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至

2019-05-13顾雯丽

北方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冯至

顾雯丽

摘要:作为最具才华的现代诗人之一,冯至最早掌握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般的沉思色彩和冥想风格,并将德国传统的浪漫主义与欧洲世纪末的象征主义融汇起来。本文主要从两个维度来阐释冯至的诗歌:一方面从《十四行集》的缘起中发掘冯至的冥想色彩;另一方面则是以《蛇》一诗为例,探讨冯至诗歌中“远取譬”比喻艺术的运用如何转换为抒情诗的张力。

关键词:冯至;冥思;十四行集;寂寞

作为中国最具才华的现代诗人之一,冯至于30年代在文坛崭露头角,并于1935年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1)。文学史家钱理群曾经这样评价他的三部文学作品:“《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堪称冯至的‘三绝:这‘生命的沉思,提供了不同于他人的另一种战争体验,并且以其艺术的完美、纯净、特立独行于四十年代,以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之林。”

事实上,诗人冯至对霍夫曼、里尔克等一些艺术家的作品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兴趣,他最早掌握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般沉思色彩和冥想风格,并将德国传统的浪漫主义与欧洲世纪末的象征主义融汇起来,进而在现代主义诗歌的荆棘地里另辟蹊径,为中国新诗艺术提供了簇新的文本经验。

一、冥思诗人——《十四行集》的创作

正如里尔克1922年在瑞士的一个古堡中创作了他辉煌的《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一样,冯至则是于40年代初在昆明近郊森林中一所孤独的小茅屋里创作了《十四行集》。

关涉《庄子》的“鹏鸟梦”间接唤醒了十四行诗的创作灵感。在昆明林中茅屋的岁月使冯至得以自由、充分地与大自然接触,学会从普通世俗的物象中提炼出生命的奥妙和历史的真理。一方面,诗人善于筛选生命体验里的杂质,勇于探索人类经验中幽微、神秘的领域,最终传达出一种沉思、内敛的语调。另一方面,十四行诗的诗歌语言并未平行匍匐于个人生命体验的浅表而缺乏其应有的高度。在冯至的诗中,我们发现了贯穿始终的另一个主题:以经历和宇宙距离为背景的个人与宇宙的爱。在很大程度上,十四行诗呈现出了诗人主体从细小到宏大事物的互动,并且向著名的文学家与哲人给予致敬,最终以宇宙的永恒凸显个体生命的有限,陷入关乎生死和自然循环的思考之中。实际上,里尔克和歌德都對冯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冯至相较他们而言更具理想主义色彩。在冯至的诗歌中,个人的自立与集体的丰盈、存在的孤独与万物之间本质上的聚合,都得到了相应的强调。

与里尔克一样,冯至的十四行诗也正是从普通意象中生发深刻的哲理,所有凡俗事物在诗人的关照下都被赋予了神性的色彩,诗人冥想沉潜于大自然的一切景观中,而支撑着更内在的诗质的正是诗人对人生经验的深切的洞察与沉思,进而把人生经验内化为生命的结晶。

二、抒情诗的张力——以《蛇》一诗为例

倘若在陈仲义先生的理论框架下考察冯至的诗歌,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抒情诗张力主要体现为“远取譬”畸联。朱自清在总结象征派诗歌的艺术特征时提出了“远取譬”一词,诗人李金发写蚊虫的诗句:“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就用了这种比喻艺术。

以冯至诗歌《蛇》为例:“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呵,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理害着热烈的相思/它在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的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2)。在中国诗歌的惯性思维中,鲜有人会将寂寞情绪比喻成蛇,而这首诗中,诗人把寂寞比喻成了一条蛇,寂寞如同蛇一样延伸蔓延,这是对日常语言习惯和搭配的一种“偏移”,也可称作“远取譬”。虽然这种比喻让人“意想不到”,但细想之下是符合意象的逻辑外延的。在夜深人静的草丛里,蛇独自游走,神秘幽暗,就如同深夜里爬进人思维里的寂寞,久久缠绕人心,不可摆脱。修辞艺术的使用增加了语言的弹性和张力,也将作品放置于“似与不似之间”的玄妙之处。

归根究底,所谓的“抒情性”是一种意在言外、另有所思的“旁白”(aside),或现实话语的灵光乍现。作为冯至诗歌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寂寞、孤独就像蛇一样神秘莫测又无法摆脱。可以说,诗人是带着重新发现的惊喜去观照别人眼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的,这是大千世界对冯至的启示。诗人构筑了具有超越意蕴的哲理空间,将“生存经验”转化为“诗的经验”。在这种沉思与抒情碰撞下,冯至的诗歌最终具备了极强的穿透力和哲理色彩,成为新诗史中一个独特的文本范例。

注释: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 导言》,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第4页。

冯至.冯至全集(第二卷)西郊集十年诗抄[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 导言[M].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4.

[2]冯友兰.庄子[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27.

[3]陈敬容.里尔克诗七章[M].译者前记.中国新诗,1948,2.

[4]陈仲义.现代诗:《语言张力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09:10.

[5]冯至.冯至全集(第二卷)西郊集十年诗抄[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冯至
走向内心的灵魂传记
——以《生命的思与诗——冯至的人生与创作》为中心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及其阐释问题
冯至,一段又甜又苦的诗旅
从“乡思”的“乡”说开去
——冯至《蛇》的一种读法
最美的死亡
德国文化对冯至《十四行集》的影响
——兼评《冯至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