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意识培养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和谐课堂实施策略

2019-04-29陈绿绿

文理导航 2019年14期
关键词:和谐课堂综合实践活动

陈绿绿

【摘 要】本文从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构建民主氛围,强化问题意识;活化发散思维,让学生善于提问;利用开放性提问,进行持续性探究;构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策略,旨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意识到问题培养意识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式,逐步构建和谐课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综合实践活动;和谐课堂;活化发散思维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许多活动主题都来自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勇于开口提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最大化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意义。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探究过程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民主氛围,强化问题意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绝对的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获得经验,但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表达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感受,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参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担任着帮助者与促进者的角色,负责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利用饱满的精神,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生勇于发问,将自己心中所想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有问题就要及时提出。例如,在开展“月圆中秋”的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活动等,通过展开文化娱乐活动,使学生可针对这一主题踊跃提问,培养学生利用多元化的手段收集相关的信息,教室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与同学交流与讨论,教师可以首先设置问题:想到中秋节,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将答案告诉教师,紧接着,教师再让学生针对中秋节提出想问的问题,学生们会提问,中秋节应该吃什么?中秋节有什么风俗活动?中秋节应该跟谁一起过等。这样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秋节相关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将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告诉学生,例如,中秋节要与家人团圆、看花灯,玩儿猜灯谜的游戏等,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出几个灯谜,进而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另外,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月饼,让学生观察其形态进行并试吃,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中秋节特征的记忆。通过生动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对于整个课程进行把握,引导学生进行发问,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活化发散思维,让学生善于提问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善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活化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种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针对研究的对象提出了明确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使学生真正感兴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更愿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对提高学习能力的助益不大,有的时候学生仅仅是对某种现象有疑问,但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合理的表达。另外,提问题是一种能力,更是思考逻辑性的体验,只有经过教师的培养与训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提问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将提问的技巧教授给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利用开放性提问,进行持续性探究

许多学生都喜欢折纸游戏,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还是一种手工作業,在课余时间,教师可鼓励学生折出不同的动物,探寻新的折法,让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学习探索,在动手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实际动手过程中,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提出新问题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小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他们纷纷踊跃发言向教师提问,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勇于提问创新的精神。若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则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无法创新思维。因此,在“果蔬雕刻”的活动中,因生活中蔬菜、水果随处可见,教师利用了这种取材方便的材料,进一步展开了活动,在学生对美术问题提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雕刻果蔬联想到了什么,看一看自己的同桌雕刻的像什么物体,即使学生的回答与想法不合理,教师也不要否定,应鼓励学生勇于动手创造,让学生在雕刻过程中感知果蔬的形状,通过引发联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从而得到多个答案,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通过直观的动手与观察,也能得到自己的想法,教师要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动手情况,开展多元化的评价,评出最优秀的作品。这项综合活动需要学生的耐心与细心,美丽的果蔬雕刻不仅能够美化课桌,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通过在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才华与想象力得到释放,使每名学生在动手中感受到成功,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将学生作为绝对的主体,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构建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

首先,构建问题导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点。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强化问题意识作为突破口,并在实际教学中,利用问题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从以下几个阶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探究学习阶段、自主学习阶段、分组活动阶段。收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注重结合身边的活动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设置问题并一起研究,进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另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引发思考,在无形之中增加学生的记忆。因此,基于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有效提高教学水平,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与学生沟通,进一步实现了民主教学的目标。最后,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得到了增强,在课堂中勇于发言,树立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学习方式也从过去的死记硬背变成了主动学习,从知识中找到不同的问题,带着问题寻找答案,从根本上提高了学习的效果,还有效提高了教学水平与效率,为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基本主体,这样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知识,还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愿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提问的意识,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构建和谐的课堂,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丽梅.问诊综合实践活动缺“疑”少“问”现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问题意识的透视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2]黄炳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教育导刊,2012(05)

猜你喜欢

和谐课堂综合实践活动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