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高职实践育人的思考与探索

2019-05-13杨淇,杨燚

青年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三位一体高职院校

杨淇,杨燚

摘 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本文通过绵阳某高职院校“三下乡”暑期实践、建立社区服务基地,参考其他高校的实践育人方式进行思考与探索,明确 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实践育人;高职院校;“三位一体”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知名学者温格在《实践共同体:学习、意义和身份》中提到,“所谓实践共同体,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与专长。”[1]作为高校,集合大批青年学生的组织或机构,本身就担任着育人的责任。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育人就是培育人、锻炼人、改造人的意思,而高校层面上的育人,则更多地强调文化育人、道德育人、实践育人等,这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强调过的,“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其中在2012-201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更指出:“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3]文件中把实践育人工作看做高校青年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都被当作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可以说,实践育人工作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任务,它能有效推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实到生活与社会中,完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高职类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践行机构。同时,高职类院校因为其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尤其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的特点,更需要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践行实践育人的特点及规律

自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条件下,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只是、科技和产业优势,谁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4]以来,很多高职院校都试图通过打造优质的社会服务品牌项目,提高高职教育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以构建新型的实践育人模式,来提高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以赛促学、借重大事件契机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以及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等,在不断探索中培养具有创新、创富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也提升了高职教育对企业的吸引力。

一方面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很多普通高等院校更强,接触社会层面的机会较多,也就便于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开展各类人文性、专业性或志愿服务性的实践教育活动。比如,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中国即将成立六十周年等契机,通过祖国日益强大的背景,歌颂时代,开展结合与专业技能密切相关的比赛或展览。又比如,举行“模范人物”为青春导航,以诸如“平凡的工匠,非凡的大师”——“大国工匠”李万君、徐立平等,做先进事迹的报道和激励,引领学生关注国情和民情,立足当下,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有理想才能更好贡献祖国。就想习近平在给高校学生的一封回信中说到的:“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5]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因专业与社会更对口,能更直接将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当下知识、产业、技能不断创新的时代,更快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社会实际助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前进。比如在很多高校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中,高职院校可将实际动手操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老百姓更加喜闻乐见接受的实际利益和现实服务,而不是空摆台、做做调查问卷的走过场。

根据以上特点,不难发现,高职院校要提高吸引力,也需要紧紧围绕多措并举的“实践育人”这项中心工作,创新实践育人的方向和目标,创新实践育人的内容和形式,最终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和格局,从而促进学校办学和社会就业。

二、以绵阳一高职院校某系部为例探讨实践育人的可行性

2017年暑期,绵阳一高职院校某系部以电力方面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特长在当地某乡镇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主题为该古镇文化调研及义务电器维修,除充分发挥系部电器维修的专业特长,为村镇的农村居民义务维修家用电器外,还对具有悠久历史的村镇进行古镇文化的调研。结果显示,参与文化调研的当地百姓为四十多人,而参与电器维修活动的则有一百六十多人,甚至在活动结束后,仍然有大量百姓将家中电器带来。通过此次暑期实践,参与学生深刻感受到专业知识落实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提升了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价值,有了明确的社会责任感,这也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在团队协作和个人修养上都有巨大收获。

2018年暑期“三下乡”,总结前一年的实践经验后,该系部调整实践内容,将重头戏放在了专业实践上,开展了另外一个贫困乡镇为期三天的村民用电知识普及、志愿服务敬老院及义务电器维修、慰问留守儿童等活动。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让学生全方位的接触、了解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状况。并通过此次活动,发现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并做出解决方案,并从中有所体会、领悟以增強大学生的使命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该系“三下乡”团队在当地宣传用电科学知识,推广电器使用的技术,帮助当地老百姓解决了一些电器问题,某些方面也是促进了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在科技下乡活动中,学生借助专业背景与特色,以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老百姓的电器使用情况,并结合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修理和指导,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烈响应,也让学生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真正获得了综合素养的提升,实践中发现的不足也激励着他们更加努力的去学习,争取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实践带来的育人效果显而易见。

此外,结合专业知识,该系部还在社区、街道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提升了专业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大学生的社会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到就业形势,掌握社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储备,服务个人的同时服务社会。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充分说明了实践育人的成效,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贯穿于始终,达到育人的成效。

三、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育人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现路径研究》一文中,作者提到目前实践育人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其中“少数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比较滞后,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忽视作为实践主体的学生个人能力的发挥,...忽视学生主观愿意和参与感、获得感;组织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从基地建设来看,缺乏稳定的、高质量的、与学校专业特色相吻合的实践基地。”“当前实践的内容创新性不足,未能紧跟时代潮流,将时代所需要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学习精神等作为实践的培养内容。”[6]这些都是当前很多高校践行实践育人过程被忽视和被忽略的地方,针对绵阳某高职院校具体某系部开展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发现,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是有其性质所决定的优势,比如专业结合度高、动手能力强、学生参与度高等,当然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学生缺乏创新力、实践内容片面性、学生不能有效转化理论为实践,以及实践育人的途径在各自专业各自为营,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一)完善高校实践育人的制度,根据时代和社会要求不断优化

首先,高校应该将实践育人的工作制度纳入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切实做到对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实践教学等实践育人工作的投入;其次,根据情况可配备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指导的内容不仅是第一课堂上所传授的专业必备知识、思想理念,还应该包括统筹协调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等,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最后,整合学校资源,按照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原则,统筹安排,落实实践育人工作,并提高安排,纳入学校年度计划。只有通过学校层面的高度认识、统一思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践育人在学生工作中切实有效的开展。

(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创新性,将学生真正作为实践主体

西南交通大学在实践育人工作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成立了留守儿童协会,依托校地合作,与某安康活动中心、某社区、某党支部,联合共建了 3 所志愿服务基地。通过学校指导、政府支持、大学生实践的“三位一体”志愿服务长效联动机制,开展实地家访、讲课授课、主题教育等方式为 200 多名留守儿童提供精准服务,打造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品牌活动,形成了以基地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扎实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地区发展的互利双赢。[7]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发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同样,上文提到的绵阳某高校某系部内成立有专业社团和志愿者协会,通常采用协会合作,一起在绵阳两个社区也开展了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包括有:“五点半”课堂、家电维修活动、陪护孤寡老人等,虽然也激励了很多参与学生的积极性,但因为没能做到统筹安排、有机融合,仍然存在相对分离的活动开展,同时因为固化模式,学生也就有了倦怠。

因此,高职类院校可根据各自专业情况,成立校地合作,从实训基地、志愿服务等,以广阔的社会为舞台,扩展实践育人的场域,甚至包括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创新实践活动。如扬州大学开展了根据“思想成长与身心发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艺体素质与技能特长”四个成长模块组成第二课堂成绩单,分阶段展开必修和选修积分实践项目,学生可自主在 PU 平台上发起个性化活动,经团委部门审核发布,自发形成实践共同体来参与体验。[8]鼓励学生成为实践育人创新中的倡导者、号召者,集思广益,互动频繁,及时反馈,做到减少矛盾与不力,增强成效与改进。

(三)完善实践育人的每个环节,提高整体效能。

根据以上两个学校的实践育人模式,可以通过设置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评价机制,广泛征求各专业学生兴趣、意见等,把组织者、参与者、实践单位等都纳入机制评价范围,打通每个环节的桎梏,便于学生集中创意、反馈意见;学校组织者加强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统筹各专业学生资源、有效调整实践活动中价值取向;实践单位密切联系学校,推动“三位一体”的长效联动机制,提供场所、资源,将青年力量融入社会洪流,实现双赢。

实践育人自推行以来,广为很多教育人士关注,但从整体上形成完善机制和模式的高职院校较少。当前的实践环节在高职类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占有一定分量,怎样将实践育人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纳入高校的顶层设计、日程安排是需要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通过目前绵阳某高职院校的部分实践活动中可以吸收和采纳一些有效方案,通过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评价机制,发挥“三位一体”的协作性,完善每个环节,与时俱进,势必能提升实践育人在高职院校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张国定.从文化育人到实践成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163.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号)[Z].2012-01-10.

[4]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5-27.

[5]习近平.习近平给北京大學学生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3-05-05.

[6]冯刚,王栋梁.实践育人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现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第558期(9).

[7]王静雅,廖昕,王岚.“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视角下的校地合作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1-10(182).

[8]崔余晖.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机制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年第1期(89).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三位一体高职院校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