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角度下技工学校学生管理的方法

2019-07-08姜慧

学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以人为本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从普通高校进入技工学校,因为许多学校扩大招生的原因,使得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本文针对学生的管理情况,从分析技工学校的学生现状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工学生;教育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1-001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013

我国社会面对未来的基本发展方向和价值,包含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观对于我国的发展方向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和意义。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任务,更是带有情感的学问,它是能够直接将人作为对象,来进行的社会活动,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在我国漫长悠久的教育历史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一、“以人为本”的含义

何为“以人为本”呢,顾名思义,将人作为主体,作为中心,在教育领域,是指各个教育部门在制订有关规定或者政策的时候需要将学生作为中心,作为第一对象,而不是空洞无意义地去制订若干毫无实际意义的规则。人的发展是循环渐进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抛弃传统捆绑式教育的形式,而向新的理念靠近,将“以人为本”放在首位。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在商业领域中,以人为中心还是以金钱为中心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但是通过长时间的证明,以人为中心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在教育方面也是一样,如果只把教育的要求和传统落后的理念进行麻木的分配和实行,那么原本效果就不佳的教育方法所进行的教育输出成效更会大打折扣,只有领导和职工做到自我醒悟,养成以人为本、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才能将教育事业做得更有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有一个方面是育人育己,教育别人的前提是将自己的世界观摆正,逐渐发展自己、认识自己、突破自己。把工作上的目标和理想进行统一,在教育氛围上创造出宽松有度,有充足干劲的工作环境。在模式上应该形成互相制约、互相牵制、互相协调、互相信任的良好环境。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

在以往的教育体系中,有点过于强调形式,有关教育的条款有很多,每年也会新出台很多,有许多规定都没有经过深入的推敲,只是符合科学化,但是不一定符合人性化。更需要改正的地方就是一线的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拘束性太强,限制太多,这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造成了很多的困扰,使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方法得不到支持,到最后只能放弃,这也就是目前很多教育模式的僵硬化、模式化的原因。

如果我们能够以人为本去贯彻制度,就可以解决很多此类问题,实际上,在教育的过程中,制订规则和实施规则的双方都是人,在此应该注重双方的沟通,明确同一个目标,将教育中心落实在人的基础上,使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基础

大部分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缺少动力,没有目标,在学习方法上更是缺少指引,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获取知识的快乐,更感受不到学习目标达成后的满足感。应该在教育上帮助此类学生制订一个合理并且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人生目标。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向他们介绍更多有效可行的学习方法,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技工学校在教育上应该放在重点的课题。

(二)在制订学习方法时应该因材施教

目前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并且对学习纯理论知识的兴趣较低,如果继续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对他们学习目标的养成毫无作用,所以改变教学策略是当务之急,应将技校的教学特色与教学计划相协调相配合,让学生更多接触实践类的教学课程,让他们亲自动手感受知识的妙处,技校所培养的是高素质劳动人才,所以应该将岗位的划分落实到教育理念中,不同的岗位与专业应该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所抓的重点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多的是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思维。教师应该向行为引导性进行转变,而学生则应该向主动实践思考型进行转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造出更多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以及主动实践的机会。另外,要制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增加对知识的兴趣,并且在争辩的过程中就可以学到并掌握许多技能和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三)新增課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大多数都没有进入过社会,所以还没有足够的社交能力,因为大多数技校生可能要与客户打交道,学习相关的沟通技巧以及社会规则是必要的。同时,应该开展一些相应的课程,帮助技工学校的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培养他们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导,使每位学生都可以放下其他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四、结语

“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中心就是在教育中把人作为基础,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贯彻时更应该注重它的实际意义以及实际效果,这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溅华.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2]李玲.以人为本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7).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姜慧(1980.10— ),女,汉族,山西浑源人,讲师,研究方向:采矿技术。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以人为本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