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基本内容,尊重文本个性

2019-06-11黄旭

课外语文·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内在逻辑

黄旭

【摘要】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文段层次梳理题层次划分不准确、答案组织不严密的情况,通过把握陈述对象、紧扣文段主轴、关注内在逻辑等方法的分析,阐述如何针对不同文段,把握“立足基本内容,尊重文本个性”的原则,精准划分文段层次,组织准确答案。

【关键词】文段层次;陈述对象;文段主轴 ;内在逻辑;文本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相应的能力层级有“理解”和“分析综合”,在“分析综合”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非常重要的考查点之一。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显然,把握全文的思路必须以把握每段内容为基础,因此,在阅读中,把握文段内部层次就显得最为重要。所以,近几年文段层次归纳分析的题目越来越多。

对于这种考查,学生们有时比较迷茫,似乎找不到固定的答题策略来应付。其实,每个文段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我们在进行文段层次归纳分析时,要立足基本内容,尊重文本个性。

一、文段分层根据陈述对象的变化

有些文段只是单纯地向我们介绍内容,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没有那么严密,我们只需要知道文段所写的基本内容即可。这样,“陈述对象”就成为划分文段层次最重要的依据,我们只要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分好层次。

如2015年江苏卷《罗丹的雕刻》第一段,这是文章主体部分“罗丹的雕刻”的引子,只是谈一般的雕刻。所以,我们发现,文段内容很清晰,因为首先谈“雕刻”的源起,然后谈“雕刻家”的创作,最后又补充说明雕刻中“日常生活”的问题。这样“雕刻”“雕刻家”“日常生活”就是文段三个不同的陈述对象,层次立刻显示。

二、层次内容梳理注意围绕的主轴

有些文段陈述对象虽然不同,但其中有相同的东西,就是文段论述的“主轴”,我们在进行层次归纳分析时,不能忽略这一点。因为,文段虽然是文章的一部分,但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有自己的整体指向。有时对文段的“主轴”的把握,影响到对文章整体的理解。

例如2014年江苏卷《乾坤草亭》第四段,这是文章的收尾段落,根据陈述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文章的层次划分出来,一是“人的境界”,二是“中国画”,三是“中国画家”。但是基本层次出来还不行,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所以归纳分析必不可少,这个文段与《罗丹的雕刻》首段不同。《罗丹的雕刻》首段主要是一些介绍性的内容,是为下文写主题内容做铺垫的。而《乾坤草亭》的最后一段,到凸显主旨的地方,全段每个层次都是指向“小与大”的内在关系,作者朱良志为这层关系在本段中找了一个“依托”——台上玩月。所以,我们在分析每层具体内容时,必须在答案中指出“高台玩月”的境界,形成围绕“主轴”的具有整体性的文段层次分析。

三、文段概括尊重文本的逻辑关系

其实更多的是内在存有严密逻辑关系的文段。在面对这些文段的时候,我们要在关注陈述对象、文本主轴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段内在关系,才能准确归纳分析出层次来。这样,我们对于显示内在关系的字词或句子务必关注。

(一)关注暗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

如2017年江苏卷《从脸谱说起》第四段,这个文段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从陈述对象来看,我们很容易提炼出第一层的陈述对象——菜谱,如果仅仅局限于“菜谱” ,似乎全段主要就是写“菜谱”,由菜谱写到最后的各种“谱”。显然,这样的层次并不是作者的本意。在文段中,首先从菜谱说起,但菜谱不是作者的目的,解释完菜谱的“规范”后,文段中有一“但”字,便将对菜谱的解释转换为“厨艺上乘”的“把握火候”,后文主要针对“火候”展开。对“火候”的解释不是终极目标,又一個“但”字,把“火候”引入艺术性,从而达到指出“艺术舞台”火候的目的。这样,就把“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的认识得出来了。所以,在这段文字中,我们要把握住文字内在的转折关系,才可以清晰地分析出文段脉络。

(二)关注文段中心句及指示代词

如2018年南通三模《中国书法与建筑》第六段:

比笔直的中轴线原则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弧形、波浪形或不规则的线条与直线相对映。这在中国式屋顶的构造上看得最为清楚。中国的每一座庙宇、宫殿或宅第,在本质上总是由柱子的直线和屋顶的曲线组合对比而成。屋顶本身也是由屋脊的直线和往下的斜线组合对比而成的。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书法。书法先生教导我们说,要有一条主线,不管是横是直是斜,我们一定要使这条主线与它周围的曲线相对比。

在这段文字中,我们明显发现,文段首句是一个典型的“观点句”,指出了不规则线条和直线的相对应,而中间的“中国式屋顶的构造”的具体例子占了文段的很大篇幅,从这个例子的表述看,“这”一字分明是用中国建筑的曲线与直线来举例证明上面的观点。第二个“这”又暗示我们,最后作者又回到书法与建筑的联系加以总结。这样文段层次自然清楚,就是“观点+阐述+总结”的模式。所以,扣住文段观点句非常重要。同时,在组织答案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每层所写的内容,而应该有一个标志前后逻辑性关系的词语。比如:第一层是“提出观点”,第二层是“举例论证”,最后是“总结”。

(三)关注文段板块性或指向性

如2016届苏锡常镇二模《枯叶蝶和生物范式》第二段:

近年来,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见解,将机械转换成生物。为什么?机械化范式(包括数码产品)只需要建立起一种世界秩序就够了,而生物范式则需要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美国著名科学家弗里曼·戴森的“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的观点,也因此被广泛关注与接受。《纽约时报》记者尼克曾经采访苹果之父乔布斯,发现乔布斯严格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iPad,科技行业的其他知名高管和风险投资家中不少人也都严格规定自己孩子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让孩子以书本替代iPad之类的数码产品。

这段文字文字量相对较大,我们阅读时务必小心谨慎,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阅读时我们会发现,文段首句提出了一个见解,紧接着“为什么”这样一个指向性明显的词语告诉我们:下面的文字在解释原因或内涵。本段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下面的诸多例证,对于例证,我们首先要思考它们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举这些例子,即这些例子的指向性是什么,如果这些例子都指向文段首句的观点句,那么它们可以像《中国书法与建筑》第六段中的例子一样单独成为一个层次,如果不是,自然另当别论。乔布斯、米歇尔、克隆布等虽然做法不一样,但是异曲同工,他们都是赞成“生物学”的,写到的人越多,越能说明这种观点已经被广泛关注,这正好说明例证是为了证明戴森的“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的观点被广泛关注与接受。这样,观点被“广泛接受+例证”形成了一个整体,相对于上文而言,它只是文段的一个板块罢了。所以,这个文段是三个板块:一是观点,二是原因,三是“广泛关注+举例论证”。

由此可见,每篇文章、每个文段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没有固定的套路,我们分析文段层次立足基本内容,尊重文本个性,以理解为基础。这样才能读懂文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参考文献

[1]阎亚军.学生与知识的关系及其教学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

[2]郭法奇.灌输式教育:从怀疑、批判到否定——20世纪西方教育的最大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11).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内在逻辑
探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在逻辑性
经济增长的要素体系、内在逻辑及反思
教育思想的主体结构与内在逻辑
孟子王道理念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价值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实事求是方法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内在逻辑
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
论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内在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