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以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为例

2019-05-20汤叶飞

职业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学徒现代学徒制

汤叶飞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浙江 湖州 313000)

0 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徒的培养目标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政府、企业、学校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在突破以往学校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职教育人新模式。2014年3月31日,“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方案研讨会”在太湖之滨湖州举行,对湖州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具有建设性指导意义。在全国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契机下,湖州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现代学徒制“334”湖州模式。中职课程体系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中职学生素质提升、实习生就业、员工终身发展的有力保障。根据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两年来精心试点湖州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得出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相对匮乏,较大地阻碍了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人才培养。所以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建立新的中职课程体系迫在眉睫。如图1所示,课程是衔接学生发展的重要纽带。

图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简图

1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有如此良好的社会贡献力,离不开对于课程体系建设的逐层推进。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同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目前,湖州市“334”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初步打开了职业学校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通道。现代学徒制的实质是校企共同育人,那么校企共商的课程体系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1.1 高等院校参与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组织编写工作大多来自于高等院校,笔者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一线教师常常会发现拿到的教科书是由某某高等院校的教授所编写并且也是十一五规划教材。我经常在执教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也经常和一些老教师讨论此类方面关于教材的问题。高等院校的老师是培养学术性人才的重要支撑力量,更是科学研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及其精准,但是,高等学校编写的课程、教材更加适合有主动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信息采集能力等具备良好学习条件的优秀大学生。当这些教材到我们手上时,作为教材的实施者的教师顿时觉得难以实施教学环节,难以把握教学重难点,可想而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该会出现什么样的上课现象。不是教材本身的原因,而是我们的授课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性质是为了培养社会技能型人才和具备适应企业技术革新和转型后的学习技能的毕业生,而不是培养学术性人才和科研骨干。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材开发建设要紧紧围绕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性质来展开和规划。尽管很多高等院校的老师在编写过程中根据教参已经对知识点难度降低并加入了趣味性较强的情景导入,但是课程体系的建立中还是无法摆脱传统的不再适用的教学思想,给中等职业学校开发课程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因为市场需要的是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所以市场对于人才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如图2所示。

图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建设

1.2 中职课程改革推进课程建设的“前因后果”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职业教育经历了发展、繁荣、调整、再发展的过程,一直都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一直都在寻求适合社会与市场的道路。国务院组织召开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明确提出了未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这一思路确立了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从那时起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被推上历史舞台,全国各省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思考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开发适合中职生的课程内容。经过几年的实践,课程改革在各中职学校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操作技能水平也明显有了提高,就业形势良好。浙江省从2007年6月8日开始启动专业课程改革研究。经过了大规模对企业经理、技术主管、工程师、高级技师和职高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个人访谈等方式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成立了由行业专业、中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浙江省课改的基本思路,最终形成改革模式,即:公共课+核心课程+教学项目。2008年下半年浙江省启动了四大专业的教材编写,专业涉及数控、服装、汽修和旅游。经过今年课改工作的扎实推进,“项目教学”开始走上了中职各大专业的实训课堂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实效。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作为首批课改学校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潮流。学校骨干教师参与浙江省课程编写工作,取得了很多课改成果,如:《机械制图》、《数控加工机械基础》、《零件测量与控制技术》等机械专业核心课程。我们学校机电部的学生都在平时上课时使用着这些课改教材,但是最终的问题还是明显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实习时有很多东西都不会。经过湖州市重点项目之一的“现代学徒制度”进程的逐步推进,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已经和双力集团、大东吴汽车电机、浙北大酒店等多家湖州知名企业达成校企共同育人的良好环境。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方向开始真正取得效果。课改的特色体现在极大地改善了以往中职学校上课的形势,即打破了课堂常规模式,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很多课程都采取了“项目教学法”,很多章节都具有“情景导入”过程。课改真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但是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标准不尽相同,它是必须让学徒们懂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固有知识的套用。从学校招生就业处和企业的反映得知,我校的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生活能力较强,但是缺乏必备的岗位操作能力,所以在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将校企合作因素考虑在内是迫在眉睫的。

2 校企会商的课程建设

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强调要加大企业参与度,企业的优秀技术骨干担任学徒们的师傅。在整个学徒轮岗实训过程中,师傅和徒弟拜师学艺期间师傅会帮助徒弟解决非常多的技术疑难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是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真正的意义所在。那如何把这些宝贵的财富积累起来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受益呢?答案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校企会商课程建设的平台来推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课程体系的建设。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2.1 依托专业教师下企业获取第一手资料

湖州市现代学徒制“334”育人模式中,打造良好的学徒制带队教师也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所以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招生就业处都是遣派专业教师跟随学徒们深入对接企业进行跟踪指导和自我锻炼成长。在这次大东吴电机公司学徒制班中,笔者作为学校带队教师,曾多次进入车间观察学徒们的工作环境和操作工位,也曾深入CAXA设计中心跟学徒们学习设计。经过半年多时间,笔者发现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知识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专业教师下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教师可以根据学徒在具体岗位上实训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记录,回头和企业的技术员进行会商。在湖州大东吴汽车电机,笔者还深刻地学习到了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该公司每周一下午5点钟都会召开所有学徒制成员及相应师傅的交流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学徒们都会对这一周出现的问题和难题进行梳理、总结,在会上跟所有的师傅交流。这个时候是最容易发现问题的时候,更是总结知识的时候。专业教师应对每个岗位都进行分析,总结该岗位的操作、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带着这些知识回到学校查阅目前安排的课程中有哪些课程涉及到这些知识。

2.2 建立学徒定期回校交流平台

定期召开学徒回校交流是建立在现代学徒制四种身份转变的基础上深化实施的。四种身份即“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但是归根结底身份的转变过程也是技术能力不断增长与被企业认可的过程。目前,在实施学徒制育人模式中,学徒们很少回校进行交流。技术和思想的提高都无法让学校马上获悉。这时学校应该有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让他们来发挥才能,比方说建立学徒制经验大讲堂。给我们的准实习生进行互动交流,传授经验。专业部可以将学校目前开设的专业课内容和学徒们进行探讨,师生共同总结出适合学徒制更好开展急需的岗位课程。下面的例子发生在湖州大东吴汽车电机学徒制班里面。

大东吴汽车电机公司学徒实习案例

卢佳伟系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机电部电子电工11班实习生,在大东吴汽车电机公司实习期间,轮岗的岗位是冲线机操作。该设备的操作过程是将需要冲裁成型的电机线放在冲线机刃口上冲压,但是冲压要得以实现必须由操作者踩动设备下面的按钮才可。但是卢佳伟同学在操作的时候由于自己操作不当导致左手小指骨折,操作不当的原因是用手去取还未成型的线就踩下设备启动按钮。这些企业操作事故都不是意外,都是自己不懂得该设备的操作规划而造成的。如果实习生在校期间就懂得设备操作规范和重点注意事项,并结合企业实际事例作为辅助教材,笔者认为该意外是可以避免到最小伤害程度的。

3 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目标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深入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多年来经历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校企共建机电产学研基地三个阶段。正确之路发展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湖州的制造业、现代餐饮、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人才供给贡献,一大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活跃在湖州各大企业中,这些都是我们学校立校之本的重要保障。但是校企合作更应得到深化发展。目前,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正在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为主导的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4月25日在学校3号会议室召开了由校长主讲的现代学徒制课题、论文研讨会。参与会议的有学校分管学徒制副校长、招生就业处、各大专业部主任、教研组长和各个联系企业的一线带队教师,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会议内容重点布置、研讨了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必要性。

3.1 学徒制框架下的学时重组

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变成固有模式发展,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每年都会迎来全国各大职业学校的参观,学校文化、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应该说已经引领浙江、辐射全国。同样,我们学校很多优秀教师都会走出校园去全国各大优秀职业学校学习取经,懂得互赢发展、懂得不进则退。这是一条非常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职业教育课程学时的构建只要在不随意改变中职教育国家规定的学制三年的前提下,内部的学时分配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创新机制,进行阶段学时重建,其中包括课程结构的重组、专业理论课程与技能实训课程。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行“2.5+0.5+0.5”三段式育人。“2”:前两学年,学校进行文化课程、专业课程、专业课教学,训练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践行6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第二年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见习,节假日和寒暑假进入企业进行对口岗位的勤工俭学。“0.5”:实习前半年,学生到企业当学徒,在岗位师傅的带领下进行3—5个岗位技能轮训,实施企业化班组管理,一个师傅带五个左右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有技能,学习并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跟踪指导。“0.5”:实习后半年,学徒进行企业定岗实习,企业根据学徒岗位轮训情况和技能特长安排实习岗位。目前,重点研究如何更加适合于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学时方案是我校重点探索的内容之一,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专业部已经紧锣密鼓地布置实施方案,在本学期实施的新生“特色班”的组建,都是课程学习创新机制的有效体现。

3.2 三方融通的课程建设

学校已经拟定由学校、企业(行业)、政府三方高度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与学生技能学习评价体系。学校也专门组织专题课题组形成现代学徒制课题攻坚力量团队,其中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研究——“三方融通”的专业课程与教材开发是由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牵头,由机电专业学部重点实施的主要课题之一,初步已经探索出训教内容的开发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校企双方应以企业岗位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思考需求为依据,在兼顾学徒个人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从职业工作岗位任务分析入手,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开发适应岗位育人需求的专业教学内容;按照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工作岗位任务相一致的原则,根据理论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构建岗位与工作过程相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学徒工学交替、岗位成长的需求。此次课题的研究对现代学徒制课程开发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4 结语

总之,现代学徒制湖州“334”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实践证明的正确的发展模式。专业性质、企业需求、专业发展是选择实现方式与途径的依据。在研究现代学徒制湖州模式的前提下,浙江信息工程学校考虑当地产业结构、专业性质、准确把握校企合作的核心点;努力争取湖州市教育局政府政策支持;友情联系湖州各大知名企业;积极扎实推进校企深入合作解决了“企业冷,学校热”的局面;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将职业教育的根本植入企业中去。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攻坚是现代学徒制深化、升华发展的有力支撑力量,这样才能推进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学徒现代学徒制
魔术师的学徒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践中信号处理系统的应用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实践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