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9-06-17赖志平王娟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

赖志平 王娟

摘要:对小学新生及其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新生入学适应处于中等适应水平,学习适应和规则适应问题明显;男生入学适应能力低于女生。为促进新生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学校应该加强与幼儿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开发入学适应资源,开展入学适应教育;尊重新生心理特点和男女性别差异,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入学适应;小学新生;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B-0055-04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小学入学适应情况,发现新生入学适应存在的问题,帮助新生适应学校生活,我们成立了研究小组,选取广州市天河区四海小学一年级1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研究向一年级190名家长发放了自编问卷,回收185份,其中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8%。同时,对9名小学教师、14名幼儿园教师、4名学生和4名家长进行访谈。

一、入学适应程度问卷和访谈设计

(一)入学适应程度问卷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首先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结果发现37道题目均具有区分度,能将入学适应程度不同的个体区分开来。再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量表的构想效度,最后共提取4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心理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规则适应。根据题目在各因子负荷分布和可解释性原则,保留了20道题目。各因子及其题目如表1所示,其中“规则适应”的1、2题为反向题,进行问卷分析时对反向题重新赋值转为正向题(分别转为“上课纪律好,不会随便插话、开小差”和“课间文明玩耍,没有追逐打闹”),使其与其他题项保持一致。采用克伦巴赫α系数计算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结果显示:心理适应和学习适应内部一致性良好,具有良好的同质性信度;人际适应信度可以接受,规则适应信度勉强可以接受。

(二)访谈设计

访谈采用团体焦点访谈法和一对一访谈法,对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情况和原因进行补充研究。对任教一年级的9名教师(其中班主任4名,非班主任5名)进行团体焦点访谈,再对14名幼儿园大班教师进行团体焦点访谈,最后抽取4名新生和4名家长(其中适应良好、适应困难的新生和家长各2名)进行一对一访谈。

二、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处于中等适应水平

本调查采用6点李克特量表,6分代表适应的最高水平,而1分则代表最低水平。从高分到低分别为非常适应、适应、较适应、较不适应、不适应和非常不适应六个等级,1到3为不适应,4到6为适应。如表2所示,本校新生入学适应均值为4.87,接近5分,属于中等适应水平。

2.学习适应和规则适应问题明显

如表2所示,新生人际适应、心理适应均值分别为5.00、5.35,呈现出较高的适应水平;学习适应(4.56)和规则适应(4.57)维度问题明显。在20道题目中,适应水平均值排名最后的五道题目均属于学习适应和规则适应维度,分别是:上课纪律好,不会随便插话、开小差(4.09);书写能保证整齐、干净(4.30);课间文明玩耍,没有追逐打闹(4.30);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及时请教(4.52);上课积极回答老师问题(4.53)。

3.男生入学适应能力低于女生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小学新生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心理适应和规则适应等四个维度上差异十分显著,每个维度适应性均表现为男生显著差于女生。

(二)访谈情况

从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访谈中,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学习适应在入学适应四个因子中最受关注。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习成绩还是重要的、刚性的评价指标,因此家长和教师关注入学适应主要还是关注学习适应。

第二,学习适应和规则适应问题突出。学习适应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够专注,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学习拖拉;规则适应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却不能较好地执行规则,常常违反纪律。

第三,家庭、幼儿园与小学等多方合作解决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是家长、教师的共识。家长希望在孩子學习和习惯养成方面能够得到学校的帮助;幼儿园教师也希望得到小学的指导,以便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小学教师希望家长和幼儿园能够携手合作,共同帮助新生适应小学生活。

三、小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原因分析

(一)小学新生入学适应中等水平的原因分析

一是据调查,100%的小学新生都接受了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儿童初步适应了集体生活,掌握了集体生活中的规则,学会了自理。特别是很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小衔接相关课程,为儿童适应小学生活打下了一定基础。

二是小学一般都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和教师,这有利于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三是家长普遍提高了教育意识,为孩子提供入学辅导,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培养学习信心。教师通过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参与儿童学习生活指导,与学校积极配合,促进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二)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维度差异原因分析

在人际适应方面,经历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孩子已经初步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与同学相处。小学和幼儿园在人际空间距离、每天相处时间、交往方式等方面没有本质差别,因此学生人际适应方面的表现较好。

在心理适应方面,由于绝大多数小学新生在幼儿园阶段上的是日托,其每天的生活节奏与小学一年级差别不大。另一方面,家长的反复提醒、教师对新生的教育,以及入学数月的小学生活体验,让新生“我已经不再是幼儿园小朋友了”的自我认知逐渐变得清晰。同时,小学新生对新校园充满好奇,小学校园面积更大,设施配备更完善,容易吸引学生。因此,学生进入小学后心理适应在四个适应维度中情况最好。

在學习适应方面,由于小学新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以文字、图表、算式等抽象水平相对较高的呈现方式为主,教师的语言风格更倾向于学科化。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长一般为15~20分钟,与小学一节课时长40分钟有较大差距。上述原因是造成一年级新生在课堂上出现理解能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游离于课堂之外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小学教育是系统的、分学科的,有一定的教学进度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良好学习品质;课后还有学习任务,并且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如书写工整、规范等。幼儿教育自由、活泼、游戏式的学习环境突然转换成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学进度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对学习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

在规则适应方面,新生进入小学之后,个体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大大降低,所有个体需求只有在不与学校规章制度和班集体活动产生冲突的前提下才会被接受,因此学生的适应情况并不理想。具体而言,小学新生规则适应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小学课堂讲授时间增长,活动时间减少,教学节奏更为紧凑,课堂规则和纪律要求比幼儿园严格。其次,幼儿园的工作重心是保育,小学的工作重心是教育教学,要求小学生有一定的自律能力和任务意识。再次,小学有课间时间,可以自行处理生活琐事,但也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律能力和时间规划能力。

(三)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别差异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男生在入学适应各维度上的得分均值都低于女生,这与男生的发育比女生晚有关。首先,智力发育的差异带来学习适应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小学一年级女生在课上回答问题比男生更积极,与教师和同学的沟通比男生更主动。其次,语言发育的差异带来一年级男女生在学习、交际维度上差异,具体表现在语言沟通、语言表达、读写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性别差异还与男女生的个性差异相关。女生天性乖巧、顺从、安静,具有比男生更高的规则适应能力,能较好地遵守课堂秩序。男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课堂上遇到与幼儿园阶段学过的类似知识时,男生更容易“自信心膨胀”,出现影响课堂纪律的言行。

四、促进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建议

(一)加强与幼儿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教育

在调查中发现,不管是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都开展了幼小衔接教育,但幼儿园与小学仍然缺乏交流。小学应主动加强与幼儿园合作,到幼儿园开展专题讲座,让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有明确的方向;与幼儿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指导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教育。从心理适应和规则适应维度看,幼儿园大班需要逐步改变“亦师亦母”式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要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导向者、校园活动的组织者转变,幼儿要从事事有教师关注、提醒、“兜底”向“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转变,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增强独立意识、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二)开发入学适应资源,开展入学适应教育

小学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多样的入学适应资源,开展入学适应教育。可编制《入学指南》,列出新生入学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上学时间、着装要求、午休要求等。家长按照《入学指南》去指导、督促、检查孩子的上学准备,帮助孩子更快熟悉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形成习惯,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可制定入学适应训练周程表,系统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搜集整理以往新生入学适应行为案例,编制成绘本,对小学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教育。

小学新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教师语言风格的变化比较敏感。学校应该从引导新生适应小学校园语言风格入手,使新生逐步适应从幼儿园生活化的校园语言环境向小学标准化、规范化、学科化的校园语言环境的转变。

通过适当奖惩和纪律教育,使新生适应从以奖励为主的幼儿园管理体系向小学规则清晰、奖惩分明的管理体系的转变,使他们的日常行为从“事事需要老师提点、听老师的话”向“自觉遵守规则、言行自律”转变。

(三)尊重新生心理特点和男女性别差异,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调查中,家长普遍希望教师对新生更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励。教师可以利用课间、课后时间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组成一些活动小组或者学习小组,开展认名字、自我介绍等活动,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根据新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节奏,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赛、游戏等);面对课堂教学时间长与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短的矛盾,采用灵活的学习方式,如前半节课进行新知识学习、后半节课进行写字训练,合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以求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奖励方式,如班币换礼物、设置光荣榜、发表扬信等,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在教学设计中,要对男女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面对男生生性活泼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这一现象,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压制,而应该在课堂中设置适合男生个性特点的活动,让男生在活动中更好地学习。针对男生读写能力发展比女孩晚的事实,教师在读写方面可以对男生适当降低要求。

责任编辑:杨孝如

Abstract: A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of primary school newly-enrolled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shows that adaptation of newly-enrolled students is at the medium level with obvious problems in adaption to learning and rules, and that the ability of boys adaptation is lower than girls. To improve new students ability of adaptation to their learning and life,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kindergartens to improv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s and primary schools. Meanwhile, schools should exploit the resources of enrolling adaptation and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adaptation. Besides, school should respect new students mental featur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tyles.

Key words: enrolling adaptation; primary school new student;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关注“幼小衔接”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如何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数学绘本
多管齐下给力时,幼小衔接无尽处
幼小教育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