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原则和基本路径探析

2019-07-01肖晗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

肖晗

摘 要: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以多种形式在各大高校不断推进,而且在理论、实践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但现实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种模式融合程度不够,“两张皮”问题普遍存在。通过分析,确立了两种教育模式融合发展的方向和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观念融合、课程体系融合及师资融合、联合社会力量等路径,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以解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4-0094-03

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以有效实施的“智力引擎”和核心推动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是助推这一引擎的动力之源。高等教育是完成“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这一历史使命的关键力量之一,而高等院校是推行高等教育的核心场所。

我国的高等院校一直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主线,围绕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这种模式能够赋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也培养、造就了大量人才。但我国高等教育在推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价值和能力的塑造。创新是一个国家能够不断突破困境,抵御外来竞争压力,最终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此,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考虑“创新创业”这一时代元素,国家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崭新理念和模式[1]。但创新创业教育并不能完全脱离专业教育而存在,创新需要以具体专业方向为依据,创业也要选择具体的行业领域,否则创新创业活动就没有针对性,只会变成空泛的理论。另一方面,专业教育符合分类施教原则,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些都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不是两条“平行线”,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必须融合发展,方能取长补短,塑造出既具有坚实专业技术功底,又兼具创新创业品质、能力,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原则和方向

(一)“重装上阵”,将创新创业相关元素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崭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者之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可以看出,两种教育相互融合的实质应该是在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框架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从而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塑造其创新创业的思想、品质,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意志、素质及能力。但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两张皮”现象,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主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教育体系中,基本是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边缘化的辅助性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课程设定也是以基本的创新创业理论为主,缺乏系统的实践指导体系,而且多是阶段性的,不能像专业教育那样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这样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生命力,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目的。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创新创业活动没有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只是孤立地存在。脱离了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无本之木”。因此,要塑造学生的“双创”能力,就必须在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始终,即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培养、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崭新的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又高于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两种教育高度融合发展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并且与区域经济和地方企业发展需求高度统一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要将人才培养目标从以往的专业能力培养调整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来。由于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专业人才培养为努力方向,因此要做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是很有难度的[2],需要经过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人们对专业教育有效培养人才的方法、途径等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关研究却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目前的发展中,如供给侧方面的矛盾、科技创新水平落后、经济发展上升动力不足等这些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都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那么在此背景下,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这一目标调整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上来,同时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利的氛围和环境。

另外,两种教育融合发展培养的人才必须满足区域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要求。每一所高校要谋求长久发展,使自己培养出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就必须考虑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此作为方向,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3]。那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创新创业理念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树立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从而满足社会用人需求,有力推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融合教育观念——积极营造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精神和品质的认识

仅仅依靠专业教育以外的“课余教育”、“通识教育”,或者阶段性的创新创业竞赛,并不能在全体学生心中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精神的认识只能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认为这只是少部分对此感兴趣的学生从事的课外活动,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有些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创新创业”,也有部分学生本身没有创新创业意愿,只是迫于就业压力。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塑造是针对学生全体的,因此该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积极营造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环境与氛围,使“创新创业精神”在广大学生心中从“简单概念”升华到“人生追求”的高度。鉴于此,学校需要兼顾普适化和个性化的统一[4],建立适应学生全体的分层次、分阶段的差异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尽快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在强调专业技能和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以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形成为方向,加入创新创业素质和价值培养要求,并将其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