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分析*

2019-05-31练文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急诊科常规护理人员

练文娟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516000

急诊科是医院的基础性科室部门之一,收治的患者通常都是严重程度比较高、病情比较急的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比较高[1]。从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来看,似乎已经很难再满足急诊科实际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必须要有更为科学、更为完善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其中[2]。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的应用,符合了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开展要求,有利于急诊工作的快速、顺利进行,为患者的救治赢得时间,保证患者的安全[3]。本文选取我院急诊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40例患者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70例和试验组70例。常规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2.16±3.57)岁。试验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53.52±3.14)岁。两组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上述各项基本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方法:常规组根据急诊科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和要求展开护理管理工作,及时为疾病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2.2 试验组方法:试验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用于降低护理工作的压力和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治疗的效果。(1)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和改善。针对每个分诊区的实际情况,在醒目的位置张贴分诊流程图,使得患者能够快速地明白就诊的程序以及所需要前往的科室,减少理解误差的产生,提升就诊的效率。(2)加强对分诊人员的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分诊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使得分诊人员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意外和突发情况,提升诊治的有效性。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增强分诊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分诊人员的沟通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3)加强对分诊制度的制定。制定分诊岗位时,交由经验丰富且水平较高的护士进行分配,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分别用不同的标志物标识,并送至不同的分诊区域进行分诊,以此为后续的接诊提供便利,保证分诊的及时、准确,保证患者救治的安全。(4)加强对感染预防工作的管理。急诊患者通常都会携带传染性疾病,一旦感染预防工作不到位,将会引发院内感染发生。因此,在接诊时要佩戴好必要的装备,做好防护工作,进行必要的隔离。(5)加强监控工作和督导工作。全面地监督护理人员接诊和分诊工作的落实情况,以便更好地对实际情况加以掌握,对于存在不到位的地方进行督导,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改进。

1.3 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护理质量,分数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调查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分数≥90分、70~89分、<70分分别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对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5.46±3.12)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7.63±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64,P=0.000<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注:两组总满意度比较,χ2=4.080,P=0.043。

3 讨论

医院是由众多科室部门组成的医疗机构,急诊科便是其中之一。急诊科作为医院的常规性、基础性科室部门,承担着急性患者的救治重任,对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急诊科的工作比较复杂,这主要与其收治的患者特殊性有关。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情通常比较急,病情比较严重,对急诊工作的要求比较高。同时,急诊科的流量比较大,病情存在差异,再加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而少部分的护理人员在部分时段难以达到要求,进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出现,引发护患纠纷,降低了医院的声誉[5]。

原有的急诊分诊是要患者先到急诊收费处排队挂号再到分诊台预检分诊,常出现患者不知道自己需要挂什么科,完全依靠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收费人员决定给予挂什么科或由患者自己决定挂什么科,容易导致挂的号不对口,造成患者来回跑耽误就诊或抢救时间而且也容易造成非急诊患者挂了急诊号占用了宝贵的急诊资源。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是针对急诊科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是对传统急诊管理工作的优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重点在于分诊的安全性,通过对分诊工作的改进,使得分诊工作进行的更加顺畅,提升了分诊工作的便利性,安全性也随之得到提升,因而也更加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可[6]。本文结果显示,在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总满意度方面,试验组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是急诊科护理管理中较为理想的护理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急诊科常规护理人员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常规之外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