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课堂“立场” 助推数学学习深入

2019-06-03岳彩红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信息交互实践体验情感态度

岳彩红

摘  要:改变课堂立场,是教学走向深入的标志,也是学为中心的基本体现,更是学生是核心的展现。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数学课堂改变为学生信息交互的场所,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助推学习的优化与深入。还应把课堂演变为实践场和情感体验场,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充满快乐因子,从而使得学习的活力更强,动力更持久。

关键词:课堂立场;小学数学;信息交互;实践体验;情感态度

改变课堂的教学立场,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倡导的理念,它要求教师转变施教的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改变知识、能力等系列观点,从而让数学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利于他们的知识、能力的发展。同时,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累更为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从而使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够迈向纵深,也使得数学教学更富生命的特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人格形成等 [1]。

一、改善课堂为信息场

课堂本来就是一个庞杂的信息源,它有静态的、单一的文本内容输入,也有个性化的教师执教信息的参与,还有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主观的信息融入等,所以它需要教师做出最为合理的筛选,需要教师对所有信息进行应有的取舍,使其利于教学的顺利推进,利于学生接受信息,助推数学学习的有效深入。同时,它也需要孩子们的甄别,让这些信息真正成为孩子们有效学习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助力学习的开展,使得孩子们能够爱上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息。

例如,在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就得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学习信息得以交互,让课堂的各种有益信息得以交融,从而助推0的认识学习深入,加速0的认识建构。

师:数学世界中有个奇妙的数字,它独立时却表示什么也没有,如果和它合在一起,有时会很大,有时也比较小。你知道吗?

生:这个我知道,什么也不表示的是0。

师:你真聪明!0会写吗?自己写给同桌想小朋友看看。

学生练习写0,并相互评价0写得是否工整。

师:先搁下来,等会儿,我们一起来研究0 的写法。找一找你知道的0 都有哪些?

生:10元钱上有一个0。

生:100元的上面是2个0。

生:小尺的开始那里有一个0,10那里也有一个0,20那里也有0。

生:电话号码中也有0,我爸爸的号码是13064907658,里面就有2个0。

生:温度计上也有0存在。

生:我看足球比赛时经常有0出现。

……

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什么?毋庸置疑,它不只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学习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等。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到真正有價值的学习方法,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中,教师把0的认识学习放置在一个开放的、交互的场景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0的认识中来,让他们把自己的经验相互分享,从而形成一个信息量充沛的场域,使他们在场景中学会分析,学会梳理,从而提炼0的认识。同样,这样的体验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倾听意识,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为他们持续性学习提供方法借鉴。

二、改变课堂为体验场

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为重要的方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学习体悟式情境的酝酿,通过创设必要的实践体验情境,使得数学课堂真正演变为学生从事种植的农场,并在过程中感受到知识成长的过程,从而留下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象,让学习记忆得以恒久 [2]。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教师认真揣摩“经历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哪些”等关键词,从而让学生在真切的学习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的积累、数学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四年级“可能性”教学中,教师就得因地制宜,创设一些学生真实参与的学习体验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会观察,学习收集不同的数学现象,从而学会初步分析思考等,并初步抽象归纳出对应的规律,使得可能性规律探究的学习得以深化。

师:看老师手中的布袋,里面放着红球、绿球、黄球各1个。如果让你摸出1个,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红色的。

生:绿色的。

生:一定是黄色的。

师:他们的猜想有道理吗?

生:有。因为一共就3个球,反正都会出现的,所以可以是红色的,也可以是黄色的,也可以是绿色的。

生:我认为不能一下子就确定的,它是3种颜色的其中1种,难以确定下来。

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这样的实验室很奇妙的,想不想自己试一试?

生异口同声:“想!”

师:按要求认真做哟。布袋中放入3个红球,你去摸出1个,看看是什么颜色?

生:一定是红色的,因为没有其他颜色。

师: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如果全部是黄球,摸1个一定是黄球;如果全部放绿球,摸1个一定是绿球。

生:袋中只有一种颜色的球,摸出的球颜色是一定的。

师:哦!一定是,那是不是还有不一定是的呢?

生:有的,如果袋中放2个红球、1个绿球,那么摸出来的球就不好用“一定”来说了。

师: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小组按照这个提示合作一番,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生小组活动,进行摸球实验,30次为一组记录。

生:我们发现,红球出现的次数比绿球出现的次数要多一些。

……

师:哦!那再换一个例子试一试。

小组再进行摸球实验。

生:哪种颜色的球多,摸出来的那个颜色的球就会多一些。

……

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才会学得愉快,学得扎实,也记得牢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得像案例中的那样,多创造一些活动情境,多搭建一些合作的平台,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机会,调动他们的多重感官,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学习之中,从而在大量的实验现象中发现规律,提炼出知识。

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同一种球的实验,到两种球的实验等,能够让学习保持新鲜感,也让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也让学生在大量的操作体验中感悟到规律,学生会在各种信息交互中领悟到摸球事件的奥秘,知道“一定”“可能”的基本道理,也逐步明白可能性的大小与事物个数之间的必然联系,促使知识学习变得睿智,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益智。

三、创新课堂为情绪场

我们深知,任何一种学习都是伴随着不同的情感体验的,儿童的数学学习也不例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三和”式学习情境,引导孩子们去快乐探索,大胆猜想、质疑等,从而使课堂蜕变为对话场,实现学习有效分享,促进学习思维的碰撞,最终让数学学习步入到一种理性的状态 [3]。同时,也有助于和谐、和睦、和悦数学课堂的诞生,让孩子们的学习体验带有更多的欢乐情绪。

例如,在一年级“10的组成与分解”教学中,教师就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他们提供合作的平台,让他们在平等的对话中明白10的组成与10的分解,从而不断地收获学习成功的喜悦。

师:林老师为小方与小玲准备了10个小蛋糕。猜猜她们两人各自拿了多少个蛋糕?

生:一个人拿5个,谁也不比谁多,这样公平。

师:真了不起!公平的分法是一种很好的分法。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生:有啊!小方拿1个,剩下的9个全给小玲。

生:从画面中看小方个头大,说明她能吃,她应该拿9个,剩下的1个给小玲。

师:你真会观察!继续想下去。

生:小方8个,小玲2个。

师:为什么一个人8个,一个人2个?那小方8个,小玲1个不行吗?

生:当然不行的,一共是10个啊,要分完的。

师:有道理!我们不仅要分,还要保证10个都要分完。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一人4个,一人6个。

生:小方不要,小玲拿10个。

……

师:刚才大家的分析都很有意思。不过老师感觉,我们这样的分法是比较凌乱的,有没有一个好办法,不仅让我们看出分的結果,而且还非常清楚?

生:有的,就是把10按照顺序分一分,10可以分成10和0,9和1,8和2,7和3,6和4,5和5,两个小朋友的拿法都在这几种分法之中。

……

从案例教学中不难看出,要让课堂出彩,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参与学习,教师就得走下讲台,把课堂更多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由、平等的对话中获得信息分享,收到思维冲击,从而他们才会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出不同声音,从而让数学更具主动性,伴随着自我体验的无尽快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高远,把孩子的自然和谐成长看成第一要务,所以改变课堂现状,使其演变为信息场、体验场和情绪场,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多的表达机会,从而实现课堂学习的顺利推进,也让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在学习深入中不断壮大起来,成为终身学习的底蕴。

参考文献:

[1]  杨欢欢. 提供适切的学习材料,推动有效学习[J]. 数学教学通讯,2017(19).

[2]  朱燕红. 改变从问题出发——对数学学科课堂观察的几点思考[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7(06).

[3]  徐志锋. 把握数学本质 让思考改变课堂[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2).

猜你喜欢

信息交互实践体验情感态度
如何补齐当前爱国主义舆论引导中的短板
2016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简评
高中体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情感引领 让孩子“心花路放”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基于云追溯明晰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市场化认定
基于邮件系统的虚拟网络社会管理的研究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眼科医院手术信息交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