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政类微视频的传播突破口探讨

2019-06-21李军

新闻传播 2019年24期
关键词:传播途径突破口

[摘要]时政类微视频是主流新闻内容在全新传播形式下的产物,其不仅强调重视信息内容的构建,更高度关注视频自身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本文从现阶段媒介传播途径的发展角度出发,就时政类微视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探究,希望能帮助相关工作者准确把握住时政类微视频的传播突破口,让时政类微视频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价值,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时政类微视频;传播途径;突破口

在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下,信息、新闻的传播愈发简单,这一发展趋势虽然简化了信息的获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但同时也面临着垃圾信息泛滥的问题。由于新媒体的发展速度较快,普及度较高,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挑战时无暇应对,若仅仅将传统媒体中的内容搬运至新媒体平台上,显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在全新传播形式的影响之下,时政类微视频成为了时政信息的有效传播途径,如何使用“微视频”这一特殊的时代产物,在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时政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微视频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就成为了传统媒体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微视频的发展现状

微视频是诞生于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在移动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快速发展下的产物。从微视频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发展现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展迅速。微视频主要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进行传递,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用户在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时所需要承担的费用也得到了显著的控制,随时随地上网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化现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以快手、抖音、微视为首的短视频平台迅速在人民群众的移动通信设备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单一短视频平台的每日使用量以“亿”为单位进行计量。但是,充足的人气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繁荣,网络中的大多数短视频存在着质量不足、品质低劣的问题,甚至在微视频平台在内容控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大量低俗、低级趣味的内容广泛流通。[1]二是质量低劣。全新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为微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任何信息内容都会通过网络进行无数次的再生产和再传播。同质化严重的微视频自身就存在质量低劣的问题,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微视频内容少之又少。长期以往,不仅人民群众会对其产生审美疲劳,同时也会更加渴望高质量微视频内容出现。

二、微视频的发展趋势

(一)主体化表达发展

微视频平台自身具有开放性、门槛低的特点,且平台自身会通过出台多种优惠措施来鼓励受众转变为创作者,而这种注重个性化表达的发展模式也对传统媒介在媒体领域的垄断局势造成了冲击。[2]从客观角度来看,强调个性化有利于艺术创作,同时也会造成一些消极性的谣言呈现出病毒式散播的发展局势。长期以来,微视频始终没有从强烈个人意识的环境当中脱离出来,而时政微视频的介入则是从个体化向着主体化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介进军新媒体领域,越来越多的主体化内容出现在受众眼前,传统媒介在处理信息时更加严谨,形式层面的审美价值更高,而这无疑为微视频的主体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依据。

(二)從“去专业化”向“再专业化”发展

在微视频诞生的初期阶段,全民都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创作,而这一阶段也是微视频创作的高潮,丰富的视频内容和视频形式层出不穷,是人民智慧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将影视创作推动到了“去专业化”的境地。[3]为降低受众参与创作的门槛,各个微视频平台免费推出了一系列视频剪辑软件,同时提供了丰富的音效、光效和转场效果,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视频创作难度。直到时政类微视频的介入才彻底改变了这种局势,专业的媒介团队凭借强大的影视制作水平创作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时政类微视频,从而推动微视频从“去专业化”向着“再专业化”的角度不断发展。随着“再专业化”的不断深入,微视频发展逐渐从重视低俗、恶搞向着追求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不断发展,而传统的时政类新闻也摆脱了严肃的面孔,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机联合在一起。从这一角度来看,传统媒介在融媒体时代已经基本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三、时政类微视频的传播突破口分析

在强调媒体融合的今天,以时政类信息、新闻为主要内容范围的传统媒体主动向新媒体平台进行融合,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一般传播内容不同,时政类微视频的传播背后拥有专业、规范化、正能量的创作团队,能够充分发挥出传统媒介的技术优势。因此,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就成为了时政类微视频的传播突破口。

(一)重视“微聚变”效应

在经历了微视频的早期野蛮发展之后,广大受众对于微视频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多数受众已经基本回归理想,不再被微视频领域的表面繁荣所吸引。[4]而从内容形式的角度来看,微视频在诞生的初期阶段正是凭借多样化的、先进化的内容结构吸引了大批量的受众,但仅仅依赖结构形式显然无法长期生存,最终回归内容创作也就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与新媒体不同,传统媒介无论是在信息的采编还是深度报道当中均具有较高的优势,且在新闻资源占有方面的优势也可以体现在内容的独特性层面。因此,时政类微视频的传播需要以传统媒介为基础,新媒体平台为传播途径,多家合作,优势互补,从而创作出高质量的时政类微视频。同时,在传播方式的选择方面,时政类微视频也应当迎合广大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构建“中央厨房”式的传播结构,将时政内容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纸媒等多种途径进行同步传播,确保时政内容的传播效率,让广大受众在追求生活娱乐的基础上将一部分目光回归到严肃的公共事务当中,让社会问题重新成为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焦点。

(二)让“政能量”成为主流声音

长期以来,时政类微视频在受众眼中是“严肃内容”的代名词,其普遍重视信息的传递,而忽略了艺术性创作。[5]在全新的形式之下,时政类微视频的创作需要强调“再专业化”,既要重视自身的社会性功能,又要追求艺术性价值,让时政类微视频成为新时代的主流声音。在传统的传播时代当中,纸媒、电视、广播是新闻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其占据着社会舆论的话语权,而如何在新时代重拾话语权也就成为了传统媒介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融媒体时代当中,传统媒介需要牢记自己的责任使命,从时政信息的本质出发,加快多媒体之间的融合速度,实现资源的重组,最终达到多平台传播,多平台分发的效果。多平台传播的方式可以保证受众的信息记忆功能,让时政类微视频所传递的内容、声音得到受众的重视和关注,保证信息内容的时效性.最终逐步影响受众,对受众的主流价值观念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报道重大的新闻事件时,时政类微视频的存在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全国覆盖,引导舆论。

(三)重视“电影化”创作

任何类型视频的创作都不能够脱离“受众需求”这一基本原则,而受众需求则包括时效性需求、艺术性需求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创作时政类微视频时,应当始终保持亲民的姿态,将信息内容转化为受众容易理解,乐于接受的内容,同时主动调整传播方式和传播结构,顺应新时代下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同时,时政类微视频创作需要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避免出现宏大叙事化的结构体系,而是要注重把握时代变化过程中的个体故事、身边故事,强调对主人公“角色”的刻画,描写主人公的生活、喜怒哀乐。这样一来,枯燥的时政内容即可被艺术加工为独具特色的故事情节,受众的关注度更高,也乐于观看。例如:时政类系列微视频《中国一分钟》就通过这种方式向受众展示了多个中国人生活中的一分钟,该系列微视频强调对细节的把握,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正能量。而在专业媒体人的参与之下,《中国一分钟》无论是在题材选取、主题升华还是在艺术价值层面均具有较高的表现,体现出了中国人对于美学的基本要求,而高水平的电影化制作也为整个系列微视频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实践证明,“电影化”创作的时政类微视频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微视频形式,其不仅可以起到传递时政信息、弘扬正能量的目的和作用,更能够提升受众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情操,满足受众对于精神物质的基本需求。

结语

综合来看,时政类微视频的传播是现阶段主流媒介必须深入思考的话题。相关媒体单位需要从以往的工作经验出发,分析时政类微视频在传播初期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总结问题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调整和面对。同时,各个媒体单位需要明确认识到时政类微视频在新时代的作用价值,其自身应当主动承担起舆论引导、价值引导的功能作用,通过全新的传播方式来重新建设主流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李岚馨,融媒体时代时政微视频的制作策略探讨[J]记者观察,2019(3):138-139.

[2]王雅琴.微视频时政新闻传播转换和思考Ⅱ].中国出版,2018(18).

[3]李昭,时政类微视频的國际传播突破口研究卟新闻研究导刊,2018(13).

[4]黄楚新,张露引,微视频在时政报道中的传播特色[J]新闻与写作,2017(11):87-90.

[5]李舒,孙小咪.时政微视频:媒体政治传播的新探索[J].电视研究,2017(10):60-62.

[作者简介]李军,江苏省镇江市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主任记者。

猜你喜欢

传播途径突破口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寻觅解中考填空压轴题的突破口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源自何处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流行甚“High”的网络流行语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题壁诗歌创作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存继与思考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新媒体背景下的影视传播途径及传播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