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浅析

2019-05-13李清敏

法制博览 2019年3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贫困生发展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增速的放缓,就业压力的加大,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日渐复杂,如何在新时代真正探究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是本文撰写的初衷,帮助大学生全面“脱贫”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心理问题;贫困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8-0275-02

作者简介:李清敏(1986-),四川内江人,毕业于内江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任职于内江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对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国内高校不断发展建设并迅速扩招,使大量的青年走入高校成为可能,根据对高校学生来源的分析发现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2018年2月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753.6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8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30.03%,高校贫困生的数量日渐增多,已经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而贫困生进入校园要为自己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担忧,如何处理勤工俭学和学业之间的矛盾给贫困生带来了极大负担,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更是一个特殊群体,与本科院校相比,他们更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在面对高职院校的录取时,内心充斥着成功与失败、希望和失望、焦虑与抑郁的复杂心态。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高校贫困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又影响着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因此探索贫困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及现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必须承担的责任。

一、高校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与普通学生相比,高校贫困生在经济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受到不同程度上的生活压力,长期的积压容易让贫困大学生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放任不管就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精神贫困”等问题不容忽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问题的出现是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转眼我国已经改革开放40年了,我们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为国家的富强提供了根本保障,但同时我国的社会环境也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许多人的攀比心理日长,对于大学生而言,贫困往往是大学生的难言之隐,使得贫困生心理自卑,甚至出现不平衡的心理。这些年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国家分配变为自主择业,而高校贫困生往往家庭环境较差,无法依靠父母或亲属,更没有就业方面的资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自身的言谈举止缺乏自信,甚至担心未来无法自主就业,一旦遇到挫折便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对未来感到悲观、绝望,出现焦急抑郁的心理。由于我国地位位置和历史遗留问题,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现象普遍,造成城市与农村发展出现较大差距,刚刚走入大城市的大学生往往无法适应城市、学校的节奏,自身在学习、生活上的阅历无法与城市孩子相比,长期处于偏远贫困地区的贫困生对于城市的生活是不敢想象的,心理落差不断加大。贫困生对信息化时代、高科技产品、电脑技术较为陌生,在心理、行为方面更加自卑羞愧。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高校贫困生与普通学生相比最明显的就在于经济方面存在困难,经济困难导致个人消费愿望不高,经济能力不足,是贫困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许多贫困生家庭无法负担自身的学费,需要贫困生自己承担,这就加剧了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困难指数,有的贫困生因为生活费紧缺还会造成营养不良、身体素质不高,这些问题一旦被发展使得许多贫困生在同学面前不好意思、抬不起头,一些高校的贫困生基本不参加班级、宿舍聚餐,找许多理由搪塞自己不去,还会被同学误解为不合群,有的学生每天以馒头作为自己的主食,长期的营养不足会造成贫困生在体能测试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有一些贫困生对奢侈品有着莫名的爱好,但是在现实中却不能得到满足,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自私自利、无法体谅别人、爱慕虚荣,追求最好的服饰和电子产品。近年来高校调查数据顯示,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普遍落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经济条件不佳无法进行课外辅导,英语学习普遍较差,发音不准,总是认为自己被嘲笑没有面子,极力掩饰自己脆弱的自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心理疏导带来了难度。

(三)学校、家庭因素一个人心理问题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亦然。我国的应试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孩子们从小就被各种排名被动的分类,被老师人为的分成三六九等,年年考、月月考、周周考,让学生应接不暇,一些贫困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基础不好,进入高中后往往排名靠后,成绩差,不被老师关注,再加上繁重的学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压力。即使有些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成绩较好,但是进入高校后,综合实力仍然落后于普通学生。贫困生多生于贫困家庭,父母不但经济条件不好,而且多忙于生计,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再加上有些父母自己本身就素质不高,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往往依靠暴力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还有部分高校贫困生进入高校往往背负着家人的使命和希望,贫困生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多样,自己有着学习好的迫切愿望,自己给自己加压努力学习,但是高校是衡量综合能力、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地方,贫困生单方面的学习并不一定可以获得最后的成功,努力而不得,就业压力大,这都让贫困生越发焦虑,严重的还会萌发轻生的想法。

(四)面子因素由于高校贫困生自身经济较差的特殊性往往造成他们更爱“面子”,甚至拒绝国家、学校的经济资助。一些学生即使经济状况不好但从不向任何人提起,自尊心很强,不愿意被同学看不起,不愿意申请任何的助学金,他们希望学校保护他们的隐私,不想自己被另类对待,他们更愿意通过学习获得国家奖学金、兼职来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贫困生既要来回拼搏赚钱,又要学习,诸多苦恼没有人理解,长期以往造成心理压力过大。高校针对贫困学生的申请,往往采用粘贴公布的方式,把贫困生的名字公布与众。高校是出于公开、公正的目的进行审核,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使贫困生认为是一种耻辱,“面子”问题最终让自己放弃了申请的机会,这种不恰当的扶贫方式非但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反而丧失贫困补助的初衷,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应对举措

(一)打造社会、学校、家庭三级联动机制,解决高校贫困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数贫困生的内心往往是自卑的,他们处于各类社会资源的劣势地位,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解决他们的问题。团结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关注贫困生这一问题。尊重贫困生这一群体,多方筹措资金,为贫困生的学习提供物质保障。改变歧视贫困生的观念,鼓励更多的贫困生进行锻炼。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优势,给与贫困提供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让贫困生在更多的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感悟人生。让贫困生与社会充分的接触,走入社会,进入企业,亲自体会社会百态,明白社会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自己在一些方面的不足,不断积累自己的人脉,形成正确的发展路径。父母要抽出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建立和谐家园,保持夫妻和睦,让孩子有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在充满关爱中健康成长。

(二)多渠道保证高校贫困生成长成才进一步完善国家各级贫困生政策,转变以往的资助手段,从心理方面、能力方面资助贫困生,建立相关的办公场所和能力培养机构,对贫困生的学习、生活进行专项扶持,使其彻底摆脱“贫困”。还要从贫困生就业出发,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牵头对贫困生进行个体辅导,对贫困生的心理进行测评和帮扶,让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并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大学改善人际交往障碍,摒弃自卑心理。鉴于贫困生与普通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差异,要正确引导普通学生正确认知自己,关注同学的情况,贫困生要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强化团体辅导,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放弃思想包袱,融入其中,接納彼此,敢于分享自己的情绪,真正去体会别人的不易与困难,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推荐和印发相关心理知识书籍、手册,让大学生自己尝试利用书中方法消除自卑心理,树立信心,提高择业能力,让贫困生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完善相关体系,保证资助工作顺利推进当前高校的助学金资助制度往往是依靠班级成立的评审小组进行,由参评人员提供个人材料审核,再由班委及宿舍长参与集中讨论,确立贫困级别,最后由辅导员确认,由于学生之间彼此了解,这样的评比制度很好的保证了评比结果的公平性,但是在评比过程许多学生接触材料,贫困生的相关资料和隐私容易泄露,并不有利于评比制度的长期执行。因此,在评比之前对学生评审小组进行统一培训,明确保护所有学生隐私,不得泄露和私下讨论,保证贫困生真正有尊严的享受国家资助。同时严厉制止班级集体讨论平分助学金的事件,辅导员要加大对资助体系的监管力度,让资助金真正发放给真正有需要的贫困生。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要想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关注贫困生的真实现状,既要注重经济帮扶又要关注思想、学习和心理帮扶,让贫困生像普通大学生一样,积极锻炼自我,认真学习成长,成为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周敏.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

[2]董晓绒.社会工作:破解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新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78-81.

[3][奥]阿德勒,著,徐珊,译.自卑与超越[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贫困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