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莎士比亚《皆大欢喜》剧中人文主义爱情观

2019-05-13古凤

青年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

古凤

摘 要:《皆大欢喜》作为莎士比亚在第一个时期创作成熟的喜剧作品,是其喜剧的高峰期之作,也是莎士比亚由喜剧突破悲剧创作的前奏。其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爱情观更是熠熠生辉,四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恶人改过自新,确实与剧名《皆大欢喜》相符。

关键词: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人文主义爱情观;喜剧

贯穿莎士比亚戏剧的是人文主义思想,而在莎士比亚早期作品中则集中体现于爱情观上,莎士比亚认为“爱情是美好人性的集中体现,是不可抑制的天然情感”。这种美好的感情不可自抑,于是在其创作中往往是主人公一见倾心,任何困难都无法阻碍他们相爱,就《皆大欢喜》而言,是主人公罗瑟琳和奥兰多的初见,再到亚登森林的不断试探、承诺,也是其他风采各异的人物——奥列佛和西莉娅、试金石与奥德蕾以及菲苾和西尔维斯的爱情。而其结局也是极其符合作者赋予它的名字,“以一种‘村风味的纵情狂欢作为收场。”可以说该部戏剧充分展现了莎士比亚奉行的人文主义爱情观,歌颂爱情自由的同时向往真善美。

一、《皆大欢喜》中人文主义爱情观的前世

《皆大欢喜》脱胎于“大学才子”托马斯·洛奇的《罗莎琳德》,而托马斯·洛奇则是从一首十四世纪的歌谣《嘉米林的故事》寻找的灵感。《嘉米林的故事》被认为是乔叟的作品,“描述了约翰爵士的死以及他两个儿子的争吵,小儿子逃往阿登森林的情节。”托马斯·洛奇则为《罗莎琳德》注入了爱情的力量,他在大自然里描绘了遁入森林的公主和爵士之子的美好爱情。莎士比亚将《罗莎琳德》增添丰满搬上了舞台,罗莎琳德不再是唯一的主线,罗瑟琳与奥兰多的爱情是一条线,两对兄弟的争夺是另外一条线,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让《皆大欢喜》真正从《罗莎琳德》中脱胎出来。莎翁不仅令亚登森林成为罗宾汉们的乐园,颇有隐士侠气之风,还使众多的人物越发丰满,尤其是对爱情的歌颂远超时代。

细究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的人文主义爱情观,可以发现它并非莎士比亚特有的,吟咏牧羊人纯洁爱情的牧歌文学是欧洲一个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在中世纪中断,又在文艺复兴的时代苏醒,它是有深厚渊源的,正如托马斯·洛奇《羅莎琳德》对爱情的发挥,莎士比亚《皆大欢喜》浪漫主义的气息也非常浓厚,可以说莎翁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创作的,文艺复兴带来的解放思潮和前人创作的剧本、小说都为他打开了新的大门。

二、《皆大欢喜》人文主义爱情观的具体表现

阅览全剧可以发现《皆大欢喜》中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爱情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于爱情的歌颂和婚姻自由的追求,这也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爱情观最集中的体现。奥兰多初见罗瑟琳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不能说一句谢谢您吗?我的心神都已摔倒,站在这儿的只是一个人形的枪靶,一块没有生命的木石。”因为爱情,聪明勇敢的奥兰多已经失去自己的思考能力,他只能向着罗瑟琳倾述内心。当然罗瑟琳也一样,她直言“哎呦,糟了!他要来猎取我的心了。”莎士比亚在刻画这对有情人的时候着墨特别多,从两人的初见到罗瑟琳“易装”与奥兰多互表爱意,再到面对公爵时坚持他们的爱情都相当传神,爱情的美好让这对年轻人小心试探,又大胆表达内心的爱意,这正是莎翁对爱情的描写。除了对美好爱情的刻画,婚姻自主选择也是第五幕极为出色的一场描写,罗瑟琳在使用“魔法”告知公爵和奥兰多她就是“罗瑟琳”之前进行了一番提问,她向公爵索要婚姻选择权“假如我把您的罗瑟琳带了来,您愿意把她赏给这位奥兰多做妻子吗?”可以说罗瑟琳在试探,她能否通过暴露自己的身份来捍卫自己婚姻自由的权利。

其次是从四对眷侣的爱恋过程中可以发现莎士比亚是将爱情视为不可遏制的力量,一种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爱情是什么?莎翁在《皆大欢喜》中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他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谁个情人不是一见就钟情?”爱情是那么迅猛,甚至是一瞬间的事情。奥兰多在参加摔角时打败了查尔斯,赢得了罗瑟琳的芳心,她说道:“先生,您摔角摔得很好;给您征服了的,不单是您的敌人。”第三幕第五场开头是西尔维斯和菲苾在对话,英俊的西尔维斯爱上了丑陋的菲苾,而菲苾却爱上易了装正在发怒的罗瑟琳。罗瑟琳似乎也觉得爱情有些不可思议,“他爱上了她的丑样子,她爱上了我的怒气。”相比较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把男女之间的神圣爱情包括在“肉欲”的范围内排斥、反对,莎士比亚则将爱情的本来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人的天性,也是不可理喻的,所以西莉娅会突然爱上知错能改的奥列佛,试金石和奥德蕾擦出火花,可以说在剧中四对有情人的相爱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爱情观的真实写照。

最后是作者是非常清楚地认识到爱情的平等性。莎士比亚对女性的态度本身就十分值得肯定,他在《皆大欢喜》中就刻画了罗瑟琳这位纯洁聪明又敢于反抗、要求平等的女性形象。罗瑟琳并不会因为自己是女性而瞧不起自己,并且她要求在爱情中的平等地位。在亚登森林中再见奥兰多时,她并没有急着相认,而是以美少年加尼米德的身份和奥兰多相处,罗瑟琳要的不是像西尔维斯和菲苾那样不对等的爱和付出,她需要的是双方共同的真心。另外在第一幕第二场中罗瑟琳和西莉娅一起嘲弄命运女神对女性恩典的不公,可以说这两位主要的女性角色都有追求男女平等的意识。除此之外“《皆大欢喜》里的试金石是弗雷德里克公爵的宫廷小丑,在他身上闪耀出来的智慧光芒,令人眼前一亮、眼界大开。”试金石和奥德蕾决定结婚时,他对待奥德蕾的态度是“我不要别人把她布施给我”,一个看似荒诞不羁的小丑,却是寓意深远的人物,他将奥德蕾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不需要被人“布施”。总的来说莎士比亚在进行《皆大欢喜》创作的过程中对于人物之间的爱情关注到了男女平等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爱情观的具体表现。

三、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爱情观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爱情观也是有所局限的。他虽然注意到了男女平等的问题,但是受到社会世俗或者是写作习惯的影响,在“剧中人物”介绍时排序并不是按照角色的重要程度,而是按照男前女后进行人物介绍的。

另外试金石在第三幕第三场中关于美貌和贞洁的讨论中说道:“除非你生得难看;因为贞洁跟美貌碰在一起,就像在糖里再加蜜。”结合上下文来看,试金石的话换而言之就是指一个美丽的女人是很难贞洁的,即使真的贞洁也难得到人们的相信。确实后半部分是一般人的共识,但是美丽和贞洁难兼得不免有些偏见了,因为真的非要讨论这个问题,丑陋也并不意味着能守住贞洁。另外通过罗瑟琳捍卫自己的婚姻选择权,也能发现罗瑟琳对公爵时语言使用的是“您愿意把她赏给这位奥兰多做妻子吗?”,即使是地位如此高的公爵之女也只是使用了“赏”这个字眼。

《皆大欢喜》作为莎士比亚在第一个时期创作成熟的喜剧作品,是其喜剧的高峰期之作,也是莎士比亚由喜剧突破悲剧创作的前奏。其中反映出莎翁的人文主义爱情观跨越百年,如今仍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常耀信主编.英国文学通史第1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3:286-290.

[2]鄂丽燕.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在《皆大欢喜》中的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5):184.

猜你喜欢

莎士比亚喜剧
莎士比亚(素描)
喜剧大师
喜剧大师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莎士比亚书店:巴黎左岸的梦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欢乐喜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