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制造的内涵、校企联动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

2019-06-18顾建强徐心怡朱雯婕

活力 2019年5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顾建强 徐心怡 朱雯婕

[摘要]智能制造作为全球制造业的蓝海,在人才培养领域拓展空间甚广。本文从智能制造的内涵出发,具体分析了教育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套高适用性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并深入探析其实际精髓,为企业与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提供关键价值。

[关键词]智能制造;校企联动模式;人才培养

引言

制造业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石,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与强国之器。智能制造涉及领域宽泛渗透于工业、服務业、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诸多领域,融合了大数据、物联网、信息系统以及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推动了新一代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智能制造在教育与人才培养领域的研究与运用尚不成熟,存在着巨大的上升空间,亟待进一步去开拓与探索。

一、智能制造的内涵

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其定义尚未建议统一的标准,出发点不同,阐释就不同。美国智能制造领导联盟在《实施21世纪智能制造》报告中指出智能制造是先进智能系统强化应用、新产品快速制造、产品需求动态响应,以及工业生产和供应链网络实时优化的制造。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对此有更全面的见解:智能制造是一个集成的、复杂的、优化的大系统,它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模式、系统等各个维度,将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模式联系在一起,体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他提出,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进程中,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产业升级、生态建设与协同开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形成经济、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良性循环,实现中国制造业智能升级、跨越发展。

周济对于智能制造的理解与欧特克提出的未来智造的解决方案不谋而合,都强调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将服务整合并延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提倡产业模式的转变,注重信息科技的应用。

总而言之,智能制造是建立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系统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产品全生产线管理上的智能化、柔性化、协同化,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二、智能制造的高校协同模式

上海电机学院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探索中提出“主体协同、过程融通、动态监控、成就卓越”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智能制造的内涵,探索出了一套具有高适用性、共享性、协同性的模式——“政产学研用+创新”六位一体的蒲公英开花式的人才培养战略。

响应国家“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坚持“六位一体”,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集合政府、企业、高校、产业、人才、技术的力量,充分体现智能制造的内涵,做到高校、企业、政府等主体并行融合发展,实现资源整合。智能制造下,“创新驱动,政府引领,企业协同,高校响应,产业融合,生态平衡”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对于智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该模式具有普适性。像蒲公英开花一般,风一吹,它的种子就能散落在广袤的土地上,糅合可复制,为全国企业和高校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上提供落实指导与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响应国家政策,坚持“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以创新为核心,实现“六位一体”,具有领先性。政府、企业、高校与创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融合并行的体系,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起到关键作用。

三、人才协同培养关键点

(一)资源共享

智能制造的关键在于将众多前沿领域的核心融汇在一起,取其精华,力求达到一个职能领先的引导者。在人才培养的应用,也必须紧跟这一关键,旨在聚集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面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企业为高校提供资金、技术、设施等一系列资源;另一方面,高校为企业长期稳定输送人才资源支持,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二)智实创新

智能制造下人才的培养要与大学生创业就业项目、创新创业比赛、科创项目等紧密联系起来,互相融通,懂得运用,注重实践。参加学术、科技竞赛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让大学生注重实践创新、紧跟社会步伐的必要机会,对智能型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三)空间升级

在智能环境下,理论的指导远远不够支撑社会人才的需要,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实践性创新人才。一方面,在企业等实际场地设立教学基地,从企业中挖掘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端技术人才给予学生指导。另一方面,在高校内部,建设科研基地,将企业中实际工作环境呈现于教学中,建立智能制造模拟教学系统,使学生的技能适应社会的本质需求。

(四)标准治学

任何一个体系的形成,都需要一个标准的、统一的机制。高校应注重标准化人才建设,建立人才选拔机制,向企业单位定向输送人才,提升人才的质量,实现长期性、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若凡,刘军,李晓军.多方协同开展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5):30-34.

[2]黄舒倩.智能制造系统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风,2018(34):78.

[3]李秋明,宋听,刘志刚,等.依托智能制造挑战赛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1):190-193.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