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研究述评

2019-07-05丁志强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外资银行商业银行

丁志强

【摘 要】对国内外有关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主要研究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述评,总结了已有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外资银行;商业银行;效率影响

随着中国逐步实现金融市场完全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外资银行本地化经营逐步深入,对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带来影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二十世纪初,研究者们就致力于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带来变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和不确定性影响。

一、外资银行进入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积极影响

经过多年的探究,学术上通常把外资银行进入产生的积极影响称为“鲶鱼与外溢效应”。尤以Claessens et al.(2001)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们选取了80个国家约8000家银行1988年起8年间的截面数据,利用变差模型对外资银行进入给所在国银行利差,非利息收入,盈利能力,经营成本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等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在发展中国家,收入和利润水平东道国银行比外资银行低。而在发达国家,这种情况反转了。此外,外资银行入驻之后明显地降低了东道国银行的利润水平、营业费用及非利息收入。发展中国家的银行虽然拥有高成本却也有着高利润。然而,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的高营业成本显示出其内部结构和管理能力的低效,但是依靠本地银行的垄断特权,它们维持着很高利润率。因此,外资银行在发展中国家进入提高了本土银行业的竞争力,促使东道国银行改善资源利用,提升东道国银行系统整体的公平和效率。此类文献的主要观点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主要是通过竞争效应和管理技术溢出的方式来间接或直接的推动东道国银行业的效率的上升。一方面外资银行入驻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程度,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应对竞争,国内商业银行将积极改善管理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引进了科学的管理经验和创新型的金融产品,在东道国经营过程中可以对该国银行业产生模范作用,对提高东道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很多的实证文献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MH Lin et al.(2007)采用1996年到2004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14家银行经营情况,他们发现外资入股的确使得银行资产收益率增加,效率上升。陈奉先和涂万春(2008)通过24家中资银行8年数据研究,发现不论外资银行持股比例还是机构数量的增加都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我国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杨大强等(2009)搜集面板数据利用固定GLS法对经济自由化下外资银行进入导致本土银行效率变化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外资银行进入会使本土银行成本下降、收入和利润升高的结论。吴有红和张金清(2010)使用SFA方法测量在中国14家商业银行的效率,并以此结果探究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阈值效应”问题,分析结果显示,这种“阈值效应”确实存在,即外资银行进入水平较低时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而进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负面影响会转变成为正面影响。自从加入WTO,外资银行在中国进入适当的水平,而且外资银行存在提高了本土银行的经营效率。周继忠等(2011)仅就上海地区的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土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有效促进了本土银行利润率的提高。李婉丽和陈福生(2012)选用2004起7年间13家中资银行的财务报表,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土银行效率的改变,得出外资银行的存在提升了本土银行运营的效率,但对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大小有着显著差异。杨雪(2012)研究了2004-2009年间中资银行效率的变化,发现除了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其余各年外资银行进入均有效提高了本土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

二、外资银行进入对商业银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引起的变化不光是积极的。与第一类观点相反的学者认为7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仅不会带来积极影响,反而会降低东道国银行业的效率,不利于国内银行的发展,学术界称之为“摘樱桃效应”。根据Stightz(1993)研究,外资银行在进入东道国的初期,更倾向于吸纳本土的高端客户和开办一些利润比较高的业务,这造成了本土商业银行客户的流失,为维持市场份额本土商业银行不得不接受风险较大的客户和利润水平不高的业务。外资银行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有对本土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起到正面作用,而且可能造成本土银行业经营风险的加大。另外,入驻经济欠发达国家时,外资银行领先的信贷评级技术在东道国市场的应用很可能失效,造成东道国中小企业陷入的融资难的困境,从而给东道国商业银行效率带来负面作用。

夏彦霞(2007)选择了14家主要中资商业银行并搜取1995起10年间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模,得出实證结果:外资银行进入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本土银行的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而造成运营效率下降。刘强等(2008)实证探讨了外资银行进入对光大、兴业、浦发、上海银行和南京城商业银行等行的经营绩效的变化,研究显示:外资银行的持股比例8与权益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均表现出负相关关系,与运营效率也呈负向关系。李泽广和孙会国(2008)采用1998起8年间的79家国内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外资银行进入,发现银行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了。随着外资银行的定位本土化,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银行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刘桂荣和王锦丹(2010)建立模型,对外资入股的我国商业银行变化进行理论分析,结果显示短期内外资银行进入降低了我国银行的经营效率,并强调了在转型过程中这种负面效应是不可避免的。

三、外资银行进入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不确定性

除了上述两种观点外,还有部分学者发现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他们认为这种影响要视东道国经济发达与否、监管政策的松紧程度以及外资银行入驻的时机等因素而定。在众多文献中,最著名的当属梁洁(2011)利用中国11家大型商业银行1999年起10年间的财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多元回归模型,结论指出,外资银行的到来引起的“竞争效应”并不显著,也并未改变国内商业银行低效率的现状。周旋(2011)运用数据包络方法(DEA)测算银行的效率值,并加入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充当控制变量,研究了发展中和发达国家银行效率与外资银行进驻的关系,得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银行效率的重要原因的结论。贾秋然(2012)实证检验了69个国家约千家银行的数据,检验了我国银行的经营效率,结果让人意外:外资银行的正效应可能存在临界值效应,只有到外资银行进入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其正效应才能显现。

从对以上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的回顾、梳理来看,对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本土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研究时间不长,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观点并未达成一致,实证与理论均存在分歧。在此类文献中,将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很少,相当一部分文献并未对我国银行业情况进行具体的论述,采用方法也是以外国学者的研究模型为基础,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的更少。另一方面,在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效率情况的衡量上,普遍采用单一的净利润效率,考察角度略显片面。研究对象往往针对大型上市商业银行,数据选取的不完全性可能对实证结果有所影响,这些都是未来研究改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外资银行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少数股权还是独立发展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银行适合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