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育管理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

2019-07-08刘祖新

教育界·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小学教育

刘祖新

【摘要】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工程,做好小学教育工作要求两手抓,一方面做好各个学科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够发挥小学教育的基石作用,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兴国。因此,文章展开关于小学教育管理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活动;以学生为本

传统小学教育管理的特点是实现以管理工作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即学生必须配合教师,配合学校的发展方向,完成学习,遵守日常行为准则。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下的小学教育活动受到一定制约,在此情形下,急需教学管理理念的优化,迎合教育发展趋势,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原则,服务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如何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实现以学生为本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首先从小学教育管理中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落实入手,继而从校园环境创设、学校管理制度和手段的更新着手,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流平台,了解学生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学校的管理工作。

一、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具有服务性

对比企业单位中的管理工作,小学教育管理具有更强的服务性,它旨在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形成良好的德育观念。因此,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够以强制性为主,而要以服务性为主,即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从小学教育管理的服务性特点可以看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管理的主体,是学校服务的主体。

(二)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引导性

在小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能够发挥引导作用。如在教學活动中,教师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而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也必须以引导为主,如引导学生遵守学生准则,更好地度过小学生活,引导学生按照教学任务自主完成学习活动等等。引导的主体为小学生,因此必须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活动。

二、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制约因素

(一)未能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体系

教育管理体系是由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等构成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管理中,虽然众多的小学学校已经开始进行传统管理理念的优化创新,但是由于正处于尝试阶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活动呈现出片面化发展。第一是学校所制定的新的管理制度未能够按照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新的管理制度是直接从试点学校照抄的,因此,本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变成了以别的学校的学生为主体,而非以本校的学生为主体。第二是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变革不能够实现全过程的构建,即学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并未全面构建相关制度,做好相关宣传工作,而是走一步看一步,这样的操作落实方式不利于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也无法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展高效的管理工作。

(二)未能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理念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生,而落实方是教师、学校的管理层。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一些教师对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的认知还不清楚。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是任由学生发展,导致小学生一心扑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无心学习。因此,在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中,必须能够在整个学校中落实并且正确解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理念。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化实施

(一)基于学校实际,做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宣传

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事先做好宣传教育。要求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在全校范围内宣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理念,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第二步是学校展开该理念的深入学习,并且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特点、学生特点等赋予该管理理念新的内涵和定义;第三步是求重新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内容,如重新定义教育管理工作目标,并且对于教师、管理层等各自的职责进行有效的分解,保证在全校中明晰工作职责,落实新的方案和制度。

(二)全员重视新理念,做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氛围的营造

全体人员只有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新理念,才能够激发动力去落实该理念。因此,第一要求学校管理层能够提供支持,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人力、物力等支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实现对学生个性的掌握,即要求拥有一个学生基本情况的数据库,便于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随时提取信息,展开具体的管理活动。因此,学校要构建起一个学生基本情况的网络数据库,并且要求教师能够在每一学年、每一季度中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和统计。第二要求学校能够参考其他的试点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的优秀经验,在本校中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环境。如在校中设置各种标语,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轻松地展开校园活动,从而更好地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工作。第三是从教师入手,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教师在展开教育管理时,可以采用游戏法,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来形成合作、团结等思想。

(三)注重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新的教育管理手段和制度的全面创建

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的动力所在。即制度能够规范教师教育管理行为,而考核管理制度则能够鉴定教育管理活动是否真的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第一是要求学校在参考其他学校、本校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如某小学地处山区,其教育管理制度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山区家长对于教育管理的参与度是有限的,不能够将教育管理工作的大部分放置在家长管理这一环节。第二是要求学校建立起与之相关的监督制度,即现有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活动并不总是能够发挥成效的,要求展开对现有的措施和制度的监督评价,确保其真的能够发挥作用,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第三是要求能够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教师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在“个人承包”的制度下,保证每个教师能够自行创新本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措施,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管理工作,要在尊重学校公益服务性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即要展开小学生管理活动,在管理中要实现学生正确“三观”的构建,培育一批综合发展的学生,从而能够有效地完成学习过渡、人生过渡。

【参考文献】

[1]张娜,卢娜.探析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科幻画报,2018(09):154-155.

[2]杜小艳.浅谈人本管理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8(13):149.

[3]岑立强.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小学教育管理探析[J].时代教育,2018(02):154.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本小学教育
“以学生为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研究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