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份排列视角下大学生身份认同实证研究

2019-05-15刘俊俊周刚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身份认同

刘俊俊 周刚

【摘要】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对所属群体的确认,中国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受到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大学生的身份排列直观体现出不同文化对其影响。了解大学生认同现状,对学校的相关课程安排引入中国传统认知身份以及批判性导入现代化身份认知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身份认同;身份排序;现代身份

【作者简介】刘俊俊,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周刚,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导师。

一、引言

进入新时代,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全球化也在以惊人的力量的影响着中西方人们的生活,而西方文化更是以一种强势的态度渗透进中国的日常生活。学生是接触和掌握外来文化并被其影响较深的群体。当个人所接触或者认同的文化发生变化时,个人的价值观、认知、情感、行为也会潜移默化被影响,即个人的身份认同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有学者认为中国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危机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化发展进程带来的影响之一。

二、身份认同研究

Mc Call和Simmons(1966)首先注意到个人角色的阶级性。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许多的角色身份认同对应着个人所处的社会状态。顾力行(2005)在Simmons的理论基础上重新建立了完整的身份认同范例。张书田(2005),将中国的整体性哲学融入进国际身份认同研究形成了更加可靠的整体身份排列理论。整体身份排列确定了个人身份认同具有多面性及多样性。

李晓燕(2011)对英语专业的跨文化身份进行研究,从文化价值取向角度,通过身份序列为基础的研究。金小龙(2014)分析大学生的认同现状,其结果表明总体上传统的身份认同仍处于学生认同的核心位置。

那么当代大学生的身份认同现状是怎样的呢?是否又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是,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呢?大学生的身份认同问题是一个复杂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实证研究来分析以上部分问题。

三、实证研究

1.研究问题。

(1)大学生的身份认同现状是什么怎样的?是否发生改变?

(2)大学生的身份认同程度是否受到专业的影响?如果是,具体表现如何?

2.受试。参加本次受试的是120名理工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受试年级为大一至大四本科生,其中大一65人,大二29人,大三13人,大四13人。就文理科专业而言,理科生92人,文科生28人。此外,我们在问卷最后让受试者设计主观问题,哪个身份对受试者最重要,及为什么?

3.研究工具。本研究所用的工具是调查问卷,并且整个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受试者背景信息。第二部分考察身份认同排列顺序。采用的是顾力行和张书田(2008)基于整体身份排列理论提出的38个身份条目,受试者需从38个条目中选取10项本人认为对其重要或对其影响较大的身份。问卷第三部分为主观回答。

4.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受试者需在15分钟内完成问卷。经核查,排除2份无效问卷, 120份問卷为有效。然后对问卷进行反向赋值,即,将最重要的第一个身份赋值为10,以此类推,第十重要的赋值为1。将赋值后数据输入SPSS,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加权平均数和标准偏差统计。

四、结果与讨论

将问卷数据输入系统后,平均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标准差保留三位小数。

结果1:平均数排列:家庭角色8.27、道德品质4.89、国籍3.83、能力3.45、理性3.02、教育程度2.93、兄弟姐妹2.62、理想2.29、性格2.25、性别1.88。

频率:家庭角色94、兄弟姐妹42、国籍39、道德品质34、教育程度18、理性16、性别15、民族15、能力15、性格13。

标准差:区域位置0.848、宗教1.006、城乡情节1.205、政治团体1.560、兄弟姐妹1.767、家庭角色1.796、民族1.954、名字2.011、无神论2.037、婚姻状态2.052。

1.大学生身份排列现状。根据结果1可知,家庭角色的身份认同以8.27的加权平均仍然居于身份排序的首位,道德品质,国籍,能力,理性,等依次位于序列二至十的位置。和金小龙(2014)研究相比,国籍,理性,性别上升到大学生身份排列的前十位,国籍和理性更是分别位于第三和第五的序列。

结果2:理科平均数排列:家庭角色8.23、道德品质5.04、理性4.04、能力3.23、国籍3.20、兄弟姐妹3.12、理想2.98、教育程度2.93、成就2.17、性格2.15。

文科:家庭角色8.46、道德品质5.23、能力3.12、兄弟姐妹2.87、教育程度2.75、国籍2.33、理性2.21、个人独一性2.02、性别1.89、名字1.75。

2.专业对身份认同影响。结果2数据表明,总体排序虽然家庭角色和道德品质占据第一第二的序位,但存在一定差异。理科生的能力和理性身份对个人较重要,道德品质,受教育程度,成就,性格四个混合身份分别位于理科生身份排序的二,八,九,十。对文科生而言,家庭角色,兄弟姐妹,国籍占据个人身份的主导位置,能力,理性,个人独一性等现代化身份在个人身份排列前十位当中所占比重较大,这与李的研究结果相近。

3.讨论。大学生的身份认同整体排列中,传统身份认同仍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的个人身份认同紧随其后,混合型的身份认同排序与以往研究相比有所下降。家庭角色,道德品质和理性三种身份位于整体排列的前三位。在主观回答部分,将家庭角色排列为第一序位的受试者认为:家庭角色是人一出生起就被赋予的身份是家庭角色让人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安全感。家庭角色身份在多数受试者看来,是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础的身份,因此最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国籍身份排序有极大的提高,所有选择该身份为首位的受试者认为这三个字给了自己自豪感和归属感,这一身份至关重要。作为混合型身份的代表,道德品质位于身份排序总体第二的位置,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则。理性这一身份的序位有很大的提高,受试者表示理性使人区别与动物,逻辑让人做出正确的决定,理解生活的意义。

五、结论

大学生的身份认同排行传统身份认同仍处于主导位置,从整体情况来看,现代化的个人主义身份认同排序高于传统与现代混合的身份认同,大学生的整体身份认同情况对现代身份的认同程度相对提高,文化身份认同的模糊性降低。从所学专业来看,理科生对于传统身份和混合型身份认同较高,而文科生受传统和现代的身份影响较大,因此学生所学不同专业之间的身份排行存在一定差异。大学在文化课程设置上可适当的增加对理工科学生的国外文化教育,而针对文科生则要加强其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在文化引进课堂的过程中,要注意批判性的比较,这样才会避免学生出现文化及身份认同的危机。本次研究自身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对象样本的容量不够大;在研究方法上,只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客观排序与主观回答问题,可适当增加其他研究方法;部分研究结论与以往学者存在不同之处,将促使人们进一步进行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4,2, 30.

[2]李晓燕.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身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3]Kulich, S. J. Getting the Big Picture on Chinese Values: Developing Approaches to Study the Shifting Core of Chinese Culture [J].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XVII,2008(2):15-30.

[4]金小龙.基于身份排列的中国大学生身份认同调查[D].湖北工业大学,2014.

[5]Kim, L. S. Multiple Identities in a Multicultural World: A Malaysia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Language, Identity, and Education, 2003(3).

猜你喜欢

身份认同
无间地狱中的“泣儿”
试论中美体育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英语专业定向生交友圈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