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2019-06-13谭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研学学科学校

谭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的课程变革,“关注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宜昌市西陵区绿萝路小学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聚焦学校文化,确立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本着对生命的尊重、呵护、关爱,将“生命”的主体性凸显出来;而课程则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特性,把人的创造力激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有鉴于此,绿萝路小学以“绿萝文化”为出发点,以尊重生命为前提,提出“自然的生态,自由地生长”办学理念,真心关注每一个生命,真诚呵护每一个生命,用心倾听不同生命拔节的声音,耐心期待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命成长的生态氛围。

基于“绿萝文化”,学校确立了“尊重、合作、关爱、责任、悦纳、坚韧”的课程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想法和理解,让不同的思想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得到充分的表现,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完满的表达;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互相帮助的课堂形态下自主完成学习内容,在思考与讨论中培养学科思维和意志力;关注学生的内心和诉求,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让学生以喜悦的心态接纳学习任务;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个人作用,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立足学校实际,构建課程体系

受传统课程教学观的影响,很多学校重课堂轻课程,重分科轻整合,重知识轻能力,无法满足儿童全面成长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绿萝路小学以学生自主学习、自然成长为中心,构建起立体多维的课程体系,使每一位绿萝路学生——“绿宝”学得主动、有情趣,有方法,并因此爱上学习。“绿宝i学”课程应运而生。如下图:

[亲近自然][职业体验][家政服务][艺术欣赏][景观寻访][人物访谈] [入学课程、开蒙启智、毕业典礼]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阅读节、科技节、体艺节、英语节] [礼貌、责任、自理、饮食、运动、卫生、安全、阅读、学习] [夷陵橘香] [秋天的童话] [有趣的植物] [神奇的电] [智慧交通BRT] [桥韵古今] [“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长在宜昌] [体健课程] [科技课程] [“品德+”课程] [美术:小逗点动漫] [音乐:海里歌唱] [语文:群读类学] [数学:好玩数学] [特色社团] [学科内单元整合] [体育:灵动乒乓] [绿宝i学][基础学科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堂][学科整合课程] [主题综合课程] [红领巾课程][低段亲近自然][中段科学探究][高段走进社会][成长礼仪课程][传统节日课程][校园节日课程][好习惯课程] [研学课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绿宝i学”课程的基本架构为基础学科课程、主题综合课程、红领巾课程和研学课程,这个架构将知识习得、能力培养、习惯养成有机融合在一起,把必备知识、完整生活、丰满精神融入课程体系中,为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对象这个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学科课程体现了校本化。在实施国家规定学科课程的基础上,绿萝路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对现行教材进行校本化开发。目前,该小学已经自主开发出七类课程,完成了对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形成了养心、怡情、润德、健身、实践等系列校本化课程。

主题综合课程体现了综合化。绿萝路小学紧紧围绕儿童生活中的某个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每一个主题都融合各学科的技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探究与实践,打破学科界限,让知识横向联系,用以解决现实的问题。

红领巾课程体现了阶梯化。绿萝路小学全体教师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一致认为,能够陪伴学生“自由地生长”的习惯才是真正的“好习惯”,学校为此编制的《“红领巾”课程》对不同年级段的习惯养成产生了积极影响。该课程包括礼貌、责任、自理、饮食、运动、卫生、安全、学习和阅读9大类81个习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习惯的逐级养成。

研学课程体现了社会化。研学课程分为亲近自然、景观寻访、影视欣赏、职业体验、家政服务、人物访谈6大板块,课程实施中,以学校和教师为研学主导,以学生为研学主体,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亲身体验和实践,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学校也请家长参与进来,成为课程的实施者、参与者。

三、整合学科课程,发展学习能力

当下的分科学习各自为政,壁垒森严,而现实生活却是一个不分学科的有机整体,分科学习如何与生活实际产生关联?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在生活中得到延展?这些都是传统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绿萝路小学大胆探索,尝试在分科学习的基础上找到一条适当的融合之路——主题综合课程。即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每个年级确定一个主题,然后以这个主题为切入点,将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数学、美术、英语、音乐等各学科融合起来,相互补充,围绕一个主题,相对系统、全面地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学校分年级段拟定课程内容及结构,以提升学习能力为目标,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了学习内容的生成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引导低年级段学生亲近自然,引导中年级段学生科学探究,引导高年级段学生走进社会,分层次地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各年级组以该年龄段学生特点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制活动主题:“秋天的童话”“夷陵橘香”“有趣的植物”“神奇的电”“智慧交通BRT”“桥韵古今”。这些主题课程都是以学生生活为主题开展的学科整合,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丰富学生对事物认知的同时,体现了将学术性的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知识的课程导向。学生在主题课程中学会了应用各具体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多向协同中获得发展。

四、尝试全课程教学,促进幼小衔接

在主题综合课程实践的基础上,学校在一年级即启动“以人为本”的全课程教学,解决一年级新生适应小学生活缓慢、艰难等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充分体现了课程建设中的“关注人”和“尊重人”。

学校进行“全课程”教学探索,率先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突破了时间、空间、专业领域等边界,按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形成新的无边界课程,实现了多师互联、多课互构、多效互生、多获并收的课程目标。例如,学校将语文与美术整合,要求学生把认识的拼音用美术材料粘贴出来,创作出妙趣横生的字母画;语文和音乐整合,要求学生把动听的音乐、生动的文字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灵活的教学形式和多学科整合的活动中得到综合发展。

五、创新评价形式,关注健康成长

为了改变“过早聚焦分数、过度依赖纸笔测验”的传统评价,绿萝路小学以核心素养评价为导向,设计了全新的综合素养测评体系。比如,对于一年级学生,学校以游戏评价的方式替代传统的试卷测评,变考试测评为游戏闯关,全学科教师把握课程阶段目标,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公民素质等学科素养融入生动、轻松的游戏大情境中,又把知识能力、生活运用、表达沟通、言行得体等综合素养整合进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如此评价,学生和家长的考试焦虑不复存在,家长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中。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绿萝路小学)

猜你喜欢

研学学科学校
【学科新书导览】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超学科”来啦
学校推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