.29±4.08)个月;左侧患病24例,右侧患病20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31~66岁,平均(43.18±5.28)岁;病程2~26周,平均(10.82±4.82)周;左侧患病23例,右侧患病21例。两组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耳鼻喉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中耳眩晕的相关诊断:①明显的旋转性眩晕,同时伴有耳鸣、轻度耳聋、恶心呕吐等;②发病急,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③主要因疲劳、情绪波动等引起。西医诊断符合《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7]中前庭神经炎的相关诊断:①突发性旋转性眩晕;②自发性眼震表现;③半规管功能低下。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辨证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③末次眩晕发作时间距本次就诊时间1个月内;④智力正常,意识清晰,与医护人员无交流障碍;⑤知晓本研究相关内容并已获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①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②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③有头部及耳部外伤或手术史、耳科疾病史、耳毒性药物使用史;④确诊为其非前庭神经元炎的他眩晕性疾病患者;⑤就诊半年内发生过急慢性中枢性疾病的患者;⑥怀孕期及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定眩汤进行治疗,药物组成:桂枝6 g,茯苓、泽泻各30 g,白术15 g,半夏20 g,人参、天麻各10 g,呕吐较重者加以代赭石20 g,竹茹8 g,生姜6 g;伴失眠者加以酸枣仁12 g,石菖蒲10 g,栀子9 g,每日1剂,加水煎煮后分2次饭后服用,因恶心呕吐致药汤难以下咽者可含服生姜后服药。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头针治疗,取晕听区(耳尖直上1.5 cm处,前后各引2 cm水平线)、百会穴、双头维穴作为治疗穴位,具体操作如下:常规消毒,以毫针刺入百会穴、双头维穴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由酸、麻、胀等感觉后留针1 h。在晕听区以毫针沿刺激区迅速刺入皮下,快速推进至晕听区,进针1寸,以200次/min的频率捻针2 min,留针1 h。每10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半规管轻瘫值、自发性眼震角度、眩晕障碍、负性情绪及安全性指标。①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标准: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基本自理;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可搀扶行走;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不能下床活动;②半规管轻瘫值: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用GN Otometric NCA-200型冷热气刺激仪进行检测,患者仰卧头部抬高约30°,以50℃热气灌入一侧外耳道,1 min后停止,再以24℃冷气分别检测两侧反应,记录双侧半规管轻瘫值;③自发性眼震角度: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用ICS Chart VNG视频眼震电图仪对患者自发性眼震变化进行检查,取端坐正头位,佩戴VNG视频眼罩后睁眼并封闭视野,在无固定视灯及开固定视等状态下各记录30 s,发生自发眼震时记录60 s,以自带软件记录眼震角度及方向;④眩晕障碍:治疗前后采用《眩晕障碍量表》[8]对患者前庭功能障碍进行测评,该表包括社会功能、情绪及躯体症状三个维度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3个选项,分别计0、2、4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越严重;⑤负性情绪: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9]评估两组焦虑、抑郁状态,分别以50、54分为界,大于50或54分提示焦虑、抑郁症状越明显;⑥安全性指标: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不良反应。

结 果

1 两组疗效对比 对照组有效率为81.8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73%(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注:治疗后组间对比,△P<0.05

2 两组患者半规管轻瘫值、自发性眼震角度及眩晕障碍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半规管轻瘫值、自发性眼震角度及各维度眩晕障碍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见表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见表3。

4 两组安全性评价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指标均未出现严重异常。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2/44),观察组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2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3/44),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P=0.645)。

表2 两组患者半规管轻瘫值、自发性眼震角度及眩晕障碍对比

注: 同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 治疗后组间对比,△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对比(分)

注: 同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 治疗后组间对比,△P<0.05

讨 论

前庭神经元炎为常见的外周性眩晕,主要是因前庭出现非特异性炎症而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候群,该病发病率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0]。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大部分研究者倾向于认为该病是前庭上神经及其伴随小动脉在病毒感染、缺血、自身免疫等原因所引起的炎性作用下发生肿胀、绞窄及缺血,导致前庭上神经或前庭上神经及下神经同时受累,诱发水平半规管及上半规管的功能麻痹[11]。传统医学认为前庭神经元炎属于“耳眩晕”的范畴,传统医学有“无虚不作眩”的说法,认为眩晕与髓海失养有关,在《景岳全书》中提到“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余则曰,无虚不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而酌兼其标”[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有效率为81.8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73%,提示针药结合治疗较单独使用药物效果更佳。定眩汤方中人参有补益脾、肺、肾三脏远期以振奋清阳的作用,加以白术健脾利湿而布运水津,半夏化饮降逆而引流下趋,同时加以茯苓、泽泻以利水渗湿排泄浊阴,桂枝温经散寒,开宣肺气,可上通肺窍,下暖命门,具有推动三焦气化流行的作用,眩晕发作时,神气虚怯,因此加以天麻益智安神,诸药合用共奏补虚泄浊,定神定眩之效[13-14]。观察组加以头针治疗可能通过以下途径使患者前庭功能得以恢复[15]:①头针治疗可对头部相关穴位进行刺激可明显增加大脑皮层血流量而促进脑神经核团反射,促进神经递质的分泌而调节脑部空间定位调节功能。同时头针还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神经内分泌功能进行调节而使患者前庭神经功能得到恢复;②头针治疗还可通过神经-血管反射以调节耳部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同时还可促进内耳附近血管加压素的分泌以调节微血管流量,促进局部血液微循环的恢复;③头针可通过刺激前庭感受器而接受外界刺激,通过针刺产生的信号经过多系统的整合后可传到至前庭内侧核以参与前庭信息的中枢调节。因此,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半规管轻瘫值是临床上常用的半规管功能检查,主要用以判断前庭的均衡性。自发性眼震角度是临床上反映前庭-眼反射最常用的实验室参数,前庭神经元炎时可导致前庭神经节或神经损伤而致一侧信号受阻,该侧前庭神经核活动停止而对侧神经核仍处于活跃状态而导致双眼向患侧方面发生偏移。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半规管轻瘫值、自发性眼震角度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分析原因:定眩汤中的多味药物均具有较强的抗血栓、抗氧化、改善微循环及抗炎的作用,如:人参水提液具有较强的扩张周围血管、提高心排量及脑部血流量的作用,可在不增加心率的情况下提升血压,茯苓可提免疫力,具有抗炎、抗氧化剂抗衰老的作用,天麻中的多种成分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及神经保护的作用,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可使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而使前庭功能得以改善。观察组采用头枕治疗可通过促进前庭神经核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而促进前庭功能的恢复,另外头针还可激活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NRI,对海马体Ca2+信息传导通路进行调节而抑制突触长时呈增强效应,与药物共同作用使前庭神经功能得以迅速恢复。

前庭神经元炎的患者因眩晕反复发作而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同时焦虑、抑郁又可加重或影响眩晕造成恶性循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分析原因: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控制,使眩晕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从而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加上针刺治疗可上调海马体中5-HT、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调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mRNA的表达而下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皮质酮的分泌而加强了抗抑郁及焦虑的作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对患者三大常规造成明显影响,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经停药后对症治疗均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定眩汤联合头针治疗前庭神经元炎较单独使用定眩汤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半规管轻瘫值、降低自发性眼震角度、缓解眩晕障碍及负性情绪。

猜你喜欢

眼震头针规管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①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动物也会晕车吗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