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成为“悦读”

2019-06-13张绍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悦读课型图书

张绍娟

一、“悦读”课程品位高

有哲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道德高尚的人谈话。根据相关统计,超过80%的学生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和低质性。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起步读书的时候,就为他们选择高品位、高质量、有趣味的书籍。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选择的“悦读”课程组合也应该因年级而异,下面以小学一年级的“悦读”课程作一说明。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笔者将一年级“悦读”课程确定为“经典儿歌+《弟子规》+《三字经》”组合。

选编古今中外优秀经典儿歌100首。这些意境优美的诗歌是儿童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可诵,可唱,可演,融趣味性、知识性、形象性、文化性于一体,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悠久的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们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它使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而生生不息。其中的《三字经》和《千字文》正是青少年学习国学的入门内容。让学生从小诵读这些有价值的书,就如同师从贤哲,可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为自己一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道德基礎,是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很好的教材。

高品位“悦读”课程的构建,打破了语文课本独占课堂的局面,既切合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实际,也实现了“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课标要求,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悦读”课型个性化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共同体。小学语文课堂本应该是一个情趣盎然、生命涌动的场所,但如果教师总是使用封闭、单一和僵化的教学模式,一定会让学生感到语文的无趣、课堂的乏味,学生的阅读欲望也会随之降低。课堂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个性化,让学生在不同课型的学习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读书的乐趣。

经过三年的摸索与梳理,笔者已经完善了“悦读”教学课型系列:单元导读课—精读导学课—略读自学课—美文赏评课—主题诵读课—读书汇报课—主题习作课—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整个流程以单元推进的方式,整合语文教材、“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和精选国学经典的文章,在开学初就做好整册策划和单元规划。其中,单元导读课、精读导学课、略读自学课、美文赏评课主要是针对语文教材和“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所建构的课型,而主题诵读课、读书汇报课、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是针对各年级高品位“悦读”课程所建构的课型。

比如,笔者在“精读导学课”课堂上就采用“1+X”(一篇带多篇)模式进行阅读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童话”,童话的内容是围绕“奇妙的大自然”编排的。教材以三篇文章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在演读《小蝌蚪找妈妈》后,笔者引领学生走进“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的阅读世界。在“奇妙的动物朋友”阅读单元里,学生走进动物王国,探访了许多神奇的动物朋友。小珍珠的妈妈竟然不是珍珠鸟,毛毛虫能化蛹成蝶,杜鹃会借巢孵蛋,变色龙身体的颜色会变来变去,蜥蜴愿意把尾巴断给兔子吃……一个个神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乐翻了天。《我是什么》讲述了水的多种变化形态,这是对大自然物体形态最普通的认识,笔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在“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阅读主题——“自然狂想曲”,《写给云》的诗歌,《宇宙到底有多大》的比拟,《青蛙给星星打电话》的想象……学生既了解了自然常识,感受到了诗歌的语言美,又领悟到了想象、夸张、比拟等手法在童话体裁中的独特运用。而儿歌《植物妈妈有办法》则从植物的角度,让学生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常见办法,学习完这篇课文,笔者精心选取了“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中“奇妙的植物”单元里12篇与植物有关的文章:蔬菜和野菜都有秘密,种子传播的种种奇妙办法;自然界竟然有胎生植物?树能走路?还能结“香肠”?……这组文章主题离奇神秘,让学生大开眼界。一个单元3篇课文的学习,延伸到“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中32篇同类课外文章的阅读,阅读量由900来字扩充到60000多字。这样的阅读,让学生的内心丰盈充实,让他们对大自然幼稚的情感变得真诚厚重起来。

三、“悦读”活动丰富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所有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求。为了能够保持学生的读书兴趣,一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悦读”活动,创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让阅读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

1.阅读快乐分享。每天早上5分钟的阅读分享时间,按小组顺序上台分享读书心得。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分享方式,对于一般的学生,笔者采取“我推荐,你诵读”的形式,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笔者放手,让他们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正因为此,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读书笔记展评。笔者布置的语文作业只有两种:读书和写作。笔者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在读书记录卡上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一次记录卡包括摘抄四个好词、两个好句和自己的读书感悟。每学期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3.表演课本剧。表演是学生对文本理解最直观的形式,而且小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为了能够演好一个课本剧,他们往往需要去查阅很多资料。这项活动让学生的阅读面更广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4.手抄报比赛。每读完一个单元,笔者就安排学生根据语文教材、“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和“悦读课程”等内容,利用周末时间编写一张手抄报。每当优秀作品在文化墙上展示时,学生的快乐是无以言表的。

5.语文素养展示。每学期末,笔者就组织全班学生举办“主题阅读,快乐成长”语文素养展示活动,活动内容为书写比赛、诵读比赛、背诵比赛。各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学生从筹备、训练、展示,一路走来,学生激情昂扬,活动精彩纷呈。

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使他们的读书兴趣更加浓厚。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在展示中树立自信,语文素养就在这样的浸润中得到滋养和提升。?

阅读不是任务,而应该是快乐的享受,作为语文教师,当你构建了高品位的阅读课程、确定了个性化的阅读课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后,学生一定会将阅读任务看作阅读享受——“悦读”!

猜你喜欢

悦读课型图书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