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文学在初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5-13王欣史默琳

北方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家教材

王欣 史默琳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篇目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共6册,每册6个单元,一共36个主题,共144课,其中外国文学作品共28篇,占全册的19.4%。相较于冀教版的17.5%的比例有所上升,也说明了教材编排上越来越重视外国文学作品所发挥的作用。就选文分布的篇目而言,七年级上册外国文学作品较多,分布较均匀,八年级分布相对较少。在作者方面,英美法三国地域分布较多,分别为6篇,8篇,8篇,其他还有前苏联,德国以及印度作家,也包括丹麦,奥地利等欧洲作家作品。就文学体裁而言,小说居多,七年级辅助以散文诗以及人物传记。八年级加入了一部分的科学小品文,九年级辅助以戏剧。从文章内容而言,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涉猎的内容相对比较广泛。

二、相关篇目使用比较文学方法教学实例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按文章体裁来分类,我们可以将不同国别、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对比分析来教学,比如散文诗、诗歌类的作品,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印度作家泰戈尔的《金色花》,同《散文诗二首》中的另一首冰心的《荷叶·母亲》相比较,冰心的创作受到泰戈尔的影响,风格形似,两篇文章从情节、语言、情感上进行比对。后面九年级上册教材中还有《泰戈尔诗选》的介绍,比较《泰戈尔诗选》中的相关篇目,比较它们的不同。七年级下册教材中俄国作家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它是普希金脍炙人口、流传最广的一首诗。诗人在流放期间还创作了许多诗歌,《致凯恩》是一首爱情诗,对比两首诗体验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从中了解普希金诗歌创作的风格。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美国作家费罗斯特《未选择的路》,两条路怎么去选择,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就有这样的命题,赫拉克拉斯在选择人生之路时,一条是享乐女生给她指的康庄大道,一条是美惠女神指出的崎岖小道,赫拉克拉斯坚定的选择了崎岖小道,因为他要为人类排除苦难,成为人人敬仰的英雄,但是困难重重,面临艰难险阻。九年级上册教材中英国作家华兹华斯《致云雀》,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他不仅诗歌创作丰富,文学理论也非常突出,他的《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作,在诗集的序言中他提出了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点。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散文类作品有5篇。包括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可同俄国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比较,体会两篇文章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精神的力量,身残志坚的作家们对生命的坚持,对生活的勇气。八年级上册教材中英国作家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英国20世纪作家罗素有句名言,“高尚的生活是受爱的激励并且由知识引导的生活。”体验罗素的人生观、价值观。同现代人的思想相结合,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美国生物学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是一篇知识性散文,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科普读物中的知识,对比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中的小燕子的形象,它为了帮助王子完成愿望,错过了迁徙的机会,还可以联系实际克罗地亚有一只名叫“大K”的雄性白鹳,都会准时从南非越冬地返回,飞行8000多公里,出现在克罗地亚一个小镇的屋顶上,和它的残疾妻子团聚,16年从未失约。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登勃朗峰》,马克·吐温的小说如《竞选州长》、《百万英镑》以幽默讽刺见长,他的创作最为著名的是儿童文学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利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在后期马克·吐温有大量游记,这篇是马克·吐温在游览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勃朗峰后所创作,作品清晰明快,作品可与他前期、中期作品相比较。九年级下册教材中英国作家培根《谈读书》对比《谈读书》中的名言,来认识读书的观点。

小说类作品是初中教材中很重要的部分。涉及的都是不同时期经典作家的代表作品,既有浓浓的爱国情感的教育,又有坚强品质的歌颂,还有优秀短篇小说家的上乘之作,经典长篇小说的精彩节选。

比如七年级下册教材中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作品的背景是普法战争,对于法国而言是一场耻辱的战争,同样背景创作的还有莫泊桑的《羊脂球》,《羊脂球》被称为“完美无瑕的艺术品”,是描写普法战争的艺术品。两部作品可以看出各个阶层的法国民众在面对战争时的态度和人心,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人心的复杂。八年级下册教材中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是20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与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相比较,体会两者的區别。九年级上册教材中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的作品以短篇小说见长,风格突出,以描写普法战争为主,《我的叔叔于勒》也可以和《羊脂球》进行比较,从人物刻画、情节线索等角度对比。九年级下册教材中俄国作家契诃夫《变色龙》,契诃夫是写小人物的集大成者,《变色龙》写尽了警察的趋炎附势、现实的世态炎凉,他的作品《小公务员之死》也描写的是小人物的可怜处境,等级身份心态不对等的作品,两者进行比较。九年级下册教材中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它是18世纪英国小说的代表作,批判意味很强,且用了夸张、变形等描写手法,可以和同时代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作比较,创作目的、人物塑造等方面。后面还有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它可以同一些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品进行比较,比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玩偶之家》中的娜拉。

科普类作品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比较突出的一类,一共有5篇作品。其中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奥地利作家康拉德·劳伦兹《动物笑谈》,教学中对比中古文学法国民间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作品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它和狮王、狼、熊、鸡、兔等动物们的有趣故事。作品中列那是一个以智慧和机智作为主要生存手段的新形象,也是12世纪欧洲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象征。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法国作家法布尔《蝉》,可以找《昆虫记》中记叙蝉的科普读物进行讲解,还可以补充法布尔的其他描写动物的篇目,还可以加入科普的绘本《疯狂校车系列》。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美国作家阿西莫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了解科普读物中相关的恐龙知识,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紧接着的德国物理学家克劳斯·冯克利青《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通过做实验理解物理知识。

初中教材中童话和寓言作品相对小学教材较少,共有3篇。因为小学教材中大多收录过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所以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只有一篇《皇帝的新装》,在教学中可以对比安徒生的其他几部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体现他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现实意义。紧接着有古希腊作家伊索的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公元前6世纪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不可低估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篇目精悍短小,寓意深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的主人公赫尔墨斯是神使,在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关于他的神话也很多,比如赫尔墨斯偷了阿波罗的神牛等。形象上可以作比较。提出问题:为什么伊索笔下赫尔墨斯会变得高傲、自大?

传记类作品是我们了解伟大人物的捷径,初中学生的知识面需要不断增加,学习传记类作品可以开拓视野、增强学习兴趣。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伟大的悲剧》节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书中还有不少精彩的传记作品,比如《滑铁卢的一分钟》《黄金国的发现》《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等。除了这篇以外,八年级上册教材中还有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介绍作家茨威格是著名的中短篇小说家,他除了写小说外,还喜欢写传记,《列夫·托尔斯泰》是其中的一部,另外,他还写了一首缅怀托尔斯泰的散文《世界上最美的坟墓》比较两部作品,体验其中的感情,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他体裁的作品如书信、议论文、戏剧、音乐剧。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有法国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勒特上尉的信》,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作品体现雨果深深的人道主义思想,从其他作品中体验雨果的这种先进的宝贵的人道主义思想。九年级上册教材中古希腊作家柏拉图的议论文《人应当坚持正义》,同古希腊同时代的先贤的观点进行比较,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也对“人”提出了观点,还有“斯芬克斯之谜”中的关于人的谜语,也是对人的理解,从中国古代文字构字的意义上也能对“人”进行理解。九年级下册教材中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它是莎士比亚代表的喜剧作品,里面成功刻画了吝啬鬼犹太人夏洛克的形象,还有一个女性鲍西娅形象光彩,对比其他三个吝啬鬼的形象,如巴尔扎克《欧也妮与葛朗台》中的葛朗台等。还有一部音乐剧美国作家厄內斯特·勒曼《音乐之声》,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同名电影《音乐之声》比较电影作品和文学作品的不同。

部编版教材是以单元主题作为课文编排的主线的,其中外国文作品被分类到所属的主题下,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但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以致对外国文学作品理解停留于理解主旨,对于人物语言以及情节等细节描写理解不到位。课题组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比较文学编排外国文学作品,使其和国内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学习中外文学的异同,感受外国文学家不同于国内作家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叙事技巧。还有要体会不同作品比较的意义,比较分析作品时要细致、客观、深入浅出,切忌生搬硬套、无事生非、顾此失彼,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体会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艺术美。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向学生渗透比较文学的观点,引导学生比较思考,感受价值观的不同,看出中外的文化差异,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作家教材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阿来对外国文学的择取与接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模糊处理
新媒体语境下外国文学经典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