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2019-06-11马晖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高职学生现状

马晖

摘  要: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并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各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对高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态度、现实表现、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改进和完善高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社会实践;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1-0020-05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高职大学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既能够大大增强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又能够帮助大学生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付诸于行动,同时不断开拓眼界,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实践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一、当前高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现状调查

本研究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发展状况开展了调查走访活动,先后选取南京、常州、泰州、扬州、南通等地的高职院校,涵盖经贸、航海、纺织、建筑、园林、会计、计算机、汽车、化工、医药、农业等专业,采用网络问卷、纸质问卷、个别访谈交流等形式。发放问卷调查6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557份,其中,男生297人,女生260人;一年级人数374人,二年级人数183人;共青团员518人,群众39人。

1. 从参与调查和访谈的总的情况来看,各高职院校都能紧扣上级团组织的总体要求,顺应时代脉络,实践主题突出,时代性比较明显。各高职院校团委和二级分团委都很重视,积极整合多方资源,组织策划,有针对性地组建重点实践小分队和一般分队,有的高职院校还组织了实践出征和授旗活动,增强了仪式感。

2.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职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原因比较多,40.85%的学生是积极响应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号召;13.71%的学生是要提升一下课堂知识,用实践来检验一下;23.16%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一些自己的社会阅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22.28%的学生则属于被动选择,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实践的学分,好在开学时顺利上交实践总结材料。对于如何看待暑期实践活动,67.64%的学生觉得暑期社会实践还是很有意义和很有必要的,应该人人都认真参加;11.28%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有21.08%的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感兴趣,不如自己利用暑假时间做兼职,更直接地多赚钱。对于暑期社会实践遇到的困难问题,71.39%的同学认为缺少指导教师的全程陪同,社会实践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11.63%的同学觉得社会实践过程中经费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9.15%的同学对暑期社会实践的交通组织方式存在不满;7.83%的学生觉得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合理,应总体把握在7天左右。

二、高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理解和支持存在偏差

许多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表面上很重视,搞了相应的仪式,但内在的对社会实践的深入研究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调查发现,有的高职院校为工作需要,轰轰烈烈地举行社会实践授旗仪式,新闻也及时进行了报道,但仪式结束没有后续的关心和关注;有的学校竟然对省级社会实践的获奖证书的认可度和含金量存在争议,只把它当作一般的学生活动来看待;有的高职院校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经费支持很有限,把经费用在支持学校遴选的“重点团队”上,对一些普通团队采取自由发展的态度,致使在暑期实践中,全员化的实践活动不能很好地实施;有的学校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老师的配备比较随意,甚至只是在申报书上挂个名,没有真正很好地进行科学指导和服务[2]。

(二)高职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的认知存在偏差

调查发现,虽然高职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整体来说还是比较积极的,但还有很多学生对待社会实践活动有一种随意性甚至有消极反对的心态,有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搞搞形式,不需要认真参与和完成,只要找个单位将实践报告盖个章即可。从而也就出现了部分高职学生的社會实践形式重复雷同,内容单一,敷衍了事,缺乏思考,装腔作势摆拍几张照片,还有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注重的是媒体宣传,流于形式,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初衷——“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大相径庭。

(三)高职学生对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存在偏差

调研发现,高职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目的性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学生能领会到暑期社会实践对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意义。有些学生则把暑期社会实践当成是随队到处游玩的机会。个别同学把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当做自己评优评先和党员发展的机遇,这与学校评优规定有一定关系。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尤其是遴选组建的重点团队的成员基本由主要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组成,这也为少数同学的别有用心提供了条件,使其更看重参加暑期实践给自己带来的荣誉和利益。而有的学生选择了兼职打工赚钱替代了真正意义的社会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公益性原则[3]。

(四)高职院校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存在偏差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管理和组织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有的高职院校没有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整体的教育管理中来,具体表现在经费的预算执行、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有的高职院校由校团委牵头负责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的实施,将暑期社会实践与学生的素质教育成绩结合起来。这样做的初衷很好,但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计划,对学生是否参与社会实践缺乏制度性的考评,有的高职院校给每个学生发放暑期社会实践登记表替代系列的教育考评,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随意性。有的学校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没有硬性规定,工作量和课时费没有明确量化,影响指导老师的积极性。有的高职院校只有团委一个部门来完成此项工作,而缺少了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力量有些薄弱,甚至存在一些临时应付的现象,使得社会实践的成效大打折扣[4]。

对于社会实践的考评,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有的高职院校通过校内答辩,遴选出优异团队上报团省委作为省级优秀团队进行表彰;有的院校则结合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推算出一定比例的团队和学生进行校级的表彰;部分院校也结合一些硬性指标,比如是否有领导参加,是否有指导教师参与,是否有地市级以上的媒体报道等等。类似的考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常见,也能迅速地进行筛选和完结。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漏洞,例如有的社会实践团队,只花了半天时间,拍摄了照片、邀请了电视台、在网站上进行了宣传,这种“半天式”的社会实践偏离了暑期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和作用。

三、改进和完善高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对高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认识

高职院校党政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暑期社会实践的认识,深刻领会其深远意义,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组织和引领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坚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理想信念,紧扣“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切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建议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实施暑期社会实践“一把手”工程,二级学院党政领导亲自组织协调指挥,以促进其更有序的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扩大学生参与面

有的师生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存在曲解,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理解成暑期夏令营活动;有的师生将暑期社会实践与学校其他校园文化活动混为一谈;有的师生认为这类活动应该是辅导员、团委干部和学工人员的事情。

各高职院校及其团学工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教育宣传工作,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正确地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和正确的实践目的,营造出全员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有参加的意愿并且能积极行动起来,让其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参加这种活动对自身发展的意义[5]。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和体制机制

1. 创新高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要紧扣上级团委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内容和具体过程也要与时俱进,要做到切实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势,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活动。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各高职院校实际以及所在地区的实际,注重提高暑期社会实践的专业性。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结合高职学生的成长特点,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来优化暑期社会实践的教育目标。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确定实践内容,例如一年级的学生,专业课知识相对学得较少,社会实践内容则可以社会服务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二年级的学生学了一些专业知识,可以组织一些专业对口的实践或者科技活动。还可以紧扣党中央的政策要求,进一步践行工匠精神,相关涉农院校还可以结合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系列的特色鲜明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因材施教”,使实践内容成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推动力[6]。

2. 完善高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管理制度。(1)建立社会实践项目的审核机制。各班级团支部或者是分团委组织建立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要在充分分析论证和完善方案(包括该社会实践项目的背景、实施过程、经费预算、参与人员、达到的成效等等)的前提下,向校团委进行申报。由于各个学校的特殊性,还要本着点面结合的原则,有侧重地培育重点团队和一般团队,从而增强社会实践的目的性和可行性。(2)构建社会实践项目的经费保障体制。建议各高职院校设立暑期社会实践专项经费,由校团委统筹管理。明确拨款比例,根据项目审定的情况,分等级、分层次来拨款资助活动的开展,严格监督管理和规范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经费是最重要的保障,有充足的财力、物力的支撑,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3)建立暑期社会实践统一运行机制。各高职院校根据教学进程和校历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某一时间段,组织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實践活动。尤其针对遴选的院级重点和校级重点团队,应统一时间、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力促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实效、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半天式”的社会实践的现象。(4)建立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制度。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特点,发挥高校教师的技术和行业、实践优势。可以借鉴学业导师制度,配备专门的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指导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实践过程的指挥与协调、实践活动的点评和考核等。同时,各院校还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如,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核算办法与津贴发放办法,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3. 优化高职院校暑期社会实践的考评制度。一是完善考评制度。学生层面,将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及其实践成果以学分方式纳入成绩计算,并作为评奖推优的标准之一。教师层面,将其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指导工作进行量化,并核算成实践教学的工作量,发放相应津贴,并与个人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结合起来。二级院系层面,结合本部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实施情况,领导重视与支持情况,教师积极参与情况等进行量化,与部门的绩效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学校层面,建议学校加强暑期社会实践的激励制度,包括物质和荣誉。物质方面,设置专项资金,奖励优秀实践团队、个人、指导教师和成绩显著的二级部门。荣誉方面,以省级暑期社会实践评选表彰为抓手,从下而上,进行遴选推优,逐级标准,颁发荣誉证书,并将此表彰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学生的学分等结合起来。二是优化考评方式。由于暑期社会实践的特殊性,不能采取一种固定的考评方式,将结果考评和过程考评科学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考评要注重实效,不仅仅要审阅学生的汇报材料,相关文字图片,还有增加过程考评的占比,全面评估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和实际成果,提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成效。

(四)坚持高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五个有机结合”

1. 坚持高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有机结合。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必须紧密围绕每年上级团组织确定的活动主题,紧扣指导思想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让高职学生在实践中爱祖国、知国情、明己任、圆梦想。例如,2018年度,江苏高校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主题是“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重点,以扶贫、济困、扶老、助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等为发力点,组织和引领大中专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坚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理想信念,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7]。

2. 坚持高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进一步优化实践育人的体系和方式方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引导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各院校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育工作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引导学生正确扣好人生的扣子,教育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引导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紧跟时代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力量[8]。

3. 坚持高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职业生涯发展有机结合。将暑期社会实践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可以使社会实践的内容更丰富,目的更明确。暑期社会实践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有利于高职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了解行业、熟悉社会,也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改进和完善。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和要求,根据不同的专业,设计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匹配的社会实践项目,减少社会实践的盲目性和职业规划的空洞感,从而更有利于高职大学生不断充实以后的大学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目标。

4. 坚持高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就业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灌输就业创业教育相关理念,引导高职学生脚踏实地,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鼓励有一定实力的学生进行创业前期准备,并尝试创业,积累相关经验和条件。鼓励个别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助推创业实践,主要是在老师的项目带动下,进行相关的实践研发,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9]。

5. 坚持高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培育工匠精神有机结合。高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高职学生的专业发展需要,必须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更直观地践行和培育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培育出踏实专一、执着肯干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以及高质量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玉. 大學生暑期社会实践问题分析与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13(10):84-87.

[2] 李永宁.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2015(3):102-105.

[3] 李群. 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4(29):183-184.

[4] 李永宁. 髙职院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构建与思考——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现代教育科学,2012,25(2):22-23.

[5] 刘同国.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6] 裴斐. 试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潍坊学院学报,2017(8):96-98.

[7] 共青团江苏省委. 关于开展2018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Z]. 2018.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EB/OL]. (2016-12-09)[2018-12-01].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9] 蒋大明.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与对策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高职学生现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