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进程中辅导员工作分析

2019-05-13刘园园

北方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网络化思政教育

刘园园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都是重点话题,由于高校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学生群体较为零散,因此在展开思政教育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并且教育效果不能够得到明确。高校辅导员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为了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社会发展趋势融合网络化、信息化开展。本文从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与网络化的相关性入手,探讨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网络化进程中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辅导员工作;网络化

多元化社会体系带给当代大学生多元思想、多元意识与多元行为,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学生的主观意识更为强烈,难以融入集体,接受集体信号。这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难题,但同时也给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途径带来了新方向。传统的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受到辅导员个体因素的影响,常常难以达到实际效果,学生参与思政学习也大多流于表面。在网络信息化社会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及时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与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以适应与融合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思政教育工作与网络化的相关性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般由辅导员具体开展,但受到辅导员工作内容多,工作任务重,管理要点杂的多重因素影响,实际能够用于学生思政教育的时间与精力并不多,一般都以集体讲座或座谈会等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这种固化的模式对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是不适用的,大部分学生参与思政教育讲座是为了获得学分,并没有真正吸收思政教育的内涵并内化为个人意识与行为。当前是网络信息化社会,高校学生对于网络化、信息化的接受程度都较高,并且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网络化教育更加吸引学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及时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以学生喜爱、容易接受的模式进行教育工作的展开,及时结合网络化进程进行思政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融合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当前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许多工作的开展已经是依靠网络化模式进行,思政教育的网络化是一种创新的形式,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有利于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更好的融入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网络化进程中的辅导员工作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网络化给思政教育效果达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不可忽视的是,思政教育面向的是高校学生,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的输出者依旧是辅导员,当前许多人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网络化模式下辅导员工作还存在许多疑问,以下就思政教育工作网络化进程中辅导员应开展的工作进行具体探讨。

(一)思政教育网络化机制的建立。网络平台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模式,不仅消除了传统教育形势下时间、空间的限制,还能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随时随地的思政教育,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为了在网络化环境中有效开展思政教育,让思想政治工作生动起来,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应积极构建全程全方位师生共同体育人机制。第一,找准学生情感的“触发”机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了师生“面对面”,才有情感上的“心连心”。辅导员只有真诚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排减压力,才能赢得学生的情感认同,才能找到思政工作的情感基础。第二,找准学生困惑的“解决”机制。面对在校的学习生活,面对网络时代充斥的真假难辨、碎片化的各类信息,大学生时有困惑、常有不解。这就要求辅导员主动回应,走进学生内心,从情感角度与之平等对话;施以思想影响,促使学生将接受的信息加工转化为理性认同;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化解心中的困惑,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第三,找准学生思想的“共鸣”机制。作为思政工作者,辅导员要多多创设关于理论热点、焦点事件的讨论机会和平台,衔接好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师生共同思考、一起论辩,找到思想共鸣点,才能形成“价值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行动。

(二)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推广应用。高校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本身持有一种固化的观念,认为是没有趣味的,因此即使思政教育工作实现网络化,许多大学生依旧不会深入细致的了解与学习思政教育要点,为了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覆盖面,真正让学生主动接受思政教育,高校辅导员需要作出更多的推广与宣传工作。一方面,组织学生精心创作符合时代主题和大学生年龄特点的歌舞、话剧等传统文化精品。以广播、高校自媒体、论坛、微平台、VLOG等多种方式积極开辟“第三课堂”,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筑牢思政教育的网络空间,通过“网言网语”唱响时代主旋律,助力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需要就网络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日常点击量、关注度等进行跟踪分析,逐步改变学生敷衍的态度,真正入脑入心,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传播,从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三、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进程给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挑战,也给辅导员以更加适宜于学生需求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途径。思政教育网络化是一种创新模式,需要在有效结合网络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辅导员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针对思政教育网络化模式做出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并进一步推广“师生共同体”思政教育网络平台,从真学、真懂、真信,最终实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参考文献:

[1]卓玛次仁.“互联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J].法制博览,2019(05):284+283.

[2]陈远林.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J].视听,2019(02):231-232.

[3]刘伟,屈琳琳,郑卫东.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探析[J].高教论坛,2019(01):13-17.

猜你喜欢

辅导员工作网络化思政教育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