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态反应皮肤病点刺试验护理干预分析

2019-05-31孔祥燕王欢欢岳培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变应原荨麻疹皮肤病

孔祥燕 王欢欢 岳培丽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1 变态反应室 2 VIP产科 3 特需内科 467000

变态反应皮肤病是由过敏引起的一系列变态反应的有炎症性状的皮肤病,也被称为过敏性的皮肤病[1]。其包括日常所说的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异位性皮炎和药疹等疾病,发病原理尚不完全清楚。变应原可能通过进食、注射、呼吸及直接接触皮肤黏膜等引起人体的过敏,从而使得炎症反应出现。变态反应与大多数皮肤病的发病有关,病情如果较轻只会影响健康,若病情严重可能会终生的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2]。点刺试验是临床上用来检测过敏原的常规方法[3]。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变态反应皮肤病点刺试验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荨麻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采用了点刺试验护理干预,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详细的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80例观察对象是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7.9±2.2)岁;病程1~120个月,平均病程(59.7±3.5)个月。对照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8.1±2.3)岁;病程2~120个月,平均病程(60.7±3.4)个月。所有患者均处于非急性的发作期内,均符合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没有全身的系统性疾病。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患病部位等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数据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荨麻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过敏原进行检测。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时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护理干预一共包括前、中、后三个阶段。在点刺试验前,要尽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检测环境,减少患者的恐惧与紧张,同时,尽力使被检测的患者保持安静,避免环境的嘈杂。与此同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并询问患者的病情及所使用药物情况,主要涵盖3种情况:(1)在点刺试验的前3d内没有服用过抗组胺药;(2)在点刺试验的前1d内没有服用过激素类药物;(3)是在点刺试验的前1d内,是否在即将接受点刺试验的胳膊上涂抹可的松软膏。如果出现了以上3种情况中的1种,则不能进行点刺试验。此外,由于一些患者的心理素质不好,无法配合点刺试验,可以口头安抚病患情绪,消除其紧张感。在点刺试验中,要求病患的手臂放松,水平地放置于桌面上,避开皮肤上已经出现荨麻疹的位置。在使用酒精进行消毒前,确认患者是否会出现酒精过敏的症状。在酒精消毒并挥发后,在手掌处的皮肤上滴上待测的8种变态反应的刺激液,每种待测液的间隔保证在3~5cm。在刺激液滴好后,点刺试验开始。尽量引导病患去注意其他东西,避免一直集中在刺激液上。在点刺试验后,患者留在观察室内接受医护人员的观察。在15min后,登记点刺试验的结果,观察中应密切注意病患全身与局部的变化。点刺试验30min后,如果结果还是阴性,告知患者回家观察,并将观察的方法与内容告知患者。如在每日生活中,确保家庭的防御措施,及时对居住环境进行清洁,每天开窗保持空气的湿润度与流通。

1.3 观察指标 恐惧程度的判定:一级表明病患在接受点刺试验时根本不害怕或轻微害怕,没有或轻度的不适感,并不回避试验;二级表明病患在接受点刺试验时害怕并且有回避试验的倾向;三级表明病患在接受点刺试验时极为恐惧害怕,尽可能的回避试验,需要护士的帮助才能完成点刺试验。总恐惧率=二级恐惧率+三级恐惧率。依从性的判定:良好:表明病患在接受点刺试验时主动配合;一般:表明病患在接受点刺试验时基本配合;差:表明病患在接受点刺试验时不配合或是在医护人员的劝说下配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选择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荨麻疹患者吸入性、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结果的比较 两组荨麻疹患者在吸入性、食入性变应原检测后,两组操作方法均能检出同样的变应原,其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荨麻疹患者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结果的比较[n(%)]

表2 两组荨麻疹患者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结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恐惧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恐惧情况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恐惧情况的比较[n(%)]

注:两组总恐惧率比较,χ2=5.012 5,P=0.025 2。

2.3 两组患者点刺试验时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点刺试验时依从性强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讨论

变态反应皮肤病有着发病率高、易反复、发病范围广这些特点。虽然一些过敏性疾病可以检测过敏原,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的疾病找不到病因,因此在治疗上也没有特殊方法,临床大多依靠抗组胺药物来治疗,对于难治且易反复发作的病情,只能依靠激素来进行治疗,由此也引发了并发症的出现[4]。在临床实践中,皮肤点刺法是检测过敏原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因为它的一个优势是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故容易被患者接受。然而,相当多的患者往往会有严重的后果出现,因为病患不了解预防措施与检测过程。故此,在点刺试验的过程中增加护理干预是必要的[5]。清新安静的环境能帮助患者消除紧张不安情绪,减缓心理应激,减少变态反应皮肤病的发作。对鸡蛋、牛奶及鱼虾等食物过敏者要注意避免接触,可使用别的食物取而代之,此外对尘螨、花粉、蟑螂等过敏者,床单要每周用热水洗涤,采用烘干器烘干或在太阳下暴晒,要及时使用喷雾杀虫剂进行杀虫、清洁家庭卫生。因此增加护理干预,加强健康管理,保持患者室内安静、减少过敏原接触会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6]。

表4 两组患者点刺试验时依从性的比较[n(%)]

注:两组总依从性比较,χ2=4.028 3,P=0.026 3。

本文中,对变态反应皮肤病点刺试验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采取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的荨麻疹患者在吸入性、食入性变应原检测后,患者均检出同样的变应原,其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护理干预后的患者恐惧情况相比常规护理者明显减少,点刺试验时依从性也强于常规护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变态反应皮肤病点刺试验中,能够减少患者的紧张感并提高其依从性,以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变应原荨麻疹皮肤病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防治皮肤病 对症食药膳
武汉地区54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谱检测结果分析*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性IgE变应原引起的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变应原分布特征研究*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