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看学生人际沟通边界

2019-06-13刘志群

教师·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萨提亚人际关系学生

刘志群

摘 要: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心理咨询中的重要理论方法,在心理咨询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学生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重要的影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需要。文章通过简要探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建立边界时的运用,以期对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有帮助。

关键词:学生;人际关系;个人边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11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然而这种密切的关系也表现出不少不良人际关系,甚至可以说是恶性的人际关系。不良人际关系不仅会影响学生归属感和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笔者从十二年的学校个案咨询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人际问题源自个人边界不清。什么是个人边界?个人边界是指个人所创造的准则、规定或限度,以此来分辨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以及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许的。

一、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提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理论。萨提亚认为,在家庭治疗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三个要素——自己、他人以及环境,否则将不能很好地治疗家庭成员的一些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萨提亚假设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存在着五种模式: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讨好型的人在处理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时,只考虑他人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和环境因素;指责型的人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他人感受和环境因素;超理智型的人只考虑周围环境,而忽略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就事论事,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总少不了有感情、情绪和想法;打岔型的人忽略了自己、他人与环境,往往容易“跑题”,在回答问题时容易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一致型的人不仅考虑自己和他人感受,也考虑到环境因素。萨提亚认为,在五种模式当中,采用一致型来处理家庭关系的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而其他四种模式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不足,恰恰反映了人际沟通当中的个人边界模糊问题。

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时人际边界模糊的表现

家庭关系中有自己、他人与环境。家庭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下面笔者结合学生的咨询案例来具体谈一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时人际边界模糊的表现。

(一)讨好型:都是我的错

案例A:高一男生,性格柔弱,经常是班里同学取笑的对象,大多数学生喜欢起哄说他“很娘”“很骚”,他自己也这样说自己。在咨询过程中问及:“你喜欢或者认同自己是这样的人吗?”“老师,我也觉得这样不好,但是我这样可以让大家高兴。我也只能这样了。要不然,我一个朋友都没有了。”

这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就是典型的讨好型,其在交流过程中经常出现“只要你高兴”“都是我做得不够好”之类的话语。行为上则过度谦让,习惯于说“对不起”。他们完全忽视自己的内在感受,以讨好他人的方式来换取存在感,也看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即使别人对自己是一种挖苦,也装作笑嘻嘻地接受。他们容易在关系里被控制、受虐待、被欺凌。他们习惯在他人的表面认可之中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即使自己已在关系里很不舒服,很痛苦,依然要强装和颜悦色,没有勇气反抗,以此来维持他人对自己表面的认可。

(二)指责型:都是你的错

案例B:高二女生,沉迷手机不能自拔,因感觉到头晕、难受,请假在家看医生、休息。经过多次就诊,未发现躯体疾病。她一学期只上学一个月,在家期间与妈妈冲突不断。休息了两三个月回到学校后,感觉很不适应,前来咨询。在谈到沉迷手机问题时,她说:“读初二时刚接触手机,那时妈妈太宠我,不管我,以致我沉迷手机。现在她又来管我,不给我玩手机,我们的冲突就产生了。都是妈妈的错,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就来管。”

此类学生就是典型的指责型。指责型的人常常忽略他人的感受和环境,并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 “都是你的问题,事情才会变成这个样子”这些都是他们的口头禅。指责型的人非常“自恋”,需要通过不断指责他人或环境,以此来显示自己是有控制感的,这是他内心安全感的保障。

(三)超理智型:应该如此

案例C:高一女生,主訴感觉融入不到班级同学当中,没有朋友。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同学们不是把所有注意力都用在学习上?对与学习无关的明星八卦、校园八卦等,如此津津乐道?笑话有那么好笑么?学生不就应该专注于学习一件事情吗?只有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才能更好地学习。

这个就是超理智型的代表。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这种人大脑发达,而心就像是冰冷的石头,没有丝毫的温度,对任何事情喜欢用超级客观的思维去分析和判断,而完全忽视自己与他人内心的情绪和情感。他们的内心准绳是成熟意味着不去触摸、不去看见、不去感受,也完全不表达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认为一切理应如此,事情都应该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在他们的身上,你感受不到爱。超理智的人看起来对事情“拎得清”,相处久了就发现他们就像冷血动物一般,冷冰冰、缺乏温度、铁石心肠,与木头人没什么两样。

(四)打岔型:答非所问

案例D:高一男生,被班主任介绍过来做心理咨询。科任老师反映,该生上课时容易打断老师的讲课或者其他同学的回答,总会说一些与上课无关的话题。班主任也曾多次找他聊天,发现聊不到同一个主题上,经常是你说东,他就说西。在同学交流过程中,也是经常讲一些无厘头的东西或者做一些滑稽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而即使这样,他也没有什么好朋友,班里要分组合作完成任务时他就会遭受到排挤。他自己也因此很苦恼。

打岔型的人,他们与超理智型的人是对立的,似乎一刻也不能保持静止,他们企图将别人的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回答问题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对打岔者来说,自我、他人以及他们互动的环境都不具任何价值。人们常常对他们的出现充满欢喜,因为他们总是可以打破各种沉闷的氛围。打岔者相信,只要他们能够将注意力从任何有压力的话题上转移开,就可以生存下去。

以上四个个案充分体现了学生在人际关系上所采用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都是边界模糊的表现。讨好型的人毫无边界可言,可以任由他人随意踏进自己的领土范围;指责型的人恰好相反,肆意入侵他人的邊界;超理智型的人则只注重客观环境,完全忽略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缺乏该有的相应的温度;打岔型的人边界混乱,忽略了自己、他人与环境,往往容易“跑题”,在回答问题时容易出现答非所问。

三、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建立边界意识时的应用

其实,萨提亚每种家庭治疗模式都有各自有利的一面:指责型的人很自信;讨好型的人很善良;超理智型的人很理性;打岔型的人很灵活。所以,要改变他们,并不需要全盘否定,而需要针对一种类型去添加一些东西。

指责型的人需要加一些同理心,多点换位思考;讨好型的人则需要多看见自己的价值,肯定自己的感受;超理智型的人需要加进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的察觉,增加一些情感;而习惯打岔的人则需要增加对他人、自己和情境的察觉,在合适的情境下释放自己的创造力。

当我们选择一致性地回应时,意味着选择做真实的自己,与他人接触和直接联结而建立关系。我们可以站在关怀自己和他人的立场,带着对当下情境的觉察去回应,这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种互动方式。当做到了这一点,个人边界也就建立起来了。

当一个人能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第五种一致型来应对人际关系时,就意味着他已经拥有“边界意识”。这也表明他具备足够的自我觉察能力,对自我感受与自我价值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避免选择一味讨好他人。边界意识好的人,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也清楚自己能够接受哪些对待,不能接受哪些对待,既尊重别人,也保护自己。在人际关系上,能够与他人保持适合的距离,在与自己比较亲密的人或者比较强势的人面前,边界不会太小,变得没有自我、弱小、不够独立、没有安全感、不清楚自己的需求。而在陌生人或自己不喜欢的人面前,边界也不会过大,过于个性、强悍,影响人际关系。

因此,在此类人际问题的个案咨询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建立自己明确的界限,并保护它。建立个人边界的过程,就是和自我进行连接,进而自我认同的过程。只有你明确自我的个人边界,表明坚定的立场,他人才会尊重你的界限。而讨好别人放弃自己的边界,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喜欢和尊重你,所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摆在首位,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因为担心惹他人不快,就不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你的人际关系反而会受到损害,表明个人界限并适当地拒绝,反而有助于关系的发展。

其次,在个个边界的基础上,尊重别人的界限。如果我们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和处境,忽略他人的感受,那就还是指责型。因此,我们要在保护自己边界的同时,尊重他人的界限,不入侵别人的边界,才可能长久地赢得他人的尊重。

最后,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协助他人建立边界,并主动保护他人边界。这是边界意识的最高境界,既充分考虑了自己的感受、他人感受与情境,建立并保护好自己的边界;也在尊重别人的界限的基础上,协助对方去建立自己的边界。保护自己,成就他人,这是双赢的局面。当达到这点,环境就是一个愉悦且良好的文明人际交往环境。

四、结语

当学生学会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的第五种模式一致型来处理人际关系,把握好个人边界时,就会让人际交往变得简单,就能感受到个人边界带来的舒适,同时能远离关系带来的束缚。清晰的个人边界,实际上正是对人的尊重,它也让人际关系变得简单而和谐。

参考文献:

[1][美]维吉尼亚·萨提亚.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聂 晶,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2]封文波,韩 文.如何矫正中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J].河北教育,2004(4):10-11.

猜你喜欢

萨提亚人际关系学生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学生写话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