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六祖坛经》中的两种悟道境界

2019-07-05张玉艳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六祖

张玉艳

【摘 要】悟道境界体现了参禅者的修行见地高低,《六祖坛经》神秀与慧能作佛偈事件,以及慧能在黄梅求法之前和听五祖弘忍讲解《金刚经》的事迹,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悟道境界:一种是以神秀为代表的执着于成佛与万象缠绕的小悟,另一种是以慧能为代表的不为世间万法所迷,能够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彻悟。

【关键词】《六祖坛经》;神秀;六祖;悟道境界

《六祖坛经》是禅宗重要的经典文献,其所传达的人人皆有佛性,见性成佛以及顿悟禅观等重要思想对中国禅宗思想影响重大,是禅宗顿宗成立的理论基础。本文意欲通过对比《六祖坛经》中神秀与慧能的悟道思想来探讨这本经典文献中蕴含的悟道境界和佛学思想。

一、神秀之悟道境界

五祖为在众弟子中选拔合适的衣钵继承者便令众弟子作佛偈,以此来考察弟子的修行功力深浅。“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神秀是五祖门下第一高足,五祖弘忍和众同门都十分看好他,神秀自身也有继承师傅衣钵的志向,但又自知自身修行不够,因此不敢轻易作偈,后在门人的鼓动中神秀忐忑不安地做了一诗偈。而后,神秀“作偈成己,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流汗,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维,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偈后神秀在房中仍是坐立不安,反复思量五祖弘忍会如何评价自己所作之偈。

神秀作偈前后反复思量,纠结不定,完全不得自由,而其诗偈德内容也之中局限在求佛的偏执之中,这充分反映了其悟道境界。神秀已经随五祖处修行多年,他虽然在修佛上刻苦努力,一心一意想要得道成佛,但是只是一味执着于为成佛而打坐念经,关于佛之真意完全没有深刻的体会。但是,修佛并不是要求众生在身外另求他物,而是强调人之本来佛性具足,修佛应在明白自性上下功夫,不沾染万物,不执著于空相,也不执着于成佛。五祖令学生作偈,前提是“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他想通过诗偈测试学生是否见性,其标准是“不得迟滞”思量,真正的见性之人在行为处事时时绝少思量的,他们根本不会像神秀那样仅仅为了一偈诗而犹犹豫豫,坐卧不宁,其行事总是洒脱不羁,自由无碍的。

神秀的诗偈处处执于名相,“身”“心”“菩提树”“明镜台”“尘埃”皆为实有。《金刚经》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身”“心”“菩提树”“明镜台”“尘埃”都不是实有,本性为空,无一可得,如此方为不惹尘埃。因执于名相,所以生出造作。真正了悟佛法的人行事总会恰如其峰而又不落于一极。所以五祖看其诗偈后评价神秀的诗偈还没有悟道,是无法觅得菩提智慧的。

二、六祖慧能的悟道境界

六祖慧能的悟道境界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慧能去黄梅求法之前,那时慧能虽然目不识丁,但却在听闻别人诵读《金刚经》时当下开悟。在开悟后即去黄梅求法,参拜五祖。

佛性本就人人具足,求佛只为明心见性。五祖为了考验慧能便与其展开了一段对话,他以慧能是岭南的蛮荒之人无需求法拒绝慧能的请求,但慧能却毫无畏怯的回应人有南北之分,但佛性是众生具足的,不分南北,也无身份等级之分。五祖惊讶于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居然对佛法有如此的见地与悟性。慧能的言行少有滞碍,颇有得道者行事的风范,与神秀相比,高下立见。五祖考验完慧能后赞叹他是“根性大利”之人。

第二阶段是慧能在听闻神秀的诗偈后,就觉知做偈之人尚未悟道,所以就作了一偈来回应神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明镜本性是空,不止如此,世间万物本性皆空,本无一物,又何处沾染尘埃?此诗偈契合佛理,比之神秀的境界通透洒脱不少,但是慧能还没有达到真正彻悟的境界。

第三阶段是五祖看过慧能做的诗偈后,以击杖示意他三更入室并秘密为其讲解《金刚经》,此时的慧能并未彻底开悟,如此时慧能真正见性开悟,就不需要五祖为其讲解《金刚经》。《金刚经》宣扬每个人的本性生来是清净无瑕的,没有生灭,来去,是非,长短,大小,思量等一切区别对待。但是普通人不明白自性本已佛性具足,偏要心外求法觅佛,离佛日远。六祖开悟后,明确提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源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这里是在强调众生的佛性本无差别,众生之所以无法见到自性是因为“心迷”性,愚人智人只是因为“迷悟不同”。真正之见性开悟为“无一法可得”,于世间万法不执不染,于山河大地,行走坐卧间皆能平等一如。因此,六祖此时才是真正悟道,达到了理事圆融的境界。

三、悟道修行的真正法门

由神秀和慧能的悟道境界可以看出,神秀的悟道方式还执迷于名相和文字,执着一成佛之法;慧能则是真正明心见性,不为世间万法所累。成佛,无须另寻他物,而是在自性上下功夫,也无须受佛法名相的束缚,当下顿悟就立刻成佛。佛法是佛祖对世间万物关照下的智慧结晶,佛祖只是将他所体悟到的智慧讲述了出来,这是佛祖自身修行体悟来的,而不是依靠学习其他任何教义而得到的,因此个人要想成佛并不能通过学习佛法或各种清规戒律成佛,而只能靠自身体悟。因此,成佛便不能执于世间一切法,包括要破除对佛法及各项清规戒律的执着。

【参考文献】

[1]六祖大师法宝坛经[M].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8册.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34.

[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M].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册.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34.

猜你喜欢

六祖
广东四会市六祖庵遗址考古勘探简报
广东肇庆七星岩大鉴寺小考
少林寺“六祖手植柏碑”考释
六祖禅宗文化视域下石材家具设计
梁楷绘画中的禅意与创新
禅争
《坛经》中六祖初期见性偈语新诠释
广东四会市“关爱”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