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教者视角下大学生短期支教突出问题的探讨

2019-05-13刘宇舒

北方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解决办法大学生

刘宇舒

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各大高校近年来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得到一定的锻炼,从而提高自身能力。在国家以及学校的鼓励与支持下,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支教队伍已经达到了不容小觑的规模,并且还有日益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支教群体也出现了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支教动机复杂、支教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而大环境也缺乏对志愿者准入门槛的限制与相关政策的约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使某些短期支教活动趋于表面化、形式化。本文着重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调研,力求在调研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以及发现相关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解决办法

一、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在全国各地师范类院校及综合性大学普遍开展,并且支教群体日趋扩大。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突出,许多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因此,支教就是在社会人士和各大高校组成的志愿团体的帮助下,给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带去更多的教育帮助。在支教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还须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状况,在帮助留守儿童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引入多种教学活动,让留守儿童享受更多的陪伴和关怀。由于留守儿童在成长的关键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所以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大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对留守儿童在心理和生活上进行疏导。虽然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属于公益行为,符合公益服务的一般特征,但与其他类型的支教活动相比,又体现着自身的特点:

(一)时代性

大学生参与志愿支教活动是对时代的响应,大学生支教活动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提出,该计划得到了大学生团体的热烈响应。我国大学生当前最主要的支教形式是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支援,除此之外,爱心捐助和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也日渐成为大学生的支教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形式和主题也在不断变化。

(二)公益性

大多数短期支教团体没有经费支持,进行的是无偿支教活动,活动多由支教团体的负责人牵头,资金也多是志愿者自己承担。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该途径将自己的知识、眼界、陪伴、快乐带给需要帮助的儿童,所以它是一项有爱心、有意义的公益活动。

(三)灵活性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较短,团队人数较多,支教时间比较灵活,可以做到边服务边学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广泛性

大学生短期支教是一项校园志愿活动,可参与群体十分广泛,上至硕士、博士,下至本科生均可参与,政策性约束少,门槛低,群众基础广泛。

二、短期支教中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虽然短期支教活動在各大高校受到学生的关注,每年有大量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教育资源贫乏的地区,给那里的学生送去知识、关心、欢乐。但在肯定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其长效发展。笔者认为,短期支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支教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支教人员选拔标准不严格。大多数高校短期支教组织在招募队员时范围仅仅局限于本校,且宣传方式单一,影响力较弱;在选拔志愿者时,筛选标准侧重于志愿者的态度、动机、性格、合作能力等方面,而对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对支教志愿者的考核不够专业,通常支教志愿者的考核人员都是该团队的负责人或者资历较长的志愿者,因此在考核时缺乏一定的专业性。

二是支教组织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大多数志愿者在此之前没有支教经历,缺乏必要的教学知识、教育技能、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较少有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教学训练。

三是考评机制不完善。大多数支教组织对志愿者缺乏必要、及时的考核,也很少有从支教准备到支教效果的跟踪评价。

四是部分志愿者在支教时没有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举止。志愿者是当地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衣着、言行都会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志愿者在支教地玩手机、玩电脑、心不在焉等现象屡见不鲜。

五是支教后反思工作不足。在当前我国的志愿者支教团队中,很少有团队在支教结束之后进行深度的实践反思和总结。在此情况下,支教团队所开展的各项支教活动不能从以往的支教过程中吸取经验。除此之外,反馈信息的匮乏,使得志愿者无法深入了解学生、家长的需要及自身教学的不足,支教工作仍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二)支教动机复杂

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开展固然需要大学生积极的响应,但是我国大学生参与志愿支教活动出现了多层动机,总结如下:

其一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针对贫困地区提出了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政策,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学生加入了支教志愿团队,但大学生对支教活动了解甚微,有些是受朋友的推荐和影响来参加,有些是因某些支教组织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了大学生参与。其二,我国部分大学生参与志愿支教活动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实践任务。此外,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还有为提高人生阅历、对支教活动充满兴趣、希望通过支教活动来提高综合能力等原因。

(三)对支教对象需求不了解

志愿者大部分为大学生,缺少教育实践经验,较少与学生接触,对支教地学生的特点和内在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在开展支教活动时存在重重阻碍。

(四)支教目标不明确

大学生的支教活动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支教目标也不够明确。对于如何与支教地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缺少相关认识,没有统一的指导。在支教过程中,有些学生非常顽皮,不听管束,导致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与志愿者预期相差较大。从而许多大学生在支教时失去耐心和信心,教学热情和态度也在渐渐发生着变化。

(五)支教效果不明显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几乎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在支教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的支教服务和支教行为没有得到较好的反映和评价,大学生支教效果较差。很多志愿者由于受到诸多客观因的限制,如多媒体教学设施不具备、教具简陋等使得教学理念和方法无法得到实施。

三、短期支教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支教组织管理有效机制缺失

支教组织对具体支教活动缺乏相应的目标,缺少灵活性和客观性,难以应对突发情况,主观成分较多。在选拔队员时,几乎省略教学基础能力的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且对于教学技能方面考查较少,许多志愿支教团队在考查中对志愿者的爱心、态度等方面更为看重。支教团队在支教前的教学培训也较表面化,流于形式。志愿者各项准备工作不完善,对教案检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检查比较敷衍,影响支教活动开展的效果。志愿支教团队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并非脱离任何形式的激励,才可称为是志愿性的公益活动,恰恰相反的是,唯有正确践行健全的激励机制,才能保障志愿服务事业的更大发展,激励的本意是积极的,公益同样需要激励制度来得到领导和认可。

(二)志愿者自身原因

大学生参与支教的原因丰富而多变,本文在进行具体的研究之后决定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总结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的动机:体验生活,增加经历,磨练意志;丰富实践经验,完成实践任务,并且使自身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得到加强;提升自身師范技能,积累教学经验;评优评奖制度倾斜和优惠政策;完成社会实践任务,获取课程学分。志愿者某些“利己”的参与动机导致支教活动异化,在如此动机驱使下,支教活动的正面效应发挥有限。同时,志愿者之间的教学能力相差较大,缺乏相应的学科基础与教学技能,难以给学生树立榜样。

(三)支教活动支持力量薄弱

学校、社会对短期支教团体支持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足,对支教组织缺乏系统性管理,大学生进行支教过程中的衣食住行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大学生承担了其中大部分费用。学生是无收入群体,没有经费保障也是影响志愿者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四、促进短期支教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规范志愿者选拔机制

增强宣传力度,不拘泥于本校,建立高校之间的联系,通过互联网扩大影响力,吸引其他高校优秀志愿者的加入,提高支教团队素质。在志愿者的招募过程中,要严格制定选拔标准和要求,不仅要注重对志愿者性格、态度等的考察,还要注重对志愿者教学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的测试。同时,考核人员在试前要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考核过程中减少随意性的成分。支教前向志愿者介绍支教地学生的基本情况、教育政策等相关信息,使志愿者较为全面地掌握当地情况、更好地安排课程内容、与学生进行更有效地沟通交流。

(二)加强教学规范化培训

因此在进行支教活动之前,各个志愿团队要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来提高大学生支教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与支教地建立持续性联系

志愿支教团队应该保持与支教地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与支教地进行长期的支教合作,从而使支教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也能有效地提高支教团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明确支教目的

有些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支教活动目标不清晰,有盲目跟风的倾向,团队组织者要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使得志愿者在对支教活动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明确支教任务。

(五)加强教学反思

支教活动完成后,支教者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对于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阻碍,在志愿者支教活动结束之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行共同的探讨,在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校、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的鼓励与支持,加大对支教活动的投入力度,要想使我国贫困地区的儿童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就必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如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设立各类奖项推动支教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也应鼓励社会上的企业、团体对支教组织给予更多的关注与资金层面的支持,形成支教活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3]袁圆.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者教学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张健.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03).

[4]刘正周.管理与激励[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解决办法大学生
缺素症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缺素症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辐射记录审核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及解决办法简述
婚外情的解决办法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