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ST+V对比S/T模式治疗COPD呼竭效果分析

2019-05-31秦铁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潮气量呼吸衰竭呼吸机

陈 勇 秦铁林

湖北省黄石市爱康医院呼吸内科 43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多种类型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病发主要以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为典型特征,病发会导致患者的肺功能严重降低,影响其身体健康,同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则可能使得患者出现酸中毒、体内酸碱失衡等现象,甚至在持续进展的情况下诱发肺性脑病,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故临床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1]。目前临床可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较多,本次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主要分析无创呼吸机ST+V模式、S/T模式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目的在于总结有效治疗经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关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且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同意接受本次治疗和观察;两组入选患者中均已经将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合并有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的患者、合并有其他肺部实质性病变的患者排除在外。对照组40例,女18例,男22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56.38±2.15)岁,接受治疗时4例患者为重度昏迷状态,13例为中度昏迷状态,23例为轻度昏睡状态。观察组40例,女17例,男23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6.94±2.09)岁,接受治疗时4例患者为重度昏迷状态,14例为中度昏迷状态,22例为轻度昏睡状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均相近(P>0.05),因此组间可做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选后均给予抗感染、吸氧、营养支持、祛痰、水电解质紊乱、支气管扩张等治疗;以上述常规治疗作为基础,分组对患者实施对应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S/T模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ST+V模式治疗[2]。对照组:经鼻罩或经面罩对患者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治疗时呼吸频率设定为12~18次/min,氧流量则为5~8L/min,其初始吸气压力为7~9cmH2O(1cmH2O=0.098kPa),在患者尚可耐受且无异常的情况下将其吸气压力逐渐增加为24cmH2O,其呼气压力则维持在3~5cmH2O,在此期间通气频率设置为3~5h/次,每天每位患者以通气2次为宜,连续实施7d的治疗作为1个疗程,共计治疗1个疗程。观察组:呼气压力、吸气压力、氧流量和呼吸频率的设置均同于对照组,治疗过程则需适时监测患者的潮气量,按照患者的潮气量对其吸气压和呼气压进行合理调整,从而保证患者治疗的舒适度,连续实施7d的治疗作为1个疗程,共计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经过治疗在24h内患者的意识清醒,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显著改善,且血气指标显著好转表示显效;经过治疗在48h内患者的意识清醒,临床咳嗽等症状以血气相关指标均有好转表示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意识未清醒,咳嗽等症状均无好转表示无效;其中有效率和显效率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此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pH值、PaCO2、PaO2、HR、RR等指标,并实施组间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相近,治疗后观察组显著改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降低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功能,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常规的治疗主要是对患者实施抗感染、祛痰、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虽然可使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但是难以帮助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现象得到缓解,因此整体治疗效果多数不佳[3]。无创呼吸机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S/T模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模式,可通过呼吸机的有效治疗将空气压进患者肺部,提高其肺泡通气量,持续通气过程中可经鼻子或经口排出肺泡内的二氧化碳,进而提高患者的动脉血压分析,帮助患者得到有效的恢复[4];无创呼吸机ST+V模式则在S/T模式治疗的基础上,可按照患者的潮气量对其呼气压和吸气压进行有效调整,进而使得各项呼气和吸气压力更加符合患者个人的实际情况,在此过程中提高了患者治疗的舒适度,可在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或不适感的同时,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5]。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相近,治疗后观察组显著改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体现了观察组治疗模式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ST+V模式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好于无创呼吸机S/T模式治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中。

猜你喜欢

潮气量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重症肺结核并呼吸衰竭的最佳机械通气策略分析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麻疹并肺炎呼吸衰竭56例分析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