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涯教育:终极目标与实施策略

2019-05-04刘县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终极目标策略建议生涯教育

刘县兰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再次受到广泛关注。面对生涯教育的现状,本文阐释了“生涯教育应当为学生生命意义的建构提供力量”这一观点,尝试回应生涯教育的终极问题,为生涯教育寻找落脚点和生长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生涯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策略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终极目标;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2-0029-03

一、国内外生涯教育概况

生涯教育在新高考推行以来,又一次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其实,生涯教育并不是一个新事物,早在20世纪初,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欧美国家因职业分工、技术发展等因素导致的社会就业问题日益明显,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念随之产生并且不断发展,生涯教育理念和课程也逐渐走进高校[1]。现如今,人类社会已从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西方生涯教育理念也历经了人职匹配阶段、生涯发展阶段、社会学习阶段和积极心理阶段。不仅如此,生涯教育还从高校普及到了中小学,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中小学教育都已具备较为完善的生涯教育体系[2]。

我国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在21世纪初,随着社会发展,大学扩招数量增多,就业问题凸显,生涯教育进入高校,“职业发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名词开始逐渐为大众所熟知。然而不少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的生涯教育效果并不算好,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效果不佳、师资水平不足等问题[1]。新高考实施以来,出现了高考政策“倒逼”生涯教育实施的局面,新高考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开始对学生的选择能力、规划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高中学校认识到应该对学生进行生涯发展方面的指导,于是又掀起了一波生涯教育的热浪。

二、生涯教育的终极叩问

眼下,中小学的生涯教育就像是清末民初的农民起义军,零散混乱,各自为政,东打一枪,西打一耙,毫无章法。很多关键性的问题悬而未决,例如,生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什么?课程的设置是以生涯渗透为好,还是需要设置专门课程?生涯教育需要由专门的教师担任,还是所有教师都可以兼职?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要先弄清楚第一个问题,即生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希望通过生涯教育来实现怎样的教育目的?弄清楚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自然就雾散云开,一片清明。

三、生涯教育的终极目标:帮助学生构建生命意义

那么,生涯教育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尝试给出一个回答:生涯教育应该为学生生命意义的主动建构提供力量。也就是生涯教育应当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并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充盈他们的内心,能够奋斗在人生的各个角色当中,主动构建起自身生命的积极意义,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为何这么说?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一)从现实层面而言,学生也面临着社会急剧发展带来的困惑和迷思

2016年年底,北大副教授、精神科主治医师徐凯文在演讲《时代空心病和焦虑经济学》中提出一个词语,叫“空心病”,用来描述一些学生内心当中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以及在这种精神状况下导致的抑郁症状和自杀倾向。不仅仅是普通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会产生这种空虚感,很多看起来品学兼优、光环加身的“别人家孩子”也同样存在着深深的孤独和无意义感。这些孩子往往聪明伶俐,智商很高,他们会常常追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答,就可能深陷苦恼,缺乏学习的动力,迷失前进的方向,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努力学习的意义何在。在笔者接手的学生个案当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情况。

同时,也有调查研究表明,虽然高中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普遍积极,但较为模糊,不够全面;对大学及专业缺乏认识和了解;职业认知和选择方面显示出自主意愿但存在方向不明晰、动机偏实用、考量较为单一等问题,同时学生们认为学校缺乏系统的生涯教育[3]。这表明,我们的中学生主观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这种“积极向上”只是一种“大致的”向上,没有具体的努力方向,常常缺乏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发展道路上可能面临的困惑与阻碍。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大都还被捆绑在“升学率”“重点率”上,加之课时有限、师资力量限制等原因,自然顾不上眼前影响不那么明显的生涯发展问题,也就谈不上好好思考、实施生涯教育了。生涯教育的缺乏,导致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缺乏认知和体验,对未来也就缺乏想象力。此外,中国社会正面临转型,社会的急剧变化造成了民众的普遍焦虑,中学生也能从父母、老师等人身上感受到这种弥漫四周的焦虑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一旦产生,倘若内心没有足够的资源帮助他们找到答案,学校和家庭又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育,那么无意义感、虚无感和强烈的孤独感,就很容易在内心滋生,成为阻碍其生命发展的一堵“无形的墙”。

(二)从理论层面而言,生命意义建构本就是生涯发展理论的重要内涵

生涯教育理论经历了人职匹配取向、生涯发展取向、社会学习取向和积极心理取向这几个阶段。自生涯发展取向以来,人们便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的职业选择和定位,并且引入自我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生涯无边界理论和生涯建构理论,从此,生涯教育不仅仅包括职业选择和决策,还包括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任务、角色担当和意义建构,并且面向社会需求,强调人的积极主动性,追寻人生幸福。

可见,生涯发展历程本身就包含着人生意义的找寻和建构,我们的生涯教育也要回归到这一点上,并将其作为终极目标,这才是生涯教育的正途。其实这一点和教育本身也是相契合的,教育的目的本来就是“成全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希望通过教育,使得每个人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都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都能和他人、和社会形成一种稳定、良好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对生命和世界拥有正面的体验,形成正向的态度。从这一点来看,笔者认为生涯教育并沒有在教育当中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而是教育终极目标的一种呼应、回归和实现方式。

四、策略与建议:实现生涯教育终极目标的可能途径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建立健全的生涯教育体制,实现生涯教育的终极目标,使其在教育当中发挥应有的功能,成为学生过好社会生活、建构生命意义的有力力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明确学科定位,“正名”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在中国地位“尴尬”,它是教育领域的一部分,但是又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样,有非常明确的学科身份。甚至连综合实践、心理健康等“副科”都比它要“名正言顺”。所以,很多学校领导、教师都对生涯教育知之甚少,或者简单地将其等同于“职业规划”,产生了一些先入为主的抵触和偏见,自然也就谈不上对其科学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面对这样的尴尬,首先需要给生涯教育“正名”,在国家层面给出明确的学科定位。其实,生涯教育和生命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是将生涯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个分支来实施,那么我国也可以考虑将其确立为生命教育的一个部分。总之,要进行意识观念上的廓清,改变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对生涯教育的偏颇认识,让真正的生涯教育得以走进教育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确立指导思想,进行顶层设计

国家应召集教育领域专家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我国生涯教育的目的、形式、方法等问题进行研讨,明确生涯教育的国家预期,确立生涯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从国家层面制定生涯教育的实施纲要、实施标准和评价方案,确立生涯教育的国家体系和目标,从顶层设计上厘清生涯教育零散、混乱的现状。

(三)制定政策法规,实行规范指导

欧美国家中小学生涯教育顺利实施、不断发展,是因为他们有专门的政策法规对生涯教育进行规范。美国国会1974年便通过了《生计教育法案》这一职业生涯教育专门法案,198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明确规定了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分成小学、初中、高中、18岁以后四个阶段进行,并且制定了相对应的教学大纲、实施标准和要求;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纷纷通过颁布不同的法案,从国家法规政策层面指导和规范生涯教育[4]。而我国在这方面明显欠缺,国家没有实质性的政策法规规范和指导生涯教育。因此,出台专门的法规法案和政策制度,设立生涯教育管理评估机构,是实施生涯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四)完善课程体系,鼓励多元途径

国家在制定生涯教育实施大纲、建立相关标准,把握生涯教育主旋律、搭建生涯教育主框架的基础上,应当鼓励各学校结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社区资源来丰富、完善具体的生涯教育课程。生涯教育的课程形式和教育方式可以多元化,知识性课程、体验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都是很好的形式,甚至有人提出九种类型的生涯课程[5]。学校可以通过和家长、校友、社区和周边企事业单位的紧密合作,来实现对学生的生涯教育,丰富学生的生涯体验。家长日、真人图书馆、高校企业导师制、学科渗透等都是生涯教育可以借鉴、沿用的方式。例如,针对高中生对大学专业认识的缺乏,可以借鉴高校“企业导师制”的做法,采用“大学生导师制”,通过高中生和大学生动态组群结对的方式,增强对大学生活及其专业设置的认识。

(五)提供专业培训,提升师资力量

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毋庸置疑。欧美国家对学校指导教师和职业咨询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背景、前期培训和岗位实习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这从根本上保证了生涯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反观国内,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具有专门受训背景的生涯教育教师数量极少,生涯教师多数是由心理教师或者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无论从客观上的时间和精力,还是从主观上的专业水准,都难以达到当前生涯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此外,在教师群体的继续教育当中,针对生涯教育教师业务水平、职业准则和社会伦理的高质量、专业性培训也相当缺乏。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应从国家职业标准制定、高校生涯教育相关专业设立、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方面入手,为我国的生涯教育提供人才储备。从当前来看,则可以通过为现有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外出考察访学等方式,提升现有生涯教育教师的岗位胜任力。

(六)实行追踪研究,建立评价机制

对于任何一项教育举措,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如此才能得到有效反馈,实现自我完善,促成进步。生涯教育也是如此。我国当前的生涯教育几乎没有系统正规、稳定有效的考评机制。我们的智性教育已经发展出一套非常成熟的评价体系,那就是考试制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和教师检验、评价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但是生涯教育以及德育、心育等,都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相关研究也比较少。因此,组织专家学者,联合各界力量,对生涯教育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然后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案,是生涯教育走上正轨的必要环节。例如,英国经过研究,提出了“盖茨比标准”,对本国生涯教育进行整改,使生涯教育能够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推动国家发展,提升国民素养[6]。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我们也应当研究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中国标准”,让生涯教育真正走向科學,助力教育,造福国民。

参考文献

[1]陈韵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27(4):78-80,121.

[2]刘敏,罗佳丽.美英日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9-10.

[3]姚映澄,张荣才.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合肥市某中学高二年级为例[J].才智,2018(28):190-191.

[4]王丽娜.发达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5-7.

[5]陈韵君.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0):24-27.

[6]庞春敏,张伟民,劳汉生.基于“盖茨比标准”的生涯教育改革——英国新一轮生涯教育改革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10):35-44.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宁波,315200)

猜你喜欢

终极目标策略建议生涯教育
追梦路上,什么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市场探究及零售商进入策略
欧美出版社开放存取期刊论文处理费研究
浅析语文教学的本质不能偏离
生涯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